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睦,孩子人格发展健康,反之,可能不堪设想。
我的邻居是是从外地来做生意的一家三口,白天父母去店里留孩子一人在家,经常我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孩子趴在窗前看着楼下的公园,那里有滑滑梯、蹦床和各种娱乐设施,每到周末有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下楼放松。
他一趴便是一下午,可能是太过着迷以至于作业忘记写,晚上我吃完饭下楼去散步的时候听到了邻居家的打骂声并伴随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我想去敲门劝一劝,手停在了半空中,听到了父母训斥:"我辛辛苦苦在外面挣钱供你读书,你拿什么回报我?给你布置的作业一个字也没写,我怎么有你这么个儿子,你妈妈天天气我,你也天天气我。"
此时此刻我一直以为这位父亲还挺上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固然打骂的教育方式我不推荐,可是试问当代父母的教育方式又何尝不是这样。
最终,我没有敲门,我改变不了现实。
一星期后这位孩子的妈妈找到了我,他要跟她丈夫回老家离婚,不方便带上孩子想让我帮忙照顾几天,她把家里的钥匙给了我。
我诧异了。
孩子的妈妈红着眼睛跟我说,她丈夫脾气特别不好,经常容易生气,因为一些小事就能把桌子掀了,家暴也是家常便饭,不仅打我还会打孩子,我儿子以前不是这样的,他成绩特别好,也很爱说话,可是现在不知道怎么了,成绩一天天的下滑,也不爱说话了,吃完饭就回自己的房间,每天都盯着窗户外面看,我知道她想出去玩,可是我店里很忙,没有时间带她出去玩。说着说着哭了起来。
我答应了孩子的妈妈,帮她照看几天孩子,她很感谢我,往桌子上放了一些钱,说这两天麻烦你了,我没有收,就多双碗筷的事情,我一个人在家也无聊有个孩子热闹些。
下午我带着孩子去了楼下的公园。
晚上孩子跟我说了好多,爸爸妈妈几乎每天都会吵架,有时候爸爸会打妈妈,有时候还会打我,我不想写作业,我也不想上学我想找奶奶爷爷,他们很疼我不会打我。
孩子才上小学,就已经有了这样的遭遇,试问谁听了不难受。
可能半开玩笑,你看西方电影电视剧,那些变态杀人犯做嫌疑人心理画像,必然都是有一个“悲惨童年”的。从心理学和育儿角度上,孩子长大需要两个营养,吃饭这个现在基本不是问题;而心理上的营养,我看情况不一定乐观。
动不动就给孩子来个"男女混合双打"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