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成了我?
几十年了,从没有想过要怎样介绍自己。参加什么活动或学习时,一般都被要求用简单的一两句介绍。今天,我得认真思考一下。
赶上了90年代南下打工的热潮,一个人背个牛仔包坐两天两夜硬座火车,第一次离开家乡,闯荡世界,一切的未知与希望都挂在脸上;90年代末期考研的热潮,开启了一段自我改造和学习的道路,辞职备考,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坚定与不懈的奋斗成就了一段美好的青春记忆;考博,无疑又是一段拼搏的历程,是将精力全部集中于孩子后的那份空虚失落封闭的挣扎,因为我没有了自己,我不知道我未来要做什么,茫然中想寻找一个通道了解世界及对未来的一份准备。于是,我见证了中国最火热的三大热潮,同时,20年的青春如风飘过。
70后,教师,9岁孩子的妈妈,喜欢跑步,这就是现在的我。虽然,和很多人一样,具有多重角色,每天在各种角色中扮演不同的身份。但是,母亲这个角色,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自从当上母亲,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认识自己和探索世界的旅程。
陪伴孩子成长的岁月,我才知道,孩子是孩子,我就是我,我要重新定义我们。曾经,孩子的优点,让我开心幸福;孩子的缺点与不足,我想力图改变,达到我想要的样子。而我自己,一直在父母的表扬中长大,以身俱来的优秀,让我习惯了处处力争优秀,呈现完美的自己,我很在乎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于是抑郁与焦虑并存。所以,关于孩子与我的关系,一直错位存在。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我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原来,孩子只属于她自己,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我,还是我,跟外界一点关系也没有。接纳孩子的优点与不足,看见孩子本来的样子,焦虑和担心逐渐小少了,世界安静多了,课题分离就此产生;觉察自己,逐渐明白我需要什么?我要怎样的生活,我怎么做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处处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事件与世界,关注自己才是最根本的。如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在不惑的年龄,仿佛读懂了自己,理清了与自己的关系,也看懂了世界。我就是我,与外界无关,喜欢与自己的相处,喜悦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