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梁晓声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受一所著名大学邀请办讲座。与在场的五六百学生进行对话。一名大一新生的发言引起了他的注意:
“如果在30岁前,最迟在35岁前,我还没有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看着在场学生很多附和和赞许,梁晓声很诧异,他没想到现在的学生如此厌恶平凡,即便这些孩子还没搞清楚什么是“不平凡”。
他困惑,难道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做一个平凡的人真的那么令人沮丧吗?
或许,你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这本小说以整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经历的巨大变革为背景,讲述陕北双水村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为改变穷苦命运,努力奋斗的故事。而同时穿插了黄土高原上近七十个人物的悲欢离合。
一群就像我们一样的平凡人,苦难和宽容背后伟大的精神总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思考:
什么是生活?种种背后,我们为什么生活?我们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
这部小说在1986年出版后,凭借惊人的销量和强烈的社会反响,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即使现在也极具时代意义和现世价值。
文中,你看不到华丽的语言,也没有离奇的架构,更没有匪夷所思的情节,以琐碎见洪流,以巨变现平凡,一切就是两个字“平凡”: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还有平凡的故事。
接下来,我将以孙家兄弟苦难中的奋斗史为主线,一步一步地带你体会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三味:艰难的人生、停滞的人生和平凡的人生。
我将以书中的故事为例,和你一起思考,当我们面临这些困境时,如何找到答案:
如何通过读书和思考去化解当下的烦恼;如何重新定义梦想,通过逐梦来走出生活的舒适圈;
如何在生活的磨难中认清自己,在失败中认清平凡。
相信你会对当下的人生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下面让我们开始本书的内容吧!
01世间多烦恼,唯有读书高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烦恼。
比如:女孩子们抱怨减肥不成功,男孩子们沮丧工作不顺心,父母们忧愁孩子还没对象等,这些生活中琐粹的烦恼组成了我们的日常。
但是大多数人,大概没有在这个年代体会到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真正的人生之苦。
而17岁的孙少平,一直经历着比这更艰苦的生活。
1975年二三月,细蒙蒙的雨夹杂着雪花飘洒在贫瘠的土地。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而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
在平原县城高中,因为各自家境的不同,饭菜被分为甲、乙、丙三种。
而只有两个黑高粱面馍的丙饭,通常是孙少平的饭食。他脸色黄瘦,脸颊塌陷,连一身合身的衣裳都置办不起,浑身上下透着捉襟见肘的穷酸。
少平常等到人群散去,最后才来取自己那份并不体面的饭菜。他在班上个子最高,却常觉得矮人一头。他能忍受劳动和饥饿,但无法忍受贫困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
尽管这个年代,黄土高原上没几户人家是条件好的,但是少平的家境在双水村也是出了名的困难:老祖母年近八十,瘫在床上;
父母年纪大了,挣不了几个公分;妹妹升了公社初中,吃穿用度又增加了;
姐姐寻了个不务正业的丈夫,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还要常靠娘家接济。
家里那么多口人,却只有一个全劳力——大哥孙少安。少安才23,他虽在升初中时考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却为了家人,13岁就辍学支撑起全家,明明还是个孩子,却在一转眼成了大人。
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但为了扶起这个“烂包”的家,少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奋斗,他能坚持下来,离不开这几个人的影响。
第一个是与他的青梅竹马,田润叶。润叶家的条件比少安家好太多了,她去了县城读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教师。
在两人动情之时,孙少安的理智将他拉了回来,润叶是个好姑娘,少安不能不动心,但是润叶太好了,好到少安不敢接受。
“一个满身汗臭的泥腿把子,怎么可能和一个公家的女教师一块生活呢?”生活的巨大反差使他理智而现实的斩断了这段彼此牵挂的感情。
他逃避了,甚至没有给润叶任何解释,他悄悄地、迅速地迎回一个能够给家里带来实质帮助的山西媳妇——贺秀莲。
而润叶也在哀默心死下答应了和她门当户对的婚姻——干部子弟,向前。
相比于哥哥的牺牲,弟弟少平无疑是幸运的。他有了比哥哥更多的学习机会,因此分外珍惜每一次的读书,对知识也分外渴望。
通过读书,他了解到大山外面更为浩大广阔的世界,不愿意再坐井观天。“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他渴望逃离这个窘迫的空间,到远方寻找新的生活。
但如同三毛曾说,我们反抗、所不肯承担逆境恰是使我们一次又一次成长的动力。
在高中能够纯粹享受读书的日子里,少平常常吃不饱饭、穿不上一件像样的衣裳,自尊心还要受到伤害,心中留下数不清的痛苦记忆。
但这段时间里也有过欢乐和愉快,少平懂得了不少事,结交了朋友,获得了友情,开阔了眼界,抛弃了许多“乡巴佬式”的偏见。
在最贫苦的日子里,少平从未抱怨读书苦,因为他知道,那是他看世界的路。
读书让他自信——班上同学都喜欢听他讲书中的故事,这让他感觉不再低人一等,受到了某种重视与尊重。
读书让他思考——国家的不幸、社会的动荡、百姓的苦难都使他沉浸在严肃的思考中,知识的力量,让他变得更加成熟,也昂扬向上。
在少平暂时与家分离时,他遇见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田晓霞。她出身良好,见识卓越,关心时局,热爱读书。
晓霞告诉少平,她父亲曾对她说:“一个中学生就要开始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阔眼界;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目前发生了些什么事,这是很可悲的。”
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女孩子是少平的思想导师和生活引路人。在一个人的思想还没有强大到能自立的时候,就需要在精神上依托另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
所有这些都给孙少平精神上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满足。
虽然从表面上看,他目前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已不再是原来的他了。
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静地对待欢乐和幸福。
有书读的少平,相对于因生活压迫无法读书的少安,心境更加宏大。
当读书的时光被更多有趣的灵魂占据,被更为广阔的世界征服,因此少了无病呻吟,安抚了忧心焦虑,丰富了思想愿景,创造了更多机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少安少平的经历很遥远。但不可否认,每个人虽然出身千差万别,但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自己,这种夙愿是一致的。
而读书,即使在当今社会,也是改变大部分人命运的最公平的路。获取更高的学历,也足以成为弥补大部分人原生家庭缺憾的捷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每年考研、考博的人数居高不下,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只是凡人,如果不是出身名门或家财万贯,读书便是对于相对最公平的路,帮助平凡的我们实现我们梦想的路。
亲爱的朋友,当你对现状不满,当你经历挫折和不幸,当你不知如何去接受失败,当你一时找不到排解的良药,你会选择用什么方式突破苦闷和困境呢?
如果一时无解,建议你不妨沉下心读书试试看。这样即使被环境和现状绊住了双脚,也绊不住思想。
思想不灭的人,就会有希望和曙光。
02不顺其自然,不随波逐流
有人说,这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抢不走的——一是读进大脑的书,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
不知道你是否拥有这些宝藏,但孙少平两样都有。
他本质上虽然是农民的儿子,只是他心中有股渴望,那就是挣脱和超越他所在的阶层。
高中毕业后,少平先是回到双水村教书,住在家里时,一日三餐总不要自己操心,有个头疼脑热,也有亲人的关怀和照料。
而每当他一个人独处时,面对天老地荒的山野,一种强烈的愿望就不断从内心升起:他不能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
他老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
到外面去闯荡世界的想法,一直盘踞在他的心中。随着他在双水村的苦闷不断加深,他的这种愿望却越来越强烈了。
他意识到,要走就得赶快走!要不,他就可能丧失时机和勇气,那个梦想就将永远成为梦想。
现在正当年轻气盛,他为什么不去实现他的梦想呢?哪怕他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到双水村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坦然无悔了!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家乡。
他来到城市谋生,过上了像流浪汉一般四处揽工的生活。这是靠着这种卖力气的苦活儿,而且每天的收入微不足道。
在最初外出闯荡的日子里,繁重的劳动曾让孙少平一度精神麻木。
所幸,这个已从阅读中尝到甜头的青年终究还是捧起了心爱的书本,挤出每分每秒,如饥似渴地去汲取书中那些能让他成长壮大的精华。
是的,他在社会的最低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他明白,职业的高贵与低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
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尽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就得到的更有滋味。
在弟弟找到自己人生路的时候,一直憋屈地背负苦难的哥哥少安,已经受够了没有奔头的生活,反而另有一番作为。
“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少安愤懑地抗议,像地壳中的熔岩一样沸腾着,这是一粒被苦水泡涨了的种子。而此时,全国上下都充满改革开放的希望之芽,这让少安看到了机遇。
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作为生产队长,他表现出惊人的才干,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这让双水村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有了好转。
孙少安想要致富,老同学在高中搞基建,他想要少安往工地上拉砖头,拉一回就可赚400元。头脑灵活的少安贷款买来了拉砖的牲畜,在工地里开始了新生活。
赚了钱后,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发现城市里有很多房子要建,因此他想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就这样,少安越来越大胆,盖了新窑洞,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了公社的“冒尖户”。
大量的财富涌入了孙少安的口袋,孙家困难的家境也有所改善,但他还是按捺不住,一心想要扩建砖厂。
新办的砖厂不能只有那么几个人来操作,于是,家境困难的村民们找到孙少安,想要在砖厂里干活,心地善良的孙少安也都答应了下来。
孙少安靠自己的力量,不仅改变了自家的困境,也让和更多穷苦的农民找到了生活的出路。
少平少安都是好样的,生为农民,他们不好高骛远,而是坚持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无论是泥泞,塌陷,还是遇到多么沉重的压力,他们总是负重前行。
他们永远是这样一种人:既不懈地追求生活,又不敢奢望生活过多的酬报和宠爱,理智而清醒地面对着现实。
支撑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什么呢?对少安来说,是物质富足,生活红火的梦想。
他的每一次勇敢和辛勤,都离梦想更近一步,因为时代洪流滚滚前进,所以他实现得更快,比预想得更好。
少平拒绝了哥哥希望他回家帮忙,给他提供稳定生活的建议。
对于这位饱读书籍的年轻人,因为没有家庭的牵绊,他可能比少安更加勇敢和不顾一切,他的梦想更高一层,心更大一些,那就是走向更大的世界,触摸更真实的社会,找到更好的自己。
不论在任何时代,只有年轻的血液才会如此沸腾和激荡。每一个人都不同程度有过自己的少年意气,有过自己青春的梦想和冲动。
但是当今时代,让我们对“梦想”,不再有纯粹的执念。
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很幸运。我们不再有饥寒交迫之苦,甚至有着最好的读书环境。信息技术的发达,让我们即使无法行万里路,也能领略到大千世界万般精彩。
但生活中太多的诱惑扰乱了我们的视线,过多的选择反而成为我们前进的阻拦。
所谓的“现世安稳”和佛系心态常常会让我们沉迷眼前安逸,在该拼搏的年纪却丧失了将梦想化作前行的冲动。
成长至今,大部分人按部就班上学工作,甚至一出生就享受父母的安排,一切似乎都变得轻松了。
舒适圈,正在杀死你的梦想,也正在杀死你自己。
少平来到自己不熟悉的城市,从最底层做起,吃最便宜的饭,做着最遥远的梦,走着最苦的一段路。他不知道梦想何时会实现,但他知道自己在不断接近梦想。
少安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用勤奋的双手和灵活的头脑,硬生生地让孙家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是没有停止对更好生活的追求。
你现在的努力,也许未必会换来惊天动地的成功。但如果每天沉溺在幻想中不思进取,那么以后你必定不会成功,反而会痛苦和后悔:时间都去哪了?当年的我在干什么?
所以为什么,不在我们能为自己做点什么的时候,踏实行动起来呢?
至少经历了过程,就不会为碌碌无为而抱憾终身。
03妥协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庸
生活往往是这样,当你以为一切努力都在往好的方向前进,往往在前方的未必是曙光,而是猝不及防的转折。
在大城市当临时工的孙少平遇到了转机,铜城矿物局要收20人去大亚湾挖煤矿,一直欣赏少平的曹书记举荐了他,让他从临时工变成了一名真正的工人。
他不知道的是,这可能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
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和危险,在井下操作的时候,生死往往在一瞬间。
然而这些又黑又脏的矿区在少平眼中,却变成了“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地方,一个令人振奋的生活大舞台。”
而他也正享受着和田晓霞之间的爱情。两人一个是穷苦农民的儿子,一个是省委副书记的女儿,一个成为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煤炭工人,一个成为前程光明的省报女记者。
但多年的书理之交让两人有着精神共鸣。少平没有像哥哥那样因为原生家庭和社会地位逃避爱情。陷入热恋中的两人无话不说,他们谈论着过去,也规划着未来。
他和晓霞在梨树下盟约:“两年后,就在今天,在同一个时刻,不管我们那时在何地,也不管我们各自干什么,我们一定要赶到这地方再一次相见……”
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少平和晓霞会相伴一生时,变故发生了。
有一天,少平收到田晓霞父亲的电报,他做梦也想不到,他的晓霞在抗洪第一线报道时,为抢救群众的生命英勇牺牲。
田晓霞的死是对孙少平来说沉重的打击。但少平没有让自己沉浸在痛苦之中,相反他立刻返回了工地。
对他来说,如此深重的精神创伤得用牛马般的体力劳动来医治。指针没有在那一时刻停留。时间继续走向前去,只是永远不会返回到它经过的地方。
而少安也在经历一场劫难。他贷了款扩建机器制砖,并扩招了许多村里家境困难的农民来砖厂干活。
眼见生活正在一点一点变好,但没想到还是出了岔子。
在砖厂初建时期,由于缺人,少安招来了一位制砖师傅,但没想到这位制砖师傅对机器一窍不通,烧出的砖头成了谁都不要的次品,机器也报废,雪上加霜的是,砖厂还出了事故。
少安拿不出钱给那些跟着他干了一个多月的人发工资。没想到一个冒牌师傅,让他一夜回到了原来的生活。
从巅峰滑落的巨大转折,让少安意识到,没错,他抓准了机遇,所以一路顺风顺水,反而降低了警惕心,最后只能失败。
但很多人在失败之后马上否定自己,而少安只想用那些垂头丧气的时间去找到问题的根本。
他从来不信天,只信凡事皆有因果。
他意识到,只有用沉稳的脚步去走创业之路,才能稳扎稳打,就算遇到危险也能安然度过。
孙少安决定再次出发,先是借钱还给给他干活的村民,然后筹款买了新的制砖机重新开张,后来又收下一个快倒闭的砖厂。
破产的局面马上被打破,新的砖厂开始大把盈利,再一次让少安赚到了钱。
这次致富后,少安想要为村民们做点什么,他出钱重新修缮了双水村小学,为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保障,双水村几代人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可是在书的结尾,悲剧再一次来袭。
一直认定少安,支持少安,爱着少安的妻子秀莲,在陪着孙少安的日子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尤其是在他破产的半年来,孙少安真正体验到什么叫“患难夫妻”。秀莲不仅像他一样承受着破产的痛苦,而且还要千方百计安慰他。
她给他说宽心话,给他温柔的关爱和体贴。甚至在他苦闷至极,无端地向她发火的时候,她也甘心情愿当他的出气筒。
在知道妻子时日不多的时刻,少安才深深体会到爱情。
一直以来,润叶曾是少安心中不敢去想的遗憾。生活的悲苦和辛劳让他不再去想爱情是什么,但秀莲的爱与陪伴,已经融入到他的生命。
但是老天就是那么无情,生活就是那么残酷,每当你历经过一个又一个坎,以为岁月终将安好的时候,却又再次成为苦难的试验品。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美好的结局,人生中的遗憾才是真实的生活,生活的磨难提醒着每个人,我们本就平凡。
“和平凡的自己握手言和”,是我们近年来听过最多的话语。但这不应该是自我安慰,很多也许一辈子就是一个普通人,但接受平凡,并不意味着成为平庸的人。
因为平庸者的平凡,是思想上甘于堕落,总是将幻想视为梦想,他们是在日常生活中迷失的人。
其实作者路遥早就在书中,用朴实的语言地写出真理:
“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只有经历了为梦想奋斗与苦难洗礼的人,才会有云淡风轻的资格,和笑谈人生的底气,当我们历经得失后,得到的这个平凡的答案,实际上已经摆脱了庸俗和浅见。
而经历了这些起落和历练,才能真正体会到平凡世界的真味。
你我都是平凡的人,愿我们都有闪光的一生。
到这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就学完了。
还记不记得朴树那首歌:“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的确,平凡是人生唯一的答案。但平凡却从不平庸是我们用力生活后坚定的回答。
现在为你总结一下:这本书中,我们带你从3个角度掌握了如何在平凡世界中跨越平庸。
首先是读书能帮助我们找到梦想之路。你不仅仅可以通过读书解答当下的困惑,获得能力提升。
更重要的是,在勤学苦读中,开阔了视野磨炼了心智。而读书也常给予努力的人丰厚的回报,能够助你突破物质阻碍,收获新的自己。
然后是当过得空虚之时,可以用梦想突破舒适圈。梦想不同于幻想,梦想是我们当下去做的事情,能够成为我们生活的指引。
而为梦想奋斗的人总是充实的,快乐的,满心希望的,这便是梦想带给我们的正能量。
最后是与自己和解,看淡人生得失苦难。
没人可以顺风顺水走过一生,起起落落,才是人生常态。顺境时人能所达到的高度,并不代表人生的本质。
而逆境时人所能达到的高度,才是真正的人生境界。当你领悟这一点,就不要纠结于人生的不幸,而要记得历经一切的你,是更好更成熟的自己。
正如《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评价,本书浓缩了人生真实苦难的情感,那种历尽苍桑之后的无量宽容,以及为生而坚定信念的殷殷期待,无一不再打动着我,震撼着我。
相信你也感同身受。
不过,看书只是改变的第一步。我们可以提供知识,但却无法提供行为。
如果想真正让我们的生活,通过读书慢慢发生改善,变得更好,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将这些书中的思想和观点加以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