人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很多人说,永远都不要去考验人性。因为人性中的善与恶永远都是同时存在的,区别在于被激发出的是善还是恶,善恶通常也是在一瞬间的抉择。
今天把《驴得水》看完了,虽然之前已经看过不少影评和剧透,但看完还是很震撼,震撼于剧中那些人物,震撼于剧情之外展现的人性,让我看到现实中很多人的影子。人性深处的“贪嗔痴”被表达得淋漓尽致,看完让人心里有点堵,有点恨恨的,可是恨谁呢?恨铜匠?他最愚昧最聪明又最可悲;恨裴魁山?他是一个小人却不是恶人;恨特派员?事情因他而起却不是因他而终;恨校长?一个痴人你怎么恨;恨这制度恨这世道?可最终事情还是平息了,似乎每个人又回到最初的位置,开始做着一样的事情,似乎一切都已经过去,但是真的过去了吗?大概对于死去的一曼来说,才算是真的过去了。
一曼的歌声、一曼的舞姿、一曼的回眸、一曼撒下的“雪花”,都是那么美好纯真,所有人都在为了各种金钱、权利、名誉、痴念绞尽脑汁,而她只是为了自在,所以她能在裴魁山焦虑地跟她商量要不要坦白的时候提议玩瞪眼睛的游戏,却也能在快被特派员识破的时候耍小聪明糊弄过去,她聪明并且清醒,她就是为了自己而活。但是这种人最终的结局就是妥协或者消亡,因为她是生活在一群人中的,这些人中有人高傲地觉得如果自己说接受她的一切她肯定会俯首称臣;有人因为她的启蒙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有人怜惜她却因为自己的痴念要求她妥协;有人在生死面前选择妥协不再敢仗义相助,她最终被这些人侮辱谩骂、剪掉头发、恨之入骨,想要自由却也被自由吞噬。
曾经年少的时候,看电影或者电视剧,总会在心里给每个角色打上标签,无非就好人和坏人,“这个是好的,这是坏的”,是当时唯一的认知;等长大一些才发现,哪有什么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也慢慢接受“有毛病的好人”和“有人性的坏人”;后来又觉得,在人之前加上“好”或者“坏”这样的定语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就像电影里那个特派员的副官,在校长被逼剪了一曼头发的时候,镜头展示他眼睛里有泪光并且很不忍地把头偏向一边,在一曼差点被强奸的时候,是他去帮忙解的围,而除了这两个部分,他其他的作用就是帮特派员恐吓其他人,虽然在其位谋其事,但也会因为其他人受到的苦难而不忍,也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伸出援手,我们感激于他的解围却也愤恨于他的为虎作伥 ,这才是最大的无奈。
大概生活中的人也都是这样,之前一直非常想知道在网上用很恶毒的话谩骂别人的那些键盘侠们在现实中是怎样的,想象到他可能会每天穿着西装革履跟你搭乘同一班地铁,他可能是你认识却不熟悉的看起来很有礼貌的人,他也可能有一个家庭在现实中扮演父亲或者母亲的角色……但是在虚拟的网络中,发言不需要成本,不用承担被别人认出的风险,就被激发出自己内心最大的恶意,打出那些他们可能在现实中永远也不会说出口的话,而如果在一个极端情况下,这些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展现自己心中的恶,这才是人性最大的深渊。
end.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