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越老,究竟是越深情,还是越薄情?
有且只有一个答案:人越老,越薄情,甚至于绝情。
一个人,经历的事儿多了,也见识过世道、人心了,那他又怎么可能深情呢?
对比一下江湖中的老油条,以及小白,就清楚了。
年轻的小白,没啥经历,啥都不懂,自然是傻乎乎的,特别热情。
有经验的老江湖,经历半生,看透人性,自然是成熟、老练的。再怎么热情,也都是装出来的。本质上,就是冷漠。
人活到最后,只会达到一种境界——绝情。
02
越是成熟,越是对人性没有期待。
年轻的时候,你肯定觉得,人性本善,只要我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我好。
中年的时候,你心态变了,就会觉得人性自私,甚至于奸恶,不值得信任。
为什么你年轻时候的想法,跟你中年时候的想法,会存在如此之大的差距?
产生差距的根源,在于“有所经历”。
没有见识过复杂的江湖,自然会对人性,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反之,见识过复杂的江湖,自然就会对人性,没有任何的期待。
尤其是被人伤害过,你更会怀疑一切,认为每个人都不值得信任。
这不是你的错,只是你变得成熟,认知更为深邃罢了。
03
逐渐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场交易。
如果你是男人,想要结婚生子,那你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毫无疑问,就是有房有车,有存款有稳定的工作,满足高标准的物质条件。
这样的婚姻,有感情吗?没有感情,就是男女双方的利益交易。
试想,连婚姻,都没有感情,那其他的人际关系,还有感情吗?
不可能有的。比如说朋友关系,朋友之所以跟你打交道,就是因为你身上,有他们需要的物质、利益。
所谓“有钱有酒真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就是这个道理。
有利可图,别人才会看上你;无利可图,别人就不可能看上你。
看明白人际关系的真相,又有多少人,会对人际关系有期待呢?
04
人活到一定的岁数,终究会变得“绝情”。
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合群好,还是不合群好?
思索到最后,年轻人都会选择合群。
到了一定的岁数,人们就会怀疑:盲目合群,真的有意义吗?
当产生怀疑的时候,人们倾向于合群的想法,就会逐渐破裂,从而被不合群、不热情、独来独往的态度所取代。
合群,是一群人的孤独,你算计我,我也算计你,大家都逢场作戏,虚伪得很。
不合群,是一个人的狂欢,不用算计谁,也不用伪装什么,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得很。
可见,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合群的代价,是尔虞我诈,关系虚假。而不合群的代价,是独来独往。也许,独来独往,看似代价,实际上是最大的收获。
05
写到最后
人到中年,越活越薄情,甚至于绝情,这正常吗?
这很正常,或者说已经倾向于极度成熟了。
只有小孩子,才会对谁都热情。而成熟之人,不可能对谁都热情。
就拿亲戚关系来说,年轻的时候,你绝对重视亲戚关系。可到了中年,或者晚年,也许你对于亲戚关系,就看淡了。
看淡的本质,就是不抱有任何的期待。
与其期待别人,不如期待自己;与其傻乎乎热情,不如成熟一点,为人薄情,保护自己。
谁都没有错,只是经历得多了,也就看透世道、人心罢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