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台上的太阳花好些天了都是蔫蔫的,只剩下了光秃秃的花茎,叶子倒是零星的还有一点儿,却也像病入膏肓的鸡爪子紧紧抱作一团,而且整棵花的花茎上,仅有那么四五撮,与整株太阳花相比,实在少得可怜。
先前开过花的地方,花柄的顶端如今结满了蒲公英结完种子的那种雪白色小绒球,但此白却不及彼白,它们更像一小撮破败的棉絮掺杂上泥土的污浊,拘谨又萎靡。甚至有些花柄用手轻轻一碰就能掉落下来。
看到它如此模样,心下不禁有些骇然。难道是我不该把它移入室内?可我只是想能够让它安然渡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只待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再把它移入室外。现在看来,我的愿望似乎有些渺茫了,它能不能跃过这个寒冷的季节还说不一定呢。
顺手摸摸花盆里的土仍旧湿润,而盆中的养料也应该足够充足,因为花根的近旁已然生出了绿苔。
与它相比,我养在厨房里的白菜根就纯属于“无心插柳”了。四个水果白菜的根部挤挤挨挨摆放在一个白瓷碗中。而我只需三两天给它们浇一次水,偶尔刷洗一下碗里的污渍与尘垢。其他的,再无需我用半分心思给它们。可那嫩绿的叶子与金黄色的花儿却能交相辉映,开成了一片华章锦绣。
忽然想到孩子刚入幼儿园的时候,我努力又刻意的想要培养她的生活习惯。所以,每天临睡之前对她脱下的衣服我都要反复教她每一件都叠好码放在床头,而且必须要放整齐,这样第二天穿的时候衣服就不会有褶皱,也不会因为衣服到处乱丢而把房间弄得凌乱不堪。
第一次没记住,第二次就学会了。之后还总算坚持了一段时间。为此,在姥姥家小住的时候,还受到姥姥特别的夸奖。
但具体什么时候忘记的,如今因为时间过去太久,我也早已无从寻迹。只是印象中,我与孩子之间爆发的战争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这些生活习惯里的琐碎事情。衣服不收拾,自己的房间不收拾,一件体恤可以一整个夏天洗了穿穿了洗永不换样,任凭你给她买再多的衣服都是如此。
你要问她“给你买那么多衣服为什么不换?”她就会不加思索的立刻回复你:“忒费事,没时间。”这样的结果,战争到最后,只能是我这个做妈妈的最先妥协,心里默念千百遍“不找就不找,不换就不换,随她去吧”。
而关于她的学习,小学四年级以前数学都是爸爸指点,其他课程基本上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四年级以后干脆谁都用不着了。作业的对错,只需一个要好的同学和一通电话便可完成。
每一天的作业和每一周的作业,还有每一个假期的作业,几乎都是超额提前完成。因为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时常家里就剩下她自己,一个人一把钥匙一部手机,偶尔问候一下她安全与否就成了。
这样的原因只有一个,只是提前跟她说好了,只要作业完成了,无论剩下多少时间都可以自己自由支配,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以至她在学业上,如今研一的她依然还能保持当初的习惯。只是生活上虽略有改进,但常常还是“时间所限”“不修边幅”的时候多。
再看眼前的两盆花草,一盆堪比她的生活习惯,无论我怎么小心呵护,努力改进,就是不能按照我的意愿纳入正轨,一盆又像她的学业,无从下手,无视管理,反倒蒸蒸日上,蓬勃璀璨。
两千年前,孔子问礼老子,说起自己的忧国忧民。
老子对孔子说,没有必要忧患。你看,“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人也是自然的一分子,生和死,荣和辱,得和失,也有自然之理。只需要“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则一切自正。孔子听闻,恍然大悟,连连拜谢。
唐代冯道有诗云: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看来,世间万物,无论是养花草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不能说就是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