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金庸笔下有位绝顶的武林高手,此人叫做洪七公,武功位列江湖五绝之一,江湖人称“北丐”。此人不仅武功卓绝,还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超级吃货。如果论武功,洪七公只是金庸笔下绝顶高手中的“之一”。但是如果论吃货功力,那洪七公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此公作为吃货,硬是吃出了境界,吃出了水平。我从此公身上看到了作为一名超级吃货,应该拥有的四种素质,那就是“贪”“品”“烹”“新”,缺其中一项都不能称为超级吃货。
洪七公很贪吃,因为贪吃误过大事。事后他砍下了自己的一只手指作为自我惩罚,但显然这个惩罚是挡住不一个超级吃货对美食的贪恋,因为他断指之后照样好吃如故,只是江湖上又多了一个“九指神丐”的美誉。洪七公对美食“贪”甚至到了舍生忘死的地步,为了吃皇家御膳中的一道“鸳鸯五珍烩”,居然不顾自己身受重伤也要潜入大内禁宫舍命一尝。这种为了美食“舍生忘死”的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算一个。孟浩然身患痈疽,医生专门嘱咐要忌口鱼鲜。正待孟浩然病将痊愈之时,老友王昌龄前来拜访。老友相聚,孟浩然设宴款待,觥筹交错,宾客相谈甚欢。宴席上有一道名叫“查头鳊”的河鲜名菜,孟浩然见到“席上宝”食欲大动,大快朵颐,医生的话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岂料,王昌龄还没离开他家,他就先离开到地府报到去了。
虽然“贪”是吃货的第一标准,但要想成为一名超级吃货,更重要在于会“品”。如果只会“贪”而不会“品”,吃货顶多算“好吃狗”、“馋嘴猫”或“大胃王”,只有会品的吃货才能称为“美食家”。洪七公就是一位美食家,大内禁宫御厨里的好东西很多,但洪七公能分辨出什么才是极品。在这方面,乾隆皇帝也很厉害,乾隆爷六下江南,品尽江南美食。他曾叫过好,提过字词,拍过巴巴掌的美食,现在都成为了美食界中一个个的知名品牌。毋庸置疑,乾隆爷自然是他们的代言人。
作为一个超级吃货,能“贪”会“品”还不行,还得会“烹”。洪七公就有烹饪蜈蚣的好手艺。《神雕侠侣》一书写到:“只见洪七公取出小刀,斩去蜈蚣头尾,轻轻一捏,壳儿应手而落,露出肉来,雪白透明,有如大虾,甚是美观。洪七公又煮了两锅雪水,将蜈蚣肉洗涤干净,再不余半点毒液,然后从背囊中取出大大小小七八个铁盒来,盒中盛的是油盐酱醋之类。他起了油锅,把蜈蚣肉倒下去一炸,立时一股香气扑向鼻端。洪七公待蜈蚣炸得微黄,加上作料拌匀,伸手往锅中提了一条上来放入口中,轻轻嚼了几嚼,两眼微闭,叹了一口气,只觉天下之至乐,无逾于此矣。”在烹饪这方面,清朝大才子袁枚也不含糊,专门写了一本《随园食单》。袁枚在此书中不但详细描述了326种南北美食,而且还介绍了每种美食的烹饪技巧。从美食的选材到美食的品尝,从美食的酝酿到美食的诞生,袁枚都做了细致全面的介绍。这本书简直是吃货界的《圣经》,是超级吃货的“肚皮宣言”,在饥肠辘辘的时候,在饿醒的半夜,这本书根本不能直视。
作为一个超级吃货,最核心的素质是能“新”,即创新。洪七公就能创新,敢于把“红黑相间,花纹斑斓”的毒蜈蚣变成美味。但是能做到创新的吃货就寥寥可数了,很多吃货之所以不能成为“超级”,就往往缺这一点。别说缺创新,能“贪”的都不一定会“品”,能“品”的不一定会“烹”,而会“烹”的反过来也不一定会“品”和能“贪”。感觉像洪七公这样集“贪”“品”“烹”“新”四素质于一身的超级吃货只能出现在虚构的武侠世界之中。其实不然,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像神一样的吃货,集四种素质于一身,留下了六十多种美食给后人。如果虚构和现实能来一个碰撞,想必洪七公见了他都要顶礼膜拜,这个人就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苏东坡。
二
前面铺排了这么多,本文真正的主角,苏轼,终于闪亮登场了。作为一个超级吃货文豪,必须首先在诗词歌赋里面表达对美食的追求和欲望。苏轼写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又写到:“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再写到:“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继续写到:“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还写到:“地碓舂粳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读着这些文字,就能看见一个随时留着哈喇子的苏轼。苏轼觉得只写诗歌尚不能表达他对美食的情感,那写赋吧,赋的字数多,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对美食的眷念和渴望。他写了一首《老饕赋》,此赋一句话说完就是:作为一名吃货界的老司机,应该在最好的厨师、最好的食材、最好的美酒、最好的歌舞之下狼吞虎咽一顿,开怀畅饮一壶。如能此,吃完这顿大餐便能觉得人生顿时海阔天空,这辈子不算白活。作为一个有政治抱负的吃货型大文豪,有时一顿极致的美食,也能够让自己暂时忘却一切的忧愁和苦闷,口舌肠胃满足那一刹那,便是人生的海阔天空。有时想想,作为一名吃货其实真的满幸福。
苏轼对美食很贪。贪到爱不释手,念佛诵经时都肉不离口。大和尚告诉他这样不可,他就说我漱一下口。还真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苏轼也对美食贪到舍生忘死,他患了红眼病,医生告诉他不要吃辛辣,少吃油腻,尤其是肉。苏轼却说:“我也想听你的话,但是我的口告诉我不能因为眼睛有毛病而亏待他呀,这就是厚此薄彼。口也给我说了,如果哪天他生病了,他不会禁止眼睛看任何东西。”这简直是一副吃货界流氓的姿态。还有一次,苏东坡在常州任职时,有一位擅长烹饪的朋友请他吃河豚。当河豚烹好后,朋友的妻儿们躲在屏风后偷窥,想看看苏东坡敢不敢吃。偷窥半天,见苏东坡无语,他们以为苏东坡不敢。正想揶揄苏东坡之际,却见苏东坡把筷子一放,忽然大声赞叹道:“美味,真是美味,值得一死!”面对美味佳肴,苏东坡真的是连命都不要了。苏轼更是对美食贪到以身试法,宋朝禁止杀牛和食用牛肉,而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本身就是戴罪之身,居然跑到郊外伙同其他人宰杀耕牛,晚上时分在郊外燃起熊熊篝火,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如果苏轼会武功,我都怀疑他能当梁山好汉。比起洪七公,苏轼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人说苏轼还是不及洪七公,因为洪七公敢吃蜈蚣。殊不知苏轼被流放海南时,简直就是一个古代版的贝尔,我们来看看他自己描述的食谱:“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初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从天上飞的蝙蝠,地上跑的老鼠及水里蹲的蛤蟆,都被苏轼吃了个遍。洪七公吃蜈蚣的事情在苏轼面前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苏轼对美食能品。野菜一般都没人吃,即使老百姓拿来吃也是权当充饥。而苏轼却吃野菜吃出了门道,品出了其中精妙滋味,专门写了一篇《野菜赋》。这篇赋用一句话说完就是:作为一名吃货,我是如何做野菜和品野菜的。洪七公能品鸳鸯五珍烩,却不见得能品野菜。而苏轼却是嚼得菜根,所以也百事可做。
苏轼对美食能烹。苏东坡烹制东坡肉,留有一套心法口诀:“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此烹制口诀的精髓就是“微火慢炖”,这是苏轼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结果。若是用急火,不但容易将猪肉煮焦,而且肉与作料的味道,不能全部煮出,也无法全部融合。只有用微火,渐渐地煮烂,不但吃起来好消化,而且口感佳,五味俱全。所谓“少著水”的目的在于当肉煮烂了,水也刚好煮完,这样煮出来的东坡肉才是柔软鲜嫩,入口即化。
苏东坡最大的贡献在于创新。乾隆作为吃货界的霸道总裁,尝尽天下美食,代言无数江南小吃,但没有发明一项美食留给后人。大吃货袁枚虽收揽天下326种南北美食的烹饪方法,但没有一项是自己的原创。而苏东坡就多了,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饼、东坡豆腐、东坡酥、东坡鱼、东坡茶、东坡凉粉、东坡回馈肉、东坡虾仁、东坡羹等美食皆由苏东坡自创。更不用说因苏东坡故事而命名的菜肴,那更是多达几十种。如果说孟浩然等是“好吃狗”,乾隆也就是个“美食家”,袁枚充其量为“烹饪理论家”,唯独苏东坡才是真正的大神级吃货,吃货界的黄金圣斗士!
三
如果仅把苏东坡吃货的境界和水平定位于“贪”“品”“烹”“新”这四个要素上,那还是在俗的层面。我之所以称他为“吃货界的神”,是因为苏东坡美从困中起,食从底层来。苏东坡一生仕途不顺,屡遭贬谪和流放,满腔的理想和壮志难以施展,他的心境就如他自己写的词一样:“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贬谪与流放让他经常处于困顿之中,伴随着的就是物资匮乏,缺钱少粮,全家每日三餐都时常难以为继。但不论苏东坡身处何种困境,他都会去努力发现生活的美好,寻找生活的快乐。没有粮食,自己开荒种地;别人不要的肥肉,自己拿来秘制成东坡肉;不小心热糊的面条,创造性地做成东坡饼;买不起羊肉只能买羊脊骨,又发明了烤羊脊骨的吃法,甚至得意洋洋地给弟弟写信介绍自己烤羊脊骨的秘方。一不小心,苏东坡又成了吃羊蝎子的鼻祖。对于苏东坡这种向日葵型的人,一辈子都在朝着阳光生长,寻找着生活的快乐。纵然时常浮云遮日,但乐观与豁达永远是他人生的主旋律。所以,苏东坡的美食大多数都是因为要解决温饱问题而发明,越是逆境,他越是能够随时随地取材,激发灵感创造美食。故而我们不要惊讶苏东坡吃蝙蝠和蛤蟆,他连吃野菜都能品出一首赋,世间又有何事能够难得住一个嚼得菜根,热爱生活的人。
苏东坡其实是一个容易伤感的人,不是一个容易伤感的人不可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但他更是一个善于发现生活快乐,积极向上的人。苏东坡的吃货人生其实告诉了我们,当困顿和苦难沉重降临我们个人命运之时,我们也应该去寻找生活中那散碎的快乐。苦难可以是别人给的,但是快乐只能是自己找的。越是悲剧的人生,越该有喜剧的力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