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相似而又不同,我们总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寻着自己,原来在内心深处我是这样的人,可是在外人的眼里我又是那样的人,也许在别人的故事里才是最真实的你。
前几日看到陈坤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这本书,简介上写着:这不只是一本明星写的带有自传色彩的书,更是一个在世间行走的人很老实的心灵告白,你可以读到他的挣扎,他的茫然和转化。是的,在这本书里读到了一个真实的陈坤,他的迷茫,他的忧伤,他的不屑,他的疯狂。
如果他只是一名普通人,那么旁人肯定会对他敬而远之,因为他的性格、脾气真的异于常人,俗话说就是“怪人”。
他的脾气很暴躁,尤其是对待自己最亲密的人,我们总是把最好的一面给了陌生人,而把最坏的一面给了最亲近的家人,随意发脾气,动不动就愤怒,一点小事就能引起争吵;
他的骨子里透着自卑,年少时的贫困经历如影随形,久久挥之不去,朋友一起拼凑才攒够学费,一边上学一边兼职,因为缺少资金而放弃了喜欢的设计专业;
他的性格敏感而自傲,年轻的时候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只要别人的眼光里稍微带有一点质疑或冷淡,就会特别受伤害。那时候的存在感来自于别人对他的认可,用他人的眼光来界定自己存在的位置;
他会记恨,女演员的嗤之以鼻,让他记了很多年,那种刻骨铭心的冷漠眼神以及由此带来的憎恨和愤怒一直憋在心里,久久难以释怀,却化成了一种动力,催促着他不断强大,再也不要被人看不起。
他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因为没钱;他对繁华抱有警惕心,对清贫抱有敬畏心,从不认为自己可以比别人多一些优待;
……
这些性格特点,与大众相比,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但陈坤就这样赤裸裸地展现在他的书里,让人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被明星的光环包装过的完美主义的形象。其实,这些特质,或多或少也存在于我们的性格深处,只是被隐藏了,不肯放它出来。
因为我们做不到,做不到直面自己的内心,不敢正视自己的灵魂,做不到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这样的脾气,管你喜欢不喜欢”。
因为我们没有功成名就,没有被大众所熟知,没有足够的优秀可以弥补性格上的不足,没有足够的余力去反省、改善自我。
因为我们不想做“怪人”,被称作奇葩,被主动疏远,所以只好委屈自己的性格,把它小心安置,妥善收藏,变得随大流,识大体……
当然,陈坤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多重性格的复杂人物,他的“行为偏僻性乖张”,他的心底自有一方天地:
他欣赏有才华的人,并竭尽所能地帮他们实现梦想;他参加慈善活动,在行走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他对别人严厉,对自己更加严苛;他用自己拥有的财富和资源,去帮助更多的人;他在行走西藏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寻找到了内心里的一个“核”;他没有被环境带着走,而是主动选择成为某一类人,某一类让他骄傲的人。
当某一天,我们的性格终于不再被隐藏,而是骄傲地说“看,这也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有一个好的我,也有一个坏的我”,不是我不合群,而是我主动远离某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