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继续跟大家拆解《我与地坛》这本书。
3 勇敢者直面生死热爱生活
史铁生就这样开始天天到地坛打卡,他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都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他说:“地坛里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
他的轮子碾过每一米土地,他用目光翻阅了整个地坛,他的思绪也把自己人生想了个透。他说:“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在想关于死的事儿,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他在园子里,有时苦闷、迷茫,有时平静、快乐,最后他总结:“人生中就三件大事儿。第一,叫作我为什么要活着;第二,为什么要死;第三,我为什么要写作。”
他觉得死是一件不必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既然如此,那活下去试试?因为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试一试又不会有什么损失。想完这两个问题,他就分析为什么要写作?答案很简单,因为作家是两个被人看重的字,这谁都知道。
他偷偷地写,看到有人来,就把本子合上,把笔叼嘴里。他希望有朝一日惊艳众人,活出光彩,然而又怕自己写不成落得尴尬。
是的,不幸中的万幸,我们的大主角史铁生找到了目标,他把注意力放到写作上,实现了痛苦转移,试着活下去。
有了目标以后,他的心开始不安分了,大胆地设想人生蓝图:“要是今生遗憾太多,尤其在背运之后情绪渐渐平静了或者是麻木了,不妨随心所欲地设想一下——甚至是设计一下自己的来世。”
他想:如果双腿健全,生命光明,那自然会有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家庭、令人羡慕的事业,一切都万事如意。这样的答案自己满意吗?
史铁生回答:不。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挫折、没有坎坷、没有望眼欲穿的期盼、没有撕心裂肺的煎熬、没有痛不欲生的痴癫与疯狂、没有万死不悔的追求和等待,成功来时,怎会有感慨万端的喜悦?会有刻骨铭心的幸福?这喜悦能到什么程度?这幸福又能被珍惜多久?
这样一番刨根问底的灵魂追问后,他突然明白了:“没有痛苦和磨难,你就不能强烈地感受到幸福。那只是舒适只是平庸,不是好运不是幸福。这下对了。”
就这样,史铁生在他的地坛,把人生想透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障了它的结果。”史铁生心里是敞亮的,他会义无反顾地挑起担子,给自己人生一个满意的结果。
然后,他安心了。他再不怕穿过长长的黑暗,再不怕生得窝囊,死得难看。因为把生死想透的他,眼中有责任,心底有力量。
经由一番抽丝剥茧的检视,史铁生放下沮丧,打落矫情,不再否定,不再犹疑。直面生死的他,见天见地见自己,揭底生命真谛。
找到了热爱,史铁生似乎找到生命源源不绝的能量来源。他搭起意志的钢筋铁骨,画好蓝图重燃热情。
那曾经飞奔双腿的热血已回归转移到灵魂,给他更强大的动力去重启人生。
4 大爱者与死神硬搏捐献遗体
从此之后,史铁生专注投身于写作。两年后(1979年)他的处女作《爱情的命运》面世;四年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青年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5年读者最喜爱的《命若琴弦》完稿;1991年《我与地坛》震惊世人,被公认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散文之一。
史铁生在写作路上一路高歌,但同时他的病情也在不断恶化。从21岁瘫痪,到30岁肾衰竭,再到47岁得尿毒症,他得坚持做透析才能继续活下去。
每次透析长达四个半小时,史铁生看着自己的血液从身体流出来,又流进去,经过十几次过滤,结束后,他还得排出将近三公斤的体液。这样的煎熬比死还难受啊,但与病魔斗争二十年的史铁生,他比病还刚。
史铁生会在两次透析之间打起精神,迅速拿起笔来抢回属于他的两三个小时。就这样,与时间赛跑的史铁生,在非人的折磨中,成功完成了《病隙碎笔》。
这时,史铁生总不忘幽默,他调侃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才是写作。
2010年12月30日,医生宣告,史铁生病情恶化无法抢救,史铁生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说:“我终身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自己死后,将所有健康无缺的器官全部捐赠给那些需要的人。”而这句话意味着,史铁生与死神最激烈的抗争才刚刚开始。
史铁生所在的朝阳医院设施简陋,晚上九点半他被紧急转送到宣武医院,此时天津红十字会的专家医生尚未到场。半昏迷状态的史铁生顽强坚持等待着,憋得整个脸黑红,面部肌肉绷得严重变形。
凌晨一点半,医生终于赶到,但却被告知宣武医院没有进行器官移植资质。于是凌晨02:10史铁生又被紧急转送至北京武警总医院。可怜的史铁生在整个运送过程中,高烧不退,脑溢血持续恶化,呼吸急促不断呕吐,但他坚持着,心脏坚韧地跳动。
与死神抗争的史铁生终于到了武警总医院。凌晨03:46,史铁生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终于合上眼睛。无影灯启动,全场肃穆,所有医护人员朝他鞠躬。移植手术非常成功。得到史铁生帮助的病人不久后康复,重获新生。
这位21岁瘫痪的勇敢战士,与病魔搏斗四十年,他倒下了,结束了不平凡的一生。
负责史铁生的主治大夫看惯了生老病死,但他最服史铁生,他感叹地说:“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谈死是矫情。”
诗人泰戈尔说:“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残疾的史铁生,他用一生向世界展示,什么是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灵魂;他用伟大与无私去谱写一本生命最丰富的书。
5 写在最后
莫言说:“如果你认识史铁生,你去北京可以不看十三陵,但一定要去看看地坛。”读《我与地坛》,我们会和史铁生一起爱上它:“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史铁生在这里读懂自己,活出激情壮美的一生;史铁生在这里,从迷茫走向敞亮,从无助走向坚强;从空虚走向丰富,从弱小走向强大。
从始至终,史铁生向读者捧出一颗最真诚的心。四十年炼狱般的生活,他把它写成了一首首生命高昂的赞歌。日子愈见惨淡,他愈见坚强;生命愈见至难,他对生活的赤诚与爱,却愈见浓烈和滚烫。
命运可以摧毁光鲜的皮囊,却杀不死坚强的灵魂。史铁生死了,可他的精神却一直“活着”。时至今日,史铁生的粉丝越来越多。读史铁生的文字,总让人感动得落泪,史铁生在苦难面前从不抱怨、不认输,总以最积极、最高昂的心态坦然接受命运的一切安排,欣然地把苦难改写,转变成每一个生命至美的礼物。
尼采说,真正强大者热爱一切命运。此刻,如果你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愿你敞开胸怀,骑上信念的骏马去逐梦;如果你正处低谷在时光的罅隙里自我疗伤,请你学习史铁生的乐观、刚强,碾压苦难活出强悍,在平凡世界里做自己的勇敢英雄。
感谢大家的阅读,《我与地坛》这本书拆解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