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第三章-第一、二节

精句摘录与思考感悟:

1.当不知道该写什么,最好的方法是硬着写,熬过了初期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2.著名作家张大春说,他每次写文章前要做的准备不仅仅为写一篇文章而做。他认为,写文章之前或者开始表达之前,要问自己:我对这个世界还有没有话要讲?

一个写文章的人,应该是一个很有态度的人,他时刻有话要讲,对这个世界有点意见,随时想要通过表达来参与这个世界,优化这个世界。这就是我们前面一直强调的,写作不是自嗨,而是为了创造价值。

思考:我们把想表达的话写成文章,文章就可能包括你带来的价值、吐槽、建议,如果一个人觉得对世界没有新的看法,那这个人就没有七情六欲,或是感觉失灵。

3.写作新手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找到你的写作定位,也就是你决定在哪个领域进行写作。

其实主要看你的兴趣,一定不要太在意市场,更不要跟风。如果你写的不是你热爱的,注定不会长久。

思考:因为有兴趣才会不断钻研高深的知识,如果一个人从毫无兴趣开始坚持,那么接下来有两种下场,要不就是觉得筋疲力尽写不下去了,要不就是发觉乐趣开始爱上写作的感觉。

4.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很可能是你对写作范围的理解太狭隘,写作是对输入进行思考后的输出,所以,万事万物皆可成为写作的对象。

思考:写作不只是长篇大论,还有日记、小事、经历、回忆,反正用文字书写你想表达的观点和感觉,细心留神就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值得记录的点子。

5.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时间,不知不觉地在其中投入一万个小时。

你不厌其烦去做的事情,就是你的天分所在。它能给你带来持续的满足感,你可以一直为它投时间,时间久了,你就会做得比别人好。

一开始你可以多尝试,但在多方尝试之后,你一定要固定下来,在一个领域持续地写。千万不要什么都写,今天写影评,明天写乐评,后天写职场文章,大后天写情感故事……什么都写,一定什么都写不好。

所以,请发自内心地问,自己的热情在哪里,那就是你的写作定位。找到你的写作定位后,持续、深入、大量、多维度地了解这个领域,你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选题。

思考:一万小时这个定律并不是说一定要做够了一万小时才算这个技能的养成,而是我们不断前进坚持的意思,在重复的刻意练习中逐渐走向完美。

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写作需要不断练习和付出时间,不是大笔一挥就是一篇好文章的,有一个努力的过程。

6.写作公式的格式化:

(1)我要说的是什么概念?

(2)这个概念为什么重要?

(3)这个概念通常被如何误解?

(4)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儿?

(5)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

(6)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概念?

(7)错误使用这个概念有什么可怕之处?

(8)这个概念与哪些其他重要概念有重要的联系?

思考:这个写作魔板只是一个参考和在写文章时,更加规范的作用,是一个套路,能顺着这些问题构造一个主题的大纲,可以借鉴,适合用于干货文。

7.最基本的写作套路

总-分-总。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论点-分论点-正例-反例-总结。

思考:这几种公式我们在小学写作文时就学习过,还有一种是在写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时候用过。

8.再高级一点的写作公式比如以下六条。

(1)场景化写作,引出一个痛点话题。

(2)针对痛点话题,提出一个新鲜观点。

(3)正面论证这个观点。小标题+案例。

(4)反面论证这个观点。小标题+案例。

(5)总结这个观点的意义、价值。

(6)给出具体的执行建议,呼吁大家去做。

思考:这种写作公式就要求我们先找到一个主题,从主题中领悟新的看法与观点,在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把这个观点的好处传播给读者。

9.写文章也像打仗,阅读量高不高,可能在你写之前就基本确定了。高手写文章,先是找一个读者可能感兴趣的选题,然后想办法获得高阅读量;“菜鸟”写文章,先是随便找个选题,然后想办法获得高阅读量。

写作时顺序不同,文章发出来后,命运就不同。

怎么写是战术,写什么是战略,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写好,是正确地做事;写什么好,是做正确的事。一定要先选择正确的事,再用正确的方法去做那件正确的事。这就是写作中的“胜者先胜而后求战”。

思考:先确定方向在开始努力,不然到头来方向弄错了一切都要重来,事倍功半的后果就是浪费时间。

10.三条优质选题的底层逻辑

(1)覆盖人群:多少人可能会阅读

爆款选题的第一大底层逻辑就是选择潜在阅读人数足够多的话题。

思考:只有写大家都在关心和讨论的问题,那么这个主题才是广泛覆盖人群的。

(2)痛点程度:阅读时有多大共鸣

优质选题的第二大底层逻辑就是:话题要直击用户的大痛点。

痛点有很多,但有的痛点小,有的痛点大,有的痛点只有小部分人有,有的痛点几乎所有人都有,痛点大小决定读者的共鸣有多深。

思考:比如,某些公众号就利用人类会贪小便宜这一点,经常以某些品牌特价清仓作为标题让大家去薅羊毛和简陋,这种类型的主题利用的是人类的贪婪和不要白不要的心理制定的标题

(3)社交原动力。

什么叫社交原动力?就是这个话题本身蕴藏着天然的分享欲望。

内容的社交原动力是指,你的内容可以充当社交的辅助工具。

思考:这个话题、文章看完后自带讨论效果,读者从文章里得到新的观点与人讨论和分享,他们觉得好东西需要口口相传所以文章就会越来越多人浏览。

11.关于如何利用社交原动力做传播,我总结出用户转发分享一篇文章的5个动机。

?(1)表达观点;

(2)利他心理;

(3)站队心理

(4)寻找谈资;

(5)塑造形象;

思考:人们总喜欢看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文章,所以文章要不就是对自己有好处的,要不就是新鲜出炉观点的,要不就是因为标题感兴趣的,由于标题而战队讨论的,还有的是主要关注明星动向,塑造形象的文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