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做的产品是 APP,为了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养成一个练习小方法,就是研究各种 APP ,可以说到了痴迷的地步。
一看到 App Store 排行榜有新产品、推荐,或有限免应用,就像饥肠辘辘的狮子发现猎物,眼睛一亮,立马下来玩。手机上的应用数量常常是 300 个以上。
做产品的,都知道要多体验产品,可为什么有的人进步很快,有的人还是老样子呢?
这几年观察下来,我发现有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常常被选择性忽略了,那就是思考。
我说的思考,是指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每次有一个比较火的产品出现,像前阵子的 CH ,都会有很多人讨论,可是真正能自己去思考、去研究的,少之又少。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大家都是在看别人的评论,然后说出来的观点,早已潜移默化受他人影响,而不自知。
为了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与对产品的感觉,我将体验产品与思考结合,分享一种把玩产品的方式。
那就是,经常去 App Store 看苹果官方推荐的产品,还有排行榜的产品。这里,怎么看才是关键。
第一,找自己感兴趣的产品。
尽量先不要看图,也不要去下载,而是结合产品的 iCON 、名称、介绍文案,先设想这会是一款怎样的产品,大概要解决什么用户的什么问题。
第二,假设你是这个 APP 的产品经理,你会怎么做这样一款产品。
然后,在脑海中想象这个 APP 可以长成什么样。如果有时间,记录下来最好。
最后,才去下载这个 APP ,体验它的功能,欣赏它的界面,研究它的交互,思考它的业务,分析别人为何这样做?
跟自己原先设想的,有什么差别?可能原因在哪?为什么苹果会推荐它?
苹果推荐的产品,一般都做得很不错,不管是功能,还是UI、交互设计,都相当出色。
通过研究优秀的作品,可以积累大量的解决方案。
国内的应用商店就不太推荐了,毕竟给钱就可以上推荐位。苹果的都是编辑良心推荐,地球人都知道他们家不差钱。
当然啦,还可进一步研究某款产品,iOS 和 Android 版的区别在哪?为什么有这些区别?
这样做的好处:
1、在看到别人提供参考答案之前,自己先思考、寻找答案。
久而久之,就能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别人提供的只是一种可能,也许你可以做得更好。
2、练习切换视角的能力,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即站在这个产品设计者的角度,去思考其背后的逻辑。
3、经过这些思考,能加深对这个解决方案的理解和认识。长期练习下去,就能逐渐提高自己的产品设计能力。
一年 365 天,即使无法天天练习,每周做一次深度练习,一年就是 52 个产品。
看过、思考过的优秀解决方案越多,做产品时,思路就越广。
经年累月,当要设计一个功能,想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也非难事,自然就无需临时抱佛脚,到处找参考。
如果能把研究过程,整理出来,在求职时也是很好的展示作品。
看到很棒的产品,为它写写你的独家广告,分享出去,看看能否吸引别人去用。
这也是在练习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和别人的兴趣点之间的交集。
日积月累,还能养成快速发现用户需求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这个方法,B 端产品也适用,可用于很多领域。
那么 B 端产品上哪找呢?也分享几个思路:
1、专业网站查,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36氪、极客公园、知乎;
2、找同行问,找产品社群或同领域的圈子打听;
3、找用户问,用户往往为了解决问题,不止使用一款产品,还能从他们身上了解到真实的使用感受。
应用在其他领域,比如,看书前,先看书名、目录,自己想一下,书里面可能怎么写,写哪些? 如果你是作者,你又会怎么写?
这个小方法,需要长期练习,练得越久,设计产品时,就会越顺,一旦你体验到好处,相信我,保证你也会上瘾,谁试谁知道。
— END —
你好,我是四月同学。曾经的产品小白,到产品部负责人,一路打怪升级,书写《一个 10 年老产品人的进阶故事》。
深耕十载,扎根于 B 端,死磕过 C 端,出过高校教材。有从 0 到 1 的开创磨砺,也有千万级用户的经营积累,还有千万级月流水的平台运作。
点赞关注,成长路上,有我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