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半年前我看《无问西东》,我一定会骂它是个烂片,因为它剪辑凌乱,故事线太多导致叙事单薄,文气过重的台词,刻意灌输的“大道理”反而让人捉摸不透,但是它却是我迄今在电影院看得最好的国语片,不是因为它的演员演技,也不是摄影美感、背景配乐,而是它真正触动了我,处于此时此刻的我。
影片主要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的清华学生的故事,虽然他们的生活经历不一样,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不一样,但是却表达了一个相同的主题:对于真正自我的追求。吴岭澜因世人皆读实学为荣,而放弃自己的文科天赋去读理,最后梅贻琦的话以及泰戈尔在清华的演讲让他幡然醒悟,他不再追求别人眼中认为的最有价值的事物;沈光耀是家中独子,母亲对他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当一名军人,但是最后他为了家国理想成为一名空军奋勇牺牲,王菲唱的那句“就奋身做个英雄,不枉那青春勇”,就是唱他;王敏佳在经历了谎言被拆穿和善意被诬陷后,找到了真正的爱;张果果面对职场的尔虞我诈,说出了那句“我和他们不一样”。 在电影院我曾多次泪目,如果是以前我会歌颂这部电影里的可贵爱情,会去歌颂勇赴国难的英雄主义,但是今天我想写的是这部电影一直贯穿的主题:“真实”与“自我”。
这半年来,我经历了很多,应该是我出生以来最丰富最艰难最无力的一段时光,实习、论文、工作、意外、生病……种种事务都夹杂而来,而我也在忙乱中失去了方向,在焦虑中渐渐失去活力,就像影片中梅贻琦说的:“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我开始生病,我开始害怕,我不敢一个人,我无法正常去工作,我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我感觉无力头晕,胸闷心慌,后来一直耳鸣,我感觉身体各种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也没什么结果,吃药也没什么效果,学医的朋友说我是抑郁了,但是是轻度的,我就更害怕了,害怕自己哪天真的抑郁不行了,害怕自己完成不了毕业论文,害怕自己不能工作,害怕未来的生活,害怕一个人呆着,也害怕嘈杂的环境,害怕自己生病会死,害怕父母没人照顾……我感觉自己成为了一个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人。
我放弃了来之不易的工作,我暂时放下了论文,我尽量让自己走出去,去见老朋友,去外面散心,虽然身体也没有好,但是那种害怕的感觉越来越少了,我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虽然我并没有真正想通,但是与朋友交流后,我发现自己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丧失了那份勇气,因为对未来的迷茫让我感觉到无力,对能否毕业以及真正毕业后的生活感到恐惧,我这个专业每天都在接触学习最新的信息科技,别人是看看就好,我是要去学,我跑步时在听知识音频,坐公交时在听书,每天都在刷各类知识增长与自我成长类微信公众号,我就是成为了“知识焦虑者”,我开始怀疑自己学习的价值以及自我的能力,我开始怀疑爱情的真实和理想的意义,我好像真的把自己丢了。
周围的声音很多,同学们都很努力,同龄的人早已工作结婚,老师催我们交论文找工作,家人说考公务当老师吧!我们看到的太多,听到的也太多,好像每个人都在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在教我们如何去选择,而我们却在怀疑,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以前的自己意气风发,年少轻狂,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觉得未来有无限可能,现在却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干不好,即使自己在面试和尝试后对方都给予了认可,但是我还是有些害怕,尤其在面对选择决定去大城市工作后,而自己的身体如此不堪,更是让我没有了勇气,每天静下来尤其是夜晚的耳鸣让我心理恐慌,即使现在,我一边思索,一边敲字,也能听到自己脑中嗡嗡的,丝丝的,我也无法描述的声音。
不过,现在我已经开始慢慢尝试着不去在意它,不去想以后的事,不焦急地去让自己赶快好起来,因为至少现在我还活得好好的,能听到下雨的声音,能感受到风的吹拂,能看到这美好又残酷的世间,我还有爱我的人,还有值得我好好活下去的人等着我去爱他们,一生太短,一瞬好长,活在当下,无问西东。
我现在才明白,人生就是不断修行,而所谓的修行就是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我希望正如影片中所希望的,自己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