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上高中,就读了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在那段只有学业的青春岁月里,回到宿舍,坐在床上,打开电子书,自己安安静静的用青涩稚嫩的眼神抚摸着里面每个字,那是一段青春回忆。
多年以后,再看到安意如这个名字,名字背后还有《陌上开花》四字,我果断选择打开,我以为当时看《人生若只如初见》时的那种珍贵回忆能再次真切回味了。
然而,当真正打开《陌上花开》,我情深意切的将里面每个字看在眼里,却怎么也没法让它进入心里。
难道我多年后的情深意切还抵不过当时的青涩稚嫩?
越往下看,我倒越明白了,读安意如,我确实没法用成长后的情深意切去敌年少时的青涩稚嫩。
年少时,是还不懂爱情的,只看到爱情那大概的朦朦胧胧模样,用这般朦胧眼去看《人生若只如初见》里那一个个朦胧的爱情,倒真看出了朦胧美。
纳兰容若的多情恰对了年少之时初生的多情,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犹如骗了一颗少女心,让她陷入莫名的淡淡忧伤,似乎一段美好的爱情曾在她手里,却被她在恍然之中丢失,然后就再也想得而不可得。
不只有忧伤,还有唯美,那来自古香古色年代的爱情的唯美,这些都是一位名叫安意如的女子所带给我的,就在一本《人生若只如初见》里。
在当时,网络意识没那么强烈,我并没有去百度安意如是位怎样的女子,甚至在我浅浅淡淡的意识里是以为,安意如是个跟我不同时代,但又还是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我没有去想象她是美?亦或是容颜普通?我甚至也没有因为看了她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而想着找出她更多作品过个满足瘾。
但在当时,一个安意如,一本《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的确确成了我坐在宿舍床上的最爱,让我开始偷偷向往了爱情的唯美,让我开始慢慢写出了安意如那些婉约的文字。
《陌上花开》是在2008年出版的,只比《人生若只如初见》晚两年,我完全能够在当时读完《人生若只如初见》后,把《陌生花开》也读了,但就像我刚才告诉你的,我并没有。
是在多年后的今天,我遇到了她的《陌上花开》,才再次跟她在书中相逢。
在打开《陌上花开》之前,我先是迫不及待的百度了“安意如”三个字。
我终于看到了她!真实的她跟我脑海中的记忆是多么融合啊!她柔美文雅,真真是个温柔女子!
见过了安意如,我对她的《陌上花开》是期待更深了。带着当时对安意如和《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喜爱之情,以及现在多年后一种老友重逢般的小激动,我用自己深情款款的眼光打开了《陌上花开》。
但就像我一开始就告诉你的,我似乎不能把此书看进心里,没错,我对此书是失望的。越往下看,我心中对安意如和《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喜爱越消散。
安意如在书中写到这样一段话:
一个女人,以色事人固然是很卑微的事情,可是如果不能够以色动人,同样是很卑微的事,会郁闷到内伤。大多数都想这样吧,他为我倾倒,而我又不对他迷恋,姿态潇洒,态度游离。
我实在不明白了,难道一个女人姿色不佳,不能动人,她就一定是卑微了?虽然如今似乎是个看脸的社会,但多少长相普通的女子,不一样事业成功得到他人的尊重,不一样爱情美满拥有幸福的家庭?
再一个就是,对一个爱慕自己的人态度游离,或许这是女生有可能会玩的矫情把戏。可在如今,女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更强烈,因而在感情方面也会表现的更为干脆勇敢吧?
是因为安意如看古代伤感爱情故事看多了,也写多了这种略带唯美的故事,以至于她有这种男尊女卑心理,喜欢态度游离、矫揉造作的爱情吗?我不得而知,我只是感觉安意如就类似于自己早年看多了言情小说后的状态。
《人生若只如初见》跟《陌上花开》的出版时间也就两年之隔,其实安意如还是当年我在宿舍床上喜爱的安意如,只是现在的我早已不是十年前的我了。
当时的我不懂历史,不懂诗词,但安意如的文中有爱情的唯美和忧伤,这就足够了,足以让我为其痴迷。
现在的我还是不懂历史,不懂诗词,着重看的还是安意如所写的情感。可现在的我却已不像当时一乖乖小孩只会听他人说是什么,就认为是什么,因而我发现了自己对安意如的文字的不认同。
虽然我不会像当时把《人生若只如初见》认定为是好书一样,如今把《陌上花开》认为是自己心中的好书,但这并不是说这本书就不值得一读,只能说安意如的文字已不适合长大后的我。
人不就是这样么?在每个阶段喜欢的东西可能会有所变化,之前喜欢的不代表以后就一定会喜欢,就因为人的思想是可以随时变化更新的。
哪怕读同一本书,在十年前读,跟十年后再读一遍,这读后的感受可能都是相差甚远,这期间相差的就是十年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
虽然没有重读《人生若只如初见》,也不打算重读,有些美好就让它留在记忆里吧。但我很感谢安意如的两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自己这十年的思想变化,而这变化是让我惊喜的。
或许我不会再读安意如了,但我是面带微笑、心怀感恩地向她挥挥手:是你,留给我青春一段美好记忆;也是你,让我感知了自己的一种成长。书中自有颜如玉,你就是我曾经的“颜如玉”,而如今的我要去更广阔的世界,感知更多的美。
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到《陌上花开》,再见了,美丽的安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