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的魅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次上完课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平时花了那么大气力去设计了一堂完美无瑕的课,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热情却并不是很高,不但没有达到我们所预想的效果,反而留下重重遗憾,然而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造就一种欢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读窦桂梅老师的《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我才发现:其实形成这种魔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让课堂“趣无止境”、“情意盎然”。有人说:“做窦老师的学生是一种福气,听窦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昨天读了窦老师的《喜鹊》更是受益匪浅。

一.谈话导入,巧妙引趣。

上课一开始和孩子们聊天,“谁到过北京,说说你到北京的见闻,可长可短......”然后引出北京的新景观——喜鹊,有由此引出清华生物学系的王教授拜托协助调查喜鹊迅猛繁殖一事。

(巧妙引出了话题,帮助王教授做调查,不管王教授是真是假,但在孩子的心中,我这是在帮助别人做事,还能进行研究,一下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给孩子们带来新奇的感受。)

二.随机点评 彰显智慧

片段一:请同学们当研究员,(分发研究记录表,同时每个学生佩戴“研究员”的胸签,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师:(走到学生中间)李佳研究员你好!

生:窦老师你好!

师:笑,我现在也是研究员了。(指着自己的胸卡)

生:窦研究员你好!

师:作为一名研究员,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仔细观察。

师:好的,这是科学的方法。

生:认真思考。

师:好的,这是研究问题必须具有的态度。

生:坚持不懈。

师:呀,这是科学精神。坚持不懈,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研究到底。

(一句句的点评,直接抓住了问题的重点,在学生回答研究员的要求时,也就是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孩子更愿意以研究员的身份来解决问题,一个角色的转变,激活了整个课堂。)

片段二:

师:先读读相关句子,再说说,请各位研究员注意倾听别人的研究成果。如果你研究的一项和他研究的相同,也可以互相补充。

(简单的两句话,包涵了太多的内容。所有孩子的任务,读,说。别人说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又渗透着做人的教育。这样的要求让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在上课时就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同学,有的孩子在别人回答问题时就无所事事,最后的效果总不能如人意,窦老师简单的两句话就让所有的孩子知道该做什么。)

三.质疑问难,蕴藏智慧

  片段:

  师:我想,今天我们研究喜鹊,仅仅是从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去研究,再看看我们的研究记录表,你还想研究喜鹊的哪些方面?

  生:喜鹊虽然吃害虫,吃老鼠,但是它也吃植物的种子,人们怎么还喜欢它?

师:好,可以研究,写下来。

生:它的头、颈、背部、尾是黑黑的,为什么会闪着紫色的光泽呢?

生:为什么把喜鹊看成预兆吉祥的鸟?

......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巧妙地把课堂上的问题延伸到课外,这样的学习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探究科学的兴趣,或许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一个教师说话水平的高低、口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也会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窦老师的课堂语言产生于即兴,但却之根于她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正确的教育理念。她形象生动、机敏睿智、充满亲和力的语言,使学生如坐春风,如沐春雨。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