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厨房门关着,只听爸爸在家门外嚷嚷。没听清,心想准是爸爸接小人儿放学回来咯,赶紧开门出去迎接。
爸爸说:“妈妈,你看我们家来了个小猪佩奇~~“
只见,爸爸领着个小泥娃过来了:一腿的泥和脏水,小腿部分的裤管全湿透了;再一看,两只鞋也都黑乎乎的,粉红色的蝴蝶结都成了黑蝴蝶.....
妈妈赶紧俯下身,给小人儿脱鞋脱袜子,毕竟还是冬天,担心她脚受寒,再去找干净裤子、袜子,全换。
爸爸在一旁说:“恬恬,是不是要跟妈妈说“对不起”呀?”
恬恬:“我不想说。”
爸爸:“为什么呢?”
恬恬:“我不想说对不起...”
爸爸:“恬恬踩水,把裤子和鞋都弄脏了,妈妈晚上要给恬恬洗裤子洗鞋,是不是很累呀?”
恬恬顿时,抬头看着正在给她换裤子的我,说了句:“谢谢妈妈~”
妈妈:“乖妹妹,今天踩得是不是很开心?终于可以像小猪佩奇一样踩泥巴坑了,对吧?妈妈很乐意帮你洗哦~只是以后要是没有穿雨鞋,水还那么脏,我们不踩了好吗?”
恬恬:“好!谢谢妈妈~”
抱起她,亲了一个。
爸爸说,放学回家的路上,经过修地铁的一段,路比较泥泞,有些小水坑,里面的水可是真脏。但是,小人儿很想踩水,踩得那叫一个欢,完全不听爸爸的。爸爸看她这么开心,就没有再阻拦了,任她踩,还跟她说踩这里踩那里。看样子父子俩配合得很欢嘛。据说吸了不少路人甲的眼球。
一路踩回来,小人儿估计过足瘾了,裤子和鞋也都湿透而且敷满了泥,后来就不踩了。路上,有了湿透还沾满泥的“物证”,爸爸就跟她说,这些水太脏了,blabla,以后我们不踩脏水,如果穿上雨鞋,水也还干净的话,我们可以踩。
“对不起”&“谢谢”
对于“对不起”的使用,我想,在我们大人的理解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们做错事情了,需要道歉时,会说“对不起”;二是在我们的言行可能会给别人带来麻烦或困扰时,会说“对不起”。然而,对于孩子来说,也许就只有第一层含义的理解。我做错了,才说“对不起”。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对于她来说,踩泥巴坑,我只是想体验,想踩,并没有针对妈妈故意要弄什么,我没有错啊,没有做错事。只是体验、“踩泥巴坑”的结果给妈妈添了额外的活儿。所以,她不愿意说“对不起”,但是会很自发、欣然地看着妈妈的眼睛说“谢谢”。
说实话,那一刻,很感动。
孩子的理解,孩子的世界,有时和我们成人的不一样。
庆幸我们没有坚持要求她说“对不起”,而是接纳、试着理解她,然后让她明白爸爸妈妈不赞同以后还这样的原因。没有评判,没有指责,没有情绪。
第二天早晨去上学前,自己选了雨鞋穿,大概觉得今天还会下雨吧。爸爸也没有阻拦,反正到了幼儿园要换另一双运动鞋的。
刚好那天来了个大晴天,阳光灿烂,下午妈妈看着这么好的阳光,想着后面又是连日雨,临时起意,提早接她放学,到草地上疯跑,晒太阳去~~
哈哈,刚好草地上还有一滩积水,她又穿着雨鞋,妈妈瞬间很兴奋,大喊:
“恬恬,快来,这里有水坑,可以踩~”
她蹦跶着过来,一看,来了句:
“妈妈。这水好脏的,我还是不踩了。”
然后绕道走了。
我也跟着走了。
继续找好玩的去。
“妈妈,我们来钓鱼吧。”
居然真的脏水不踩诶,还能自己判断,看见一滩水居然可以“毅然决然”地绕道走过。
这大概就是“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的自然结果吧。
没有批评,没有评判,没有指责,不带情绪地好好说话,谁说熊孩子就听不懂道理,就不会不逆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