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不同时,试着理解他人才会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认识

今天在读关于思维方式的书籍时,我看到一个很有趣的心理学实验,下面就邀请大家一起来玩一玩这个小游戏~

首先请大家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

试着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一位女士对吗?她的年龄大约多少?长相如何?衣着如何?

大概率你会认为这个女士是一个很可爱的摩登女郎,鼻子小巧,时尚靓丽。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幅图:

你大概还是觉得这是一位衣着时尚的年轻女士对吧?

但假如我说,这是一个七十多岁的面带愁容的老妇人,可能过马路时你还需要扶她一把,你会有何反应?

你也许会说:不!怎么可能呢?这明明就是一个年轻貌美的时尚女郎,哪里来的老妇人?

别急,下面再来看一下第三幅图:

现在呢,看到这个老妇人了吗?

从年轻女士转化到老妇人确实有点困难,但请多停留几秒再仔细看一看。

(我觉得在这里就能看出老妇人的朋友真的很厉害哈哈哈哈,我在读书时也是看了后面的解释才看出另一种形象。)


这其实是多年前哈佛商学院课程里的一个实验,一个教授想借此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都很正确。

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教授首先把两叠卡片分发给教室两边的学生,其中一叠是第一张年轻女士的画像,另一叠是第三张老妇人的画像,然后给学生们10秒钟,让大家仔细看这些卡片后再收回。

接着,他用投影仪给同学们展示综合了二者特点的第二幅画像,并要求全班同学来描述。

结果看过年轻女士画像的人一致认为,这就是那个女士;而先看过老妇人画像的同学都认定这位是老妇人,双方各执己见,都不肯承认自己是错的。

这时,有一位同学走上前去,指着画像上的一条线,说这是女士带的项链,另一边马上反驳:这是老妇人的嘴(到这里,大家应该看出老妇人了吧哈哈哈),就这样,在大家冷静而详细的讨论过程中,同学们逐渐看到了另一方眼中的画像。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第二幅画本身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每个人对它都会有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就像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透镜,也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因为每个人的经验不同、诠释不同,所以我们经常会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

这个实验也表明,当他人的看法与自己不同时,别人的观点也有可能是清晰和客观的。

所以下次遇到和他人争执不下的问题时,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对方的观点有可能是正确的吗?

只有乐于聆听和试着理解他人的想法,才能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认识,自己也会受益匪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一) 品德成功论强调,圆满的生活与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惟...
    速兔阅读 1,175评论 2 1
  • 最近读了连城三纪彦的短篇推理小说集《无颜的肖像》,将集子里的内容整理一下,便于回顾。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连城三纪彦...
    天台山人阅读 2,213评论 7 41
  • 2022-2-3(年初三,周四)刘书含 复盘《高效能人生的七个习惯 第一部分》 一、思维——“Paradigm (...
    刘书含中医阅读 784评论 0 1
  • 夏末,在五台山的深山中,有一片少有人踏入的森林。林中的树木遮天蔽日,原本原本炙热的阳关都被树叶挡住,异常的凉爽。林...
    冰月光辉阅读 14,540评论 0 14
  • (写于2015年1月16日) 上周日的时候去看了伦勃朗后期作品展(Rembrandt:the late works...
    sunflower姑娘阅读 1,06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