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yi 四声)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
汉:汉水,汉江。 游女:游玩的女子。
方:桴,筏。做动词,表示坐木筏渡江。
翘翘:杂草丛生。 错薪:丛杂的柴草。古代嫁娶必燎炬以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
刈:割。 楚:灌木名,即牧荆。 秣:喂马。(厉兵秣马)
译文:
南有乔木树干高,树下行人休憩少。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是徒劳。
滔滔汉江宽又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真忧伤。
杂熟丛生长得高,砍柴就当砍荆条。那个女子如出嫁,快将骏马喂个饱。
滔滔汉江宽又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真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做柴薪。那个女子如出嫁,拉车牵马我也行。
滔滔汉江宽又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真忧伤。
赏析:
这首《汉广》同样以兴起始,以高大而枝叶稀少的乔木难以供行人休憩起兴,引发主人公“游女不可求”的慨叹。不过,主人公为什么会觉得女主人公难以追求呢?诗中并没有明确给出理由。从后面两章的内容猜测,最大的可能是男主人公自知家境贫寒,而女主人公则是富贵人家,以至于男主人公感觉自己追到女主的希望极其渺茫。
诗中一遍遍地用汉江的宽广无法渡过来暗示主人公无法追求到女主。然而,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总是越是无法得到的就越渴望得到。现实中无法与女主相爱的男主,只能默默地在心里幻想着自己能够好好爱一次女主:“假如心仪的她即将出嫁,我将砍下荆条柴薪燃炬成烛,我将为她喂饱她的马,目送着她出嫁。”男主觉得,即使无法与女主在一起,只要为她付出一次,就已经非常心满意足了。“柏拉图”式的爱情,也不过如此了吧?
结构上,诗中三次感慨:“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明显是叠咏的手法。然而,很多人认为诗中数次提到男主要为女主砍柴割荆就判断男主是一个樵夫,我不敢完全认同。因为注释中既然有提到,古时女子出嫁会用柴薪燃起炬火以为烛,那么《汉广》中的男主数次提到砍柴也许是因为单纯想为女主做些事情,在她出嫁的时候为她燃起炬火而已。再者,古时候,一般的平民家庭,男人几乎都会上山砍柴,以供家里烧火之用。男主也许是个农夫,只是偶尔出去砍柴也未可知。
看到这首诗,不禁联想到《诗经》中的另一首《秦风·关雎》,同样是咏叹求而不得的单相思情诗,《关雎》显得比较空灵象征,也更加浪漫。《关雎》刻画的场景也是河边,苍茫的芦苇丛边,一个婀娜的女子正在江边洗衣,男主乘船而过,赏玩风景的时候,偶然瞥到女主,顿生情愫,一见倾心。但是苦于没有机会认识那位动人的淑女,男主回去以后日日“辗转反侧”,“寤寐思服”。不过,跟《汉广》相比,《蒹葭》的男主显然是个“高富帅”,因为,他想到了以“钟鼓乐之”、“琴瑟友之”这样的撩妹大招。在古时候,能学琴棋书画的不是显贵就是富商,都是有一定家境的。相比之下这首《汉广》的男主就苦逼许多了,家境悬殊,只能默默爱着女主。这种爱,是卑微的,甚至卑微到愿意为女主付出一切,目送她嫁与他人。
这样想来,古往今来,爱情从来就离不开物质的支持啊。古代男子,撇开官二代、富二代和地主二代不说,平常人如果没有一亩三分地,没有几套整洁体面的衣服,没有一头驴几只鸡,也是很难娶到自己心仪的女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的进步显得有些缓慢,今天的我们,门当户对的观念虽然已经淡化了不少。但是物质财富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力似乎并没有改变很多,变的只是物质的形态。从田地鸡马变成了房子车子。
咳咳,好好一首情诗,怎么被我引到社会学的范畴上去了。
总而言之,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我觉得,喜欢一个人嘛,就该勇敢去追。连尝试都没尝试过就发出“不可求思”的慨叹,这可显得有点懦弱了。如果试过所有自己力所能及的方法,依然无法打动对方的话,再作放弃,以后也问心无悔嘛。所以,年轻人,勇敢去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