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一个人的升级,需要三位一体,即智力,底蕴和策略。
智力是有高的认知,底蕴是能够与自己自洽的能力,策略是好的关系要给对人,不是盲目的施舍,而是要有智慧的施舍。不害人,但是也不怕人,不被人所无底线利用。能够带着双赢的目标,走遍天下。
周末回老家的时候,听母亲唠叨了附近村里一个老年鳏夫的往事。这个老人家大约在10年前丧妻,家境不错,有一儿一女。另外,这个人是镇上的合同工,也就是有固定退休金的退休人员,这一点完胜很多普通的农民,也是在丧妻后,很多人上门提亲的一个提分点。刚开始的时候,上门提亲的人快要踩破门槛了,其中有一些不错的二婚女子,有一般普通农村老年婚姻所认可的优点:会照顾人,做的一手好饭和家务,勤快,温柔,能干,抓家,一心一意的过日子。但是这些女性跟这位鳏夫都没有下文了,现在不会有人给他提亲了。
原因可能很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位老人家想找个人陪伴晚年是真的,但是不想有任何的物质付出也是真的。在农村的五六十岁的老太太们,大多数是儿女已经独立,但是自己一辈子伺候老,伺候小过来的,一辈子把照顾家人作为最崇高的事业,一般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一般不得已找个人家,在晚年再依附一个男人,无非是想老有所依,不想给自己儿女造成负担,也能有精神依托。所以这个男人是不是能够为自己考虑,很重要。
一个亲戚给这位老人家介绍了一个小他十多岁的寡妇,这个女人很能干,刚开始的时候,经常上门给这个鳏夫做一些家务,半年下来,唯一的收获据说是男人给这个可怜的女人充了50的话费补贴,因为两人之间要经常通电话。
做到如此的一毛不拔,所以女人打了退堂鼓。
我问母亲,他的儿女们怎么看?母亲说,据说不支持呗。我说,不支持也是常理,毕竟谁也不想有一个新的女人占据母亲的位置上。但是既然逝者已去,活着的人要更好的活着,这也是事情变化后的主要矛盾。其实,有一个比自己父亲小十来岁的女人替自己的母亲照顾父亲,让父亲晚年心情更好,父亲会更长寿,更健康,从心理学研究来讲,男人寡居的孤独感要高于女性,从而比有正常亲密关系的同年龄人群缩短寿命5-10年。如果老人家心情好,多活几年,做儿女的可以放心,可以多享受几年的亲情,同时老人家多领几年的退休金,也是最优的选择,毕竟儿女再好,也代替不了老来伴的亲密关系,儿女毕竟不可能时时陪伴和照顾孤独的老父亲啊。
但是这样一个给父亲带来巨大利好的女人,是不是应该对她有所补偿?而不是把人家当免费的24小时陪吃陪睡陪聊的保姆?半路夫妻,这个没有经济能力的女人也需要一些经济的安全感,即使一年给她五千,怎么看也很划算呢?人家出去做个24小时保姆,一年怎么着收入,也得十多万吧?
对这个男人这么划算的买卖,他给做绝了,他完全不考虑她人的利益,我要你95%的损失-输,我100%想赢,我什么都不想付出,我只要对我有利的结果,是跟自己自洽了,考虑了自己自利的本性,但是这是最愚蠢的策略,结果就是最后我完全输,因为世界是聪明的,其他人也是聪明的,不是绕他个人利益旋转的。
现在这位老人家一个人独享着新盖的大房子,一个人做饭,一个人看着他越来越多的存款,数着为数不多的寂寞时光,过着他100%无金钱损失的日子,不知他在一个一个寥寂的夜晚,是怎么想的呢?
双赢的智慧2025-05-18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