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眼里,我父母的爱情是一个奇迹。
这种奇迹印象源于他们之间的巨大的差异。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可以列举三个主要的差异在他们身上。
第一个是距离遥远,我的母亲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她有着传统的海南姑娘的思维习惯,而我的父亲也是土生土长的广东客家人,他们之间生活的地方相差十万八千里,语言习惯不通,但却在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他们相识,相知,相爱了。母亲对父亲一见钟情。
第二个差异是文化学历差异,母亲是会读书的,她的文化水平是高中,在九十年代,高中学历在当时的社会是高学历,而父亲因为家庭变故,小学都没有念完早早便辍了学。
第三个差异是性格差异,母亲生性内敛,害羞,她是一个内向的人在我的眼里,不喜欢喧哗,不喜欢热闹,不喜欢活跃于人前,二十多年来与她交往交心的朋友也不过一二。而父亲不同,他性格外向,擅长交际,朋友众多,四海之内皆兄弟,喜欢热闹喧哗,用母亲的话说,就是“话多”。他们一个喜动,一个喜静,形成了巨大的性格差异。
我出生于父母相识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他们结婚一年以后。如今我已经二十一岁了,所以他们的婚姻也经历过了二十多年风雨的洗礼。那么为什么前面提到了那么多的不同,他们却依旧走过了二十年的婚姻呢。在我的眼里,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三观惊人的一致,并且在他们的身上我仍旧可以追寻到爱情的身影,曾有人说“生活就是一地鸡毛”,可身为他们的孩子,我在这一地的鸡毛中,却看见他们对彼此深沉而浓烈的爱。
尊重,支持,鼓励,陪伴是父亲给母亲最好的礼物,同样的,我的母亲也回馈给他真诚的爱与照顾。
幸福而顺利的婚姻生活仅仅存在于童话世界之中,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磕磕绊绊,患难与共。
母亲嫁给我父亲时,我的父亲几乎身无分文。他们是真正的患难夫妻。二十年来,我见证了他们一路以来的经济危机,他们在生活中遇过很多很多困难,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健康上。比如说他们共同在佛山艰苦地打工,白手起家,比如说2004年父亲遭遇车祸,右手骨折卧病在床一个月,还有很多的很多。回看这二十年来他们的婚姻生活,我想一个成语比较能形容他们的经历——风风雨雨。
但是暴风雨终究会平息,困难没有打倒他们的爱情,更加没有打到他们的婚姻,反而使得他们更加珍惜对方,更加自然习惯对方。在生活中,风雨只是一时的,更多的是平淡温馨,郎朗晴空,母亲对父亲的在乎与真诚,父亲对母亲的忠诚与爱,这就是我在他们二十年的婚姻中看见的。
我经历过两段短暂而失败的爱情,但我仍旧相信爱情,相信婚姻,因为在我的父母身上,我看见了它们真实地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