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12部,戏剧:1部
中国文学
《日出》曹禺(1936):推荐。
《茅盾小说精典》茅盾(1932-1933):无感,包括春蚕、秋收、残冬农村三部曲和林家铺子。小说本身是可以的,不过最近集中看中国现代文学有些审美疲劳了。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1948):无感。丁玲讲述了暖水屯土改运动这个小故事,反映了1946年华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农村阶级斗争的情况,并且展现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大道。小说的故事及语言不能更简单直白,老实说除了作为了解我国当年土地改革情况的“文献”看,着实没什么意思。可它的作者是丁玲啊,就是在1928年诞下《莎菲女士的日记》这位细腻中带点矫情的上海小资小姐姐的女作家,现在竟然生下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个又粗糙又干巴巴的河北贫农儿子,这其中是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据记载,丁玲至少从30年代起就非常崇拜毛泽东,40年代中也多次受到毛的保护,与毛关系很好。虽然她本身的性格大概像莎菲小姐一样孤独、骄傲、反抗,但她对中国革命和毛充满了那样的信任和热忱,因此为了革命工作需要转变了文风、收敛了性格,创作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革命作品。丁玲在50-70年代遭到了残酷迫害,但她是极少有的在平反后一句控诉也没有的知名作家。晚年丁玲在接受采访时坦露,她认为我党已经走上正确的道路,担心她的控诉会影响后辈对党的热爱。真是令人心疼和唏嘘啊。
《黄金时代》王小波(1994):强烈推荐。这是一部文革小说,也是是一部“黄色”小说,还是一部幽默小说,但终究是一部感人的爱情小说。读后感在此
《白银时代》王小波(1997):推荐。这部写于1996年的书描绘了一个未来世界——2010年、2015年、2020年。在未来,现在的荒谬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成倍放大竟成了准则:工程师都是艺术家,领导都是数盲症;无照画画要被罚去砸碱,犯错人员领工资前要脱光被打屁股;创作小说要情节真实存在,撰写历史却要编的对现在有利;每周要记得让劫匪打劫,娶妻也要登记申领。用“粗俗”的语言和“荒诞混乱”的情节探讨反乌托邦、崇尚自由尊严人性的严肃的话题,比较难懂,但绝对独特。引用人民文学出版社在知乎上对王小波的评价“在中国,做到雅俗共赏难,雅俗共赏兼顾严肃思考更难。中国的学院里遍地都是掉书袋的学究,互联网则住满了各种把知识嚼碎了的二道贩子,他们不是装X就是不说人话,但像王小波这样严肃思考还说人话的作家,其实屈指可数。”
外国文学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日]村上春树(2013):推荐,威士忌爱好者强烈推荐。配有旅行照片的薄薄一本苏格兰爱尔兰威士忌品酒之旅。读后感在此
《吃沙拉的狮子》《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日]村上春树(2014、2015):推荐。这是两部村上春树为年轻女性杂志每周撰写的随笔的集合,内容简短轻快温馨,既有看电影泡酒吧时的有感而发,也有自报糗事和异想天开,让我们看到不擅交往的村上的可爱的一面。我们自己也可以动动手把生活中的趣事和灵感记录下来,以后说不定也能出本小书呢。
政治、时事
《卢克文文集》卢克文(2020):必读。强烈推荐卢克文的微信公众号,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国际政治。
《书生之见-子东时间》许子东(2017):推荐。许子东2015-2016年在搜狐主持“子东时间”栏目,每周播出,对时事进行评论,这本书就是子东时间栏目内容的集合。与村上春树的随笔集截然相反的是,村上为杂志撰稿时明确提出不进行时事评论,而许子东老师专做时事评论。子东时间也说电影娱乐,也说政治文化,也说买房挣钱,但作者不说结论,而是像外科大夫一样把事件解剖、脉络理顺、旁征博引、提供分析角度,引导读者自己思考。不说结论这件事的确令人大呼不过瘾,甚至有人把它归结为许老师家庭幸福道德完满因此失去了锋利,但考虑这是一档周播节目,在可以播出的限度内也许只能做到如此。此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许老师通过这档节目唤起、训练了读者独立思考的能力,恐怕是比表达了观点、传授了知识更有价值的贡献。
艺术、生活
《啤酒事典》尹毅(2018):推荐,啤酒爱好者强烈推荐。系统介绍了主要啤酒种类、历史、工艺、特点,印刷精美,毫无废话,精酿啤酒入坑读物。
《云淡风轻:蒋勋谈东方美学》蒋勋(2020):前四章中国古代绘画、诗歌、哲学强烈推荐,其余篇章不是很有意思。东方美学入门级读物。这本书共分15章,涉及诗书画、长卷绘画(千里江山图)、现当代绘画(藤田嗣治、席慕蓉)、歌(诗经)、哲学(庄子)、书法、戏曲、文学(红楼梦)、宗教等话题。前四章介绍中国古代艺术的尤为精彩,是本书高潮所在。“在1191.5 厘米长的空间里,群青浓艳富丽的靛蓝和石绿碧玉般透润温柔的光交互辉映,熠耀辉煌,摆脱了传统“青绿”的客观性,使“青”“绿”成为画面心理的空间。北宋的繁华即将逝去,要在逝去前呐喊啸叫出生命的高亢之音”——这是王希孟十八岁的《千里江山图》。“ 在白露节气的初秋,在迂曲婉转的河流中,在苍苍萋萋、白茫茫一片初初开穗的芦苇荡漾中,一叶扁舟,溯洄溯游,上上下下,寻找仿佛在又仿佛不在的伊人,唱出那么美丽的歌声。 在两岸蒹葭苍苍或蒹葭萋萋的河之中流,仿佛看见,仿佛看不见,可以溯洄,可以溯游,迂曲蜿蜒,原来思念牵挂是这么近,又那么远,咫尺竟真的可以是天涯”——这是《诗经》 里的《蒹葭》。“庄子探究的常常是物理的本质,也是创造的观点。我们的教育多在非选择中绕圈圈,老师是惠子,学生也跟着做惠子。惠子太多,一个民族只好望着大瓠瓜烦恼。不知道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是不是也常常看着大瓠发呆:这样的大瓠要拿来怎么办”——这是从庄子的《逍遥游》联系到现实生活。被西方殖民、失去论述主权已超过一百年,东方输了,全盘接受西方形式,忘了“长卷”“册页”“立轴”“扇面”“屏”“障”这些传统美学形式。二十一世纪了,期待一次东方文艺复兴,此时此刻,我们自己可以懂吗?
《识茶、泡茶、品茶》杨学军(2010):不推荐。这本书对我国茶叶品种、泡茶品茶方法进行入门介绍,虽然简明易懂,但是语言时常云里雾里,科学性欠缺,逻辑也存在瑕疵(同样介绍饮食,却与上面这本《啤酒事典》形成残酷对比)。相信还有更好的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