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什么?一连串的音符,抑或是高低起伏的声音,这是音乐的本质吗?这不是。
音乐是情绪起伏的映照,是思想是生命的鲜活。波西米亚狂想曲是我唯一一次看了两遍的电影,如果可以,我愿意一直呆在影院里,听弗莱德·摩科瑞的高声歌唱。
看这部电影,第一遍的时候,整个人沉浸其中。永远年轻,永远热烈盈眶;不负韶华,不负生。我要成为我自己,我决定我自己,我要用力,用尽全身的力气,去书写自己的热爱。这就是第一遍的感受。看到电影最后拯救生命的部分,整个人情绪被强烈的刺激。听到we are champion ,便不由自主地带入去思考自己是否成为自己这一生的冠军。
在弗莱德·摩科瑞身上,我看到的是力量,是永不放弃的生命意志。电影中真正触动我的是摩科瑞感知自己可能患了艾滋病后的选择。孤独和无助在电影里,以被子的形式被呈现出来。他整个人只露出了肩膀和头,被子就像死神一样,盖住了他。这种绝望,并没有压倒弗莱德·摩科瑞,他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去医院做检查,避免去传播给更多人。第二,给迈阿密打电话,告诉他联系他的家人们,一起参加拯救生命演唱会。在第一次排练完成后,他对家人们说:“我需要的不是你们的可怜,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用在音乐上,其他的一切悲悯都是在浪费时间。”音乐对他而言,是重于生命的选择。这种对做音乐强烈的执念和渴望,才是弗莱德摇滚的全部。
为何弗莱德·摩科瑞对音乐有如此强烈的执念和渴望?一个疯子往往比正常人更渴望得到世俗的理解。他从小就是略叛逆的,瘦弱的身子去打拳击。18岁,便选择改了名字。21岁(不准确)干脆连姓氏也不要了。这种离经叛道是对家庭的反叛,是做自己的强烈意念。“我要成为我所要成为的人,只有我自己能够决定我是谁”。足够的反叛,必须要足够的理解,来支撑反叛。正如弗莱德·摩科瑞给伙伴们说的:“我们的音乐是给那些在黑暗中,在迷途中,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人听的。”可我们的生命中,谁不曾有不被理解的时刻。他们的歌曲以多变的风格,弗莱迪以夸张的造型,叩开了我们每个歌迷心中狂野的那扇门。反叛,战斗,永不屈服,永不屈服的生命意志。
我曾有段时间,彻底放弃了听音乐。我无法接受林俊杰之流一直充斥耳畔,柔和的声音,就像被阉割的绵羊,没有丝毫的热血,而听这种歌曲他妈的偏偏又是政治正确。生的光辉,爱的浓烈,岂非小酒窝之流所能描述。高中狂热的听汪峰的歌曲,怒放的生命、春天里,当时就被人当作疯子,现在说自己喜欢听汪峰,就好像乡巴佬一般。只有听薛之谦、林俊杰才显得高级一点。他们的唱的是好听,但也仅止步于好听。
音乐所呈现的不应该只是好听。音乐更应该代表的是人类永不屈服的意志,是铮铮铁骨,是铿锵热血,是创新是变革。弗莱迪·摩科瑞用波西米亚狂想曲、we are champion等歌曲写出了这份意念。电影最后以拯救生命音乐会作为结束,弗莱迪·摩科瑞的一生在其最高潮时嘎然而止。电影所没有描述的,是弗莱迪参加完音乐会,仍以全部精力去创作音乐。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身体已经非常虚弱,无法完整的录制一首完整的歌曲,他为了能够录好,便一句句的录。虽然电影没有拍出来,但此刻他咳着血,用力歌唱,一次次调音的画面还是迎面而来。
此时此刻,听着Queen乐队的歌曲,摩科瑞的声音在耳侧不断回响,手指也颤抖的无法打字。
我们想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的一生只能由我们自己决定。
为弗莱迪·摩科瑞致敬,为生命致敬!
2019年4月3日作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