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对各种军用雷达头大的时候,推荐你读读这一篇。
舰载雷达
|型号|应用|
|:-:|:-:|:-:|:-:|:-:|:-:|
|AN/SPY-4 AESA雷达|DDG-1000/福特号|
|AN/SPY-3 AESA雷达|DDG-1000/福特号|
|AN/SPY-1D PESA雷达|阿利伯克级/提康德罗加级|
|AN/SPG-62 火控雷达|阿利伯克级/爱宕级|
|AN/SPS-67 3平面搜索雷达|阿利伯克级|
|AN/SPQ-9B X波段对空/对海追踪雷达|阿利伯克级|
|H/LJG-346 AESA神盾雷达|辽宁号/052D|
|H/LJQ-364 对海/低空搜索雷达|辽宁号/052D|
|H/LJP-349型火控雷达|052D|
|H/LJP-344A型相控阵火控雷达|052D|
|MR-800 顶板三坐标雷达|彼得大帝号/库兹涅佐夫号 |
|天空哨兵 PESA雷达|库兹涅佐夫号 |
|“桑普森”(SAMPSON) AESA雷达|45型|
|“阿帕”(APAR) AESA雷达|萨克森级/七省级|
|SMART-L 三坐标雷达|萨克森级/七省级|
|荷兰MRR-3D 三坐标雷达|西北风两栖攻击舰|
|欧洲TRS-3D 三坐标雷达|自由级|
|瑞典长颈鹿 三坐标雷达|独立级/维斯比级|
| “埃姆帕”(EMPAR) AESA雷达|地平线级|
| “武仙座”(Herakles) PESA雷达| FREMM级护卫舰|
| 三菱FCS-3 AESA雷达| 秋月级/日向级/出云级|
相控阵雷达 是一种新型的有源电扫阵列多功能雷达。它不但具有传统雷达的功能,而且具有其它射频功能。有源电扫阵列的最重要的特点是能直接向空中辐射和接收射频能量。它与机械扫描天线系统相比,有许多显著的优点。例如、相控阵省略了整个天线驱动系统,其中个别部件发生故障时,仍保持较高的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为10万小时,而机械扫描雷达天线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小于1000小时。AESA雷达发现可疑目标,可以马上加大临时功率,可以立即采用多种信号发射和后处理技术,对疑似目标多种检测,可以在13s内在最大距离上确认对方的类型(传统机载机械雷达,恐怕要实际要十几秒才发第二组雷达波,这个间隔,也是机械雷达对隐身机探测失败的最大因素之一,一般最少需要35组检测才能判别目标)。相控阵规划子阵波束不是固定的...机械扫描才只有一个主波束。打个比较直白的比方,传统的机械雷达就像一个探照灯,只有一个大灯泡(发射机)产生能量进行探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功率转换低,而且功率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有可能把灯泡烧坏;AESA就像最新的LED灯,由很多小灯泡(射频单元T/R)组成,即便部分灯泡坏了,也可以继续工作。 综上相控阵雷达具有以下优点: 1、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数据率高 2、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波束,分别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 3、目标容量大,可在空域内同时监视、跟踪数百个目标 4、对复杂目标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5、抗干扰性能好。全固态相控阵雷达的可靠性高,即使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
推荐阅读:史上最全的军用雷达分类
战斗机雷达与预警机,船舰雷达区别 有人会问,老美战斗机用的AESA不是动不动就几百公里的有效探测距离?怎麼大很多的预警机,船舰用的雷达反而比不上。这其实算一种取巧的算法,AESA的特色是用相位干涉合成原理,所以可以把大部分雷达波集中在一个小范围,所以有效探测范围会暴增,但是其他部分就变瞎子,完全看不到。对战斗机来讲,这样完全没有问题。对需要持续大范围扫描的预警机和神盾舰是完全没有办法接受的。还有就是AESA转换效率比PESA高很多,这在重量空间发电量很受限制的战斗机上很重要但是在体积庞大的战舰和预警机上就没那样重要。反而好处理散热问题。所以不管日本美国欧洲这些先进国家,都没有人敢拿ASEA雷达来当远距用舰载和机用雷达。要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就是要下一代大功率的GaN T/R ,出力是 GaAs的3-10倍以上,日本的t/r组件能力远远超过美国,早就实用化用再秋月的fcs-3改上,但是还是有价格,大小问题,所以探测距离还是不如神盾。
三坐标雷达
- 三坐标雷达亦称一维电扫描雷达,即在水平方向(方位角)上机械扫描,垂直方向(高低角)上进行电扫描,从而可获得目标的距离、方向和高度信息。
- 由于它比其他二坐标雷达(仅提供方位和距离信息的雷达)多提供了一维高度信息,则使其在舰载雷达中的地位更为重要,成为对飞机引导作战的关键设备。此类雷达主要用于引导飞机进行截击作战和给武器系统提供目标指示数据。根据电扫描的方式不同,可分为频率扫描、相位扫描、频率一相位相结合扫描等多种技术体制,其中频扫在舰载三坐标雷达中最为常见。三坐标雷达一般装备于中大型水面舰艇,作用距离仅次于对空警戒雷达
三坐标雷达与相控阵的比较 一种说的是以作用分类的雷达品种,一种是说的是雷达天线分布分类的品种。是交叉关系。
舰载雷达的优势与劣势 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既有预警雷达的远程警戒能力,又具有火控雷达的高精度。其警戒预警距离超过300千米,全空域搜索数据率在10至20秒。为满足舰载武器系统制导及火控的精度要求,雷达跟踪测量精度不能超过10分,而一般舰载警戒雷达的跟踪测量精度往往在几度以内。综合多方面性能上的考虑及目前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性,舰载相控阵雷达雷达一般都以S频段作为工作频段。S频段与C频段和X频段相比较而言,波束宽,可用带宽窄,对海杂波的抑制能力不强。为了进行三坐标测量,该类型雷达都采用针状波束,为了提高可靠性,一般都采用工作在饱和放大模式的固态发射机。由于发射机输出功率不可调,故不能象普通对海雷达那样对发射波束进行赋形,导致在低空或掠海工作模式时海杂波更加强烈。在近岸工作时,如果蒸发波导等异常传播效应明显,会有大量远距陆地、岛屿等杂波出现,距离上的多重折叠会进一步增加杂波抑制的难度。而为了保证多任务和多目标能力,此时一般不采用MTD或PD等大量耗费雷达时间资源的工作方式,这就限制了雷达的杂波抑制效果。
- 雷达的对海探测为直线传输式,受地球曲率影响,探测距离一般为视距。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要加大对海探测距离最好的办法是将雷达架高,但由于相控阵雷达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架设高度对舰艇的初稳心影响较大,必须在架设高度和舰艇的稳性之间取得平衡,故此其对海探测距离是有限的。鉴于相控阵雷达的架设高度通常较低,工作波长较长,其盲区也更近更宽,故此会发生对海面目标跟踪不连续现象,因为雷达的工作带宽有限,故此也难以通过宽带工作减少这一现象。随着各国海军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广泛使用,低空掠海导弹已经成为舰艇所面临的重大威胁,超音速和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出现,这种威胁显得更为严重,对舰载武器系统的反应时间要求更高,这就要求相控阵雷达具有更远的对海探测距离、更高的搜索数据率和更好的跟踪航迹精度,来满足武器系统反应时间和对火控数据质量的要求。这对于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已经难以胜任,有必要设置专用的、架设跟高的对海雷达并采用对海性能更优的频段,采用最佳的信号形式和处理方式,降低海杂波干扰,改善对掠海目标的观测性能。如2013年10月份下水的美国朱姆沃特级新型驱逐舰上,不但安装了SPY-3型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还安装了X频段的三坐标雷达,以解决低空掠海目标的探测问题。中国海军在安装了国产346型相控阵雷达的052C及052D导弹驱逐舰上也安装了366型多波段超视距雷达,其对海超视距探测距离可达100千米至数百千米。
- 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具备同时完成多种任务的能力,但其总的时间能量资源是固定的。在强杂波和干扰背景下,造成雷达波束在每个波位的驻留时间增加,能达到正常情况的数倍,为了保持对目标的检测概率需要采用多脉冲工作方式,以致消耗的时间资源成倍增加,雷达的数据率、跟踪目标批次数等性能都将有明显下降。当采用集能“烧穿”工作方式对付隐身目标或自卫式干扰时,消耗的时间能量资源将更为可观。这将造成其整体性能的显著下降,搜索数据率和跟踪目标容量都将明显恶化。此时,需要利用舰载其他传感器的工作以降低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工作负荷,从而保证相控阵雷达在重点方向和高威胁等级的目标上有足够的资源去遂行警戒、跟踪和制导等任务。
舰载相控阵雷达三面也可覆盖360度,为什么一定要四面?
- 舰上的相控阵单面雷达电扫一般是120度。三面雷达可以覆盖360度空域,但为了加强精度(要加强精度就得改变雷达波束,会降低覆盖范围)同时保证覆盖区域,减小盲区,一般安装4块雷达面板。用单面就得电扫+机扫。所以说相控阵不是只为了雷达覆盖范围去的,还要为防空导弹提供中距制导所需的雷达修正信息。为了增加冗余量吧,毕竟在海上风吹日晒的,难保不会出现什么情况,4面可以对增强信号。
欧洲驱逐舰为何不安装四面相控阵雷达?
- 主要是出于对成本、威胁的综合考虑。
- 中国和美国在设计宙斯盾系统时,都考虑要针对高威胁环境,要面对饱和攻击。老美不用说,其设计之初就是准备应对毛子的饱和攻击的
老共则以美国海军为假想敌,除了考虑抗饱和攻击之外,还要考虑让神盾系统担负一定的远程探测、防空警戒功能
为此,中美两家选择的都是S波段四面相控阵,优点是探测距离大、接战目标多(四面同时探测,无盲区)。但缺点在于系统的重量过大(单面盾的重量接近2吨)、体积大 - 如果要放到桅杆上的话,就会造成重心过高,影响船舶航行性能。
反观法国和英国,他们面对的敌人威胁相对比较小,因此在抗饱和攻击方面的要求相对比较小 - 为此,两家选择了较为简单的双面阵加旋转机构的布局方式
由于雷达体积和重量减小,可以放在桅杆这个全舰最高处,可以获得更大的监控范围。但缺点在于只有双面盾牌,其探测周期受旋转机构的旋转速度限制。在高威胁区域,可能出现来不及探测的问题。而中美德神盾系统,在这种情况下都可以使用某一侧的雷达连续观测
至于德国货,请注意,他是X波段的,探测距离相对比较短。对于德国而言,足够了,但对于中国而言,把这玩意作为主力舰的配置就有点低了。
米波雷达优势
- 米波雷达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特别是在一些恶劣气象条件下,能穿透云雾和雨水。对于遮挡物后面的电波阴影区的目标,米波雷达仍有一定的探测能力。
- 波雷达的一个长处就是具有对付ARM反辐射导弹的优势,其大致原理是这样的:反辐射导弹因受载体及空气动力性能等方面的考虑,弹体直径必然有限制,不可能将弹径设计的很大,通常而言,现代的ARM反辐射导弹最大的弹径约为40厘米。而反辐射导弹的导引头要能够精确搜索和跟踪目标雷达,其天线的口径至少要大于一个波长,在对付米波雷达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也就无法对付米波雷达。当年美军空袭利比亚时的战例就是较好的注解,美军发射了大量ARM反辐射导弹先行攻击利比亚的防空警戒雷达,几乎完全摧毁了利比亚的防空预警网,而唯独只有一部米波雷达逃过ARM反辐射导弹的攻击。
- 米波雷达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在理论上,米波雷达可以探测到隐身目标。现代主流作战飞机,基本都采用吸波材料涂层,用来减小目标雷达截获的截面积,而这种吸波涂层对米波雷达而言,基本是毫无用途的。飞机采用的谐振吸波材料涂层的厚度只有达到雷达波长的四分之一至十分之一才能发挥隐身效果,而米波雷达的波长较长,在飞机上要达到这样厚度的吸波涂层是无法实现的。
八木天线 源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日本东北大学的八木秀次和宇田太郞两人发明了这种天线,被称为“八木宇田天线”,简称“八木天线”。
由于舰载雷达要适应高低温、潮湿、盐雾、霉菌、舰体摇摆振动等作战环境,其可靠性和可维修性要求很高;同时有些舰载雷达天线转速很高,为了防止雷达天线在高转速情况下的损坏,必须安装保护装置。所以有些舰载雷达天线看似一个大钟罩(或球状、套筒状),实际的天线则是被罩在“大钟”里面。
APAR VS SMART-L 虽然APAR的有效侦测距离较短,但由于地球表面弯曲的关系,舰艇对水平线的侦测距离本来就只有30~40km,故APAR用于侦测低空飞行目标已经绰绰有馀;况且以APAR波束的高精确度与鑑别度(能有效克服海浪杂波干扰),目标一出现在有效侦测范围内就能予以掌控,有充足的时间加以反应。不过对于飞行高度较高的目标,X波段的APAR就十分吃亏,更别提短波雷达更容易受到气候干扰的先天限制;因此TFC巡防舰上还另外装设一具SMART-L长程3D电子扫瞄对空搜索雷达以弥补之,提供数百公里外的长距离早期预警,在目标进入APAR有效使用距离前便加以侦获,并事先将威胁方向提示给APAR雷达以缩短反应时间。
舰载雷达按战术用途分为:
①警戒雷达。有对空警戒雷达和对海警戒雷达,用于发现和监视海面、空中目标,与敌我识别系统相配合判定目标的敌我属性,给导弹制导雷达和炮瞄雷达提供目标指示等。
②导弹制导雷达。有舰舰导弹制导雷达和舰空导弹制导雷达,用于跟踪海面和空中目标,为导弹武器系统的计算机或射击指挥仪提供目标的坐标和运动数据。
③炮瞄雷达。用于跟踪海面和空中目标,为舰炮射击指挥仪或火控计算机提供目标的坐标数据和炸点偏差数据。
④鱼雷攻击雷达。装在鱼雷艇和潜艇上,用于搜索、跟踪海面目标 ,为鱼雷攻击指挥仪提供目标的坐标和运动数据。
⑤航海雷达。用于观测岛岸目标,以确定舰位,并根据航路情况,利用计算机进行避碰解算和显示,引导舰船安全航行。
⑥舰载机引导雷达。一般装在航空母舰上,用于对舰载机进行指挥引导。
⑦各种舰艇上装备的雷达种类和数量,取决于舰艇的战斗使命、武器装备和吨位大小。通常小型战斗舰艇装1~2部 ;大、中型战斗舰艇装10多部,有的多达20余部。
附:关于各个波长特性
|波段|波长范围[cm]|应用|
|:-:|:-:|:-:|
| P|米波|反隐身战机雷达|
| L|30-15||
|S|15-8|中距离警戒雷达和跟踪雷达|
|C|8-4|搜索雷达和火控雷达的折衷波长|
|X|4-3 |短距离的火控雷达|
|可见光|400~800nm |-|
不同波长的雷达特性
- S波段雷达重,安装高度不会太高,不然船重心会过高不稳定,但是受地球曲面影响,高度不高会对低空掠海目标探测距离太近,C波段雷达正好轻,所以安装高度就可以很高,虽然牺牲高空探测距离不如S波段,但是低空探测就比较远
- 一般来讲,波长越长,传输过程中衰减越少,可探测的距离越长.所以军事上一般用分米波扫描,发现、跟踪目标,用厘米波锁定目标,为导弹提供准确的制导数据.
推荐阅读:现代舰船的千里眼-相控阵雷达
机载雷达
|型号|应用|
|:-:|:-:|:-:|:-:|:-:|:-:|
|AN/APG-77 AESA雷达|F-22|
|AN/APG-81 AESA雷达|F-35|
|J/APG-1 AESA雷达|J-2|
|J/APQ-181 AESA雷达|B-2|
|N036 AESA雷达|T-50|
|雪豹-E PESA雷达|Su-35|
|RBE2 PESA雷达|阵风|
|Captor-E AESA雷达|台风|
|PS-05A AESA雷达|JAS-39|
|JL-10脉冲多普勒雷达/1473|J-10|
|KLJ-7雷达|枭龙|
|Zhuk-AE 雷达|苏-30MKI|
|EL/M-2052|光辉LCA|
|EL/M-2032|Jaguar-M/S|
JL-10A 也就是1473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前一位或两位表示研制单位。14表示南京中电14所。倒数第二位表示雷达天线直径,7表示780毫米。最后一位的3表示该所研制的第3款这一型号大小的雷达。
脉冲多普勒雷达 目标和干扰物相对于雷达的径向速度不同,回波信号也有不同的多普勒频率。可用频域过滤的方法选出目标的多普勒频率谱线,滤除干扰杂波的谱线,使雷达从强杂波中分离和检测出目标信号。为实现这一目的,一方面发射脉冲信号必须有稳定的相干性能,通常采用主振功放式发射机;另一方面在接收机的信号处理中,把每一脉冲重复周期分成若干个距离门,每个门对应的时间一般等于发射脉冲宽度,再用多普勒频率范围内的窄带滤波器组对信号和杂波进行过滤。窄带滤波器能对回波脉冲列进行相干积累 ,由它选出目标的多普勒谱线。
**脉冲多普勒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相控阵雷达三者有什么关系? **
- 脉冲多普勒雷达是按照雷达体制分类的,常见的有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和脉冲多普勒雷达则是按照雷达采用的技术和信号处理的方式分类的,前者可以实现对目标的搜索跟踪,后者则可实现成像。后面说的相控阵雷达则是按照雷达天线来分类的,这种天线的雷达相对于机械式扫描雷达无需转动天线,便可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扫描。所以说,脉冲多普勒雷达可能也是相控阵雷达。
有源相控阵雷达 VS 无源相控阵雷达
-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每个辐射器都配装有一个发射/接收组件,每一个组件都能自己产生、接收电磁波,因此在频宽、信号处理和冗度设计上都比无源相控阵雷达具有较大的优势。正因为如此,也使得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造价昂贵,工程化难度加大。但有源相控阵雷达在功能上有独特优点,大有取代无源相控阵雷达的趋势。
- 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的难点在于发射/接收组件的制造上,相对来说,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难度要小得多。无源相控阵雷达在功率、效率、波束控制及可靠性等方面不如有源相控阵雷达,但是在功能上却明显优于普通机械扫描雷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折中方案。因此在研制出实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之前,完全可以采用无源相控阵雷达作为过渡产品。而且,即使有源相控阵雷达研制成功以后,无源相控阵雷达作为相控阵雷达家族的一种低端产品,仍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有源的是每个辐射源都是完整的微型雷达,能生成雷达波无源的是只有一个发射机,但是有多个辐射源,每个辐射源仅仅是天线使用上,性能上基本没区别,但是,可靠性上,有源的其中任意一个辐射源坏了,也影响不大,无源的,发射机坏了就没信号了。而且有源的可以通过增加辐射源的数量来增加功率,同样的辐射源,组合1000个是小型雷达,组合2000个是中型,组合3000是大型,节约了设计费用,适应性很好
全目标跟踪 指的是能连续跟踪一个目标并测量目标坐标,能提供目标的运动轨迹,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边扫描边跟踪”,和探测距离不是一回事。跟踪距离其实就是火控距离,也就说这个距离上目标的坐标已经被锁住了,可以发射武器了,所以AIM-120D的射程已经提高到100公里以上,配合APG-81性能
T/R模块 即:transmit/receive,发送与接受模块。它广泛用于各种相控阵雷达,每一个T/R模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收发单元,通过改变内部电流的相位,进而改变其发射的电磁波参数。T/R模块的设计生产能力是衡量一国雷达水平的重要指标。
合成孔径雷达 用一个小天线作为单个辐射单元,将此单元沿一直线不断移动,在不同位置上接收同一地物的回波信号并进行相关解调压缩处理。一个小天线通过“运动”方式就合成一个等效“大天线”,这样可以得到较高的方位向分辨率,同时方位向分辨率与距离无关,这样SAR就可以安装在卫星平台上而可以获取较高分辨率的SAR图像。由于电磁波的波动性,分辨率正比于口径,反比于波长。合成孔径雷达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一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的特点是分辨率高,能全天候工作,能有效地识别伪装和穿透掩盖物。 合成孔径雷达主要用于航空测量、航空遥感、卫星海洋观测、航天侦察、图像匹配制导等。它能发现隐蔽和伪装的目标,如识别伪装的导弹地下发射井、识别云雾笼罩地区的地面目标等。简单的比方:雷达在你左眼的位置获得了一幅图像,然后移动到右眼位置获得了一幅图像,把两幅图像合在一起处理就是合成图像了。
合成孔径雷达 VS 相控阵雷达
- 区别:相控阵雷达是相对于传统雷达机械扫描的革新,也就是完全通过电扫描获得所有信息。 合成孔径雷达主要还是算法,也就是信号处理上和传统雷达的不同,传统雷达是不能成像的,而SAR可以通过专门的软件获得目标的成像。
- 合成孔径雷达( SAR) 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雷达,可以在能见度极低的气象条件下得到类似光学照相的高分辨雷达图像。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一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的雷达,也称综合孔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的特点是分辨率高,能全天候工作,能有效地识别伪装和穿透掩盖物。所得到的高方位分辨力相当于一个大孔径天线所能提供的方位分辨力。合成孔径雷达的首次使用是在20世纪50 年代后期,装载在RB-47A和RB-57D 战略侦察飞机上。经过近60 年的发展,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各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合成孔径雷达发展计划,各种新型体制合成孔径雷达应运而生,在民用与军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相控阵雷达(Phased Array Radar)即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AESA)或无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pass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PESA),是指一类通过改变天线表面阵列所发出波束的合成方式,来改变波束扫描方向的雷达。这种设计有别于机械扫描的雷达天线,可以减少或完全避免使用机械马达驱动雷达天线便可达到涵盖较大侦测范围的目的。目前使用的电子扫描方式包括改变频率或者是改变相位的方式,将合成的波束发射的方向加以变化。电子扫描的优点包含扫描速率高,改变波束方向的速率快,对于目标讯号测量的精确度高于机械扫描雷达,同时免去机械扫描雷达天线驱动装置可能发生的故障。
脉冲多普勒雷达 VS 相控阵雷达
- 脉冲多普勒雷达一般用在三代机上,由于利用多普勒雷达能将地面运动目标从地物雷达回波背景中分辨出来,可以使战机拥有下视下射能力,该能力也是区分二代机和三代机的标准。
- 相控阵雷达通过控制很多按波长一半距离间隔排列的小雷达的相位,达到不需转动天线而控制波束方向的目的。前三代战机使用的雷达,雷达天线是强反射源,但是相控阵雷达可以将雷达天线反射截面较小的方向朝向目标,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是四代隐身战机的必备雷达。
风冷 VS 水冷
- 【中国攻克“天眼”新技术 上千架三代战机直接升级】中航工业雷达研究所日前称,成功研制国际首款机载风冷二维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并经试飞验证。分析称,该雷达成功解决装配PD雷达战机不能直接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世界性难题,中国近千架歼10、飞豹等都能被改造成三代半战机。
- 据资料,上世纪70年代时,大部分战斗机雷达都是用风冷。但进入90年代后,随着发热量大幅度上升,风冷制冷量已经不足,这迫使工程师们开始使用液冷技术,常用的冷却液有乙二醇加水(EGW)或丙二醇加水(PGW)。液冷系统相比风冷系统更加复杂和昂贵,但具有更高的制冷效果。在航空领域,由于高空空气密度低,液冷技术相比风冷更具优势。举例而言,35000英尺高度时,因为空气密度降低,风冷的效率只有水平面高度时的40%。因此,现代有源相控阵雷达都选择了液冷,包括F-22和F-35战斗机的雷达。目前,美国等国正研究双面液冷技术,进一步提高液冷的效率。
- 通过液冷和风冷的相关对比可以看出,中航雷达所的风冷技术能够运用在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上的基础,是雷达的天线设计有新的变化,这或许和不久前该所宣称在为歼-15B战斗机研制的新型雷达上采用“超薄”新型天线设计有关。另一方面,采用风冷技术也意味着该型雷达的功率或许要小一些,或者采用了其他特殊设计。
- 采用风冷技术的好处是,这种新型雷达的尺寸和体积或许会小一些,轻一些,不仅更容易安装在“枭龙”Block3的头部,还可以用于改装巴基斯坦空军已经入役的较早期“枭龙”战斗机。新闻中提到的该雷达已经装机验证试飞,或许就是安装在一架经过改装的“枭龙”BLOCK1或BLOCK2型上。
换言之,即使该雷达在“枭龙”BLOCK3雷达的竞标中落选,依然可能在巴基斯坦市场上获得相当的订购数量,未来也可以作为其他国家采购“枭龙”时的选项之一,可以让一些经济能力有限,又希望获得安装有源相控阵雷达战斗机的国家如愿以偿。
隐形战斗机
- 隐形战斗机是通过机身涂上一层高效吸收电波的物质,造成雷达无法追踪的效果,而还有一种要比涂上一层高效吸收电波的物质还要好的隐形办法,等离子(还在研制),但是只靠涂吸收电波的物质也是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的,还要在飞机的气动布局上做修改,要使飞机的平面反射面积尽量的小,同时还要对发动机的红外辐射做简化处理。机身外表圆滑没有明显的角反射器,容易造成雷达回波的进气道和座舱盖则敷以金属屏蔽罩或在座舱玻璃中加入极细的金属网已达到法拉第笼的效果。此外相较常规作战飞机隐形战机另一大特点就是武器全部弹仓化,机身表面一般没有外挂架以减少雷达反射。但涂料一是增加飞机重量降低飞行性能,二是会被磨损,时不时的就得重新涂上一道,因此隐形飞机的维护比普通飞机难上许多。采用倾斜垂尾也符合隐形设计,B2更是直接取消了垂尾。需要注意的是能反射雷达波的不光是金属蒙皮,座舱和飞机排出的热气都是很好的反射源,因此隐形飞机的座舱玻璃也得是能阻断雷达波的特殊玻璃才行,而且隐形飞机也不再追求极限速度。SR71黑鸟虽然设计上符合隐形飞机的特征,但高速飞行时的热效应反而使它比一般飞机更加显眼。
- 现在能验证的只是米波级对F117有一定的发现能力,四代机是全波段隐身的,而对X波段是重点隐身的。
- 进行过外形隐身设计的目标,可以理解成隐形飞机,外形隐身设计的目的就是使目标在受到波束照射时,不将波束反射回去,而是散射到其他方向,使探测源得不到波束的回波,从而不能识别出是否有目标存在。
比如目标是一面镜子,你拿一个用5号电池的手电照向镜子,如果镜子与手电光束垂直,你就能看到镜子反射回来的光,从而确定你的前面有个镜子。如果镜子向上偏转45°角,这时候光束就会被垂直反射向天空,如果你是雷达,这时候你看不到反射回来的光,你就会判断为前边没有东西存在。这就是外形隐身的原理,薄化相阵天线不过相当于把5号电池的手电换成了100瓦的灯泡,加强了光束,但是光束依然会被镜子折向天空。 - 机载雷达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与其他军用雷达相同,其特点是:一般都有天线平台稳定系统或数据稳定装置;通常采用3厘米以下的波段;体积小,重量轻;具有良好的防震性能。
推荐阅读 : 隐身那些事儿
关于米波雷达反隐身
- 米波雷达恰好避开了隐身战机的隐身波段,这成为它能探测到隐身战机的原因所在。但是米波雷达由于波长长,分辨精度比较低,只能用于粗略定位,无法提供火控级的数据,因此只能侧重于防空警戒,不能用于武器引导,无法对隐身战机提供高质量的追踪,难以成为当前反隐身战机中的核心雷达。
- 飞机的隐身设计一般针对常用的微波频段,因此飞机RCS的频率响应通常两端高中间低。也就是说对于波长很长和波长很短的雷达波而言,隐身作战效能并不突出,而且米波在目标上会产生谐振效应。雷达波在与自身波长相匹配的导体上,会在导体上产生自发的震荡并且对回波有很强的加强作用。由于隐身机的外形尺寸与米波雷达波长恰好相匹配,当米波照射在机翼、垂尾等处时会发生谐振。增加了隐身机的RCS,导致隐身效能下降。
预警机雷达
数字阵列雷达-DAR 指的是雷达直接利用数字合成器件进行信号的生成、发射和接收,移相和幅度加权,从而实现波束在空间的扫描,接收时再用数字波束形成进行接收,利用数字式信号、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从而提高雷达的性能。我国预警机已经采用了数字阵列技术,这是在国际上首次采用这个技术,数字阵列技术是当前国际上的最新技术,是预警机未来发展方向。
F35雷达的探测距离大于空警2000怎么办
- 雷达其实和手电筒原理是一样的,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如果战斗机的雷达是手电筒的话,预警机的就像是探照。战斗机在一般执勤的时候,并不开雷达,都是有预警机或地面雷达站导引的,因为如果常规巡逻开雷达,容易被其他国家侦测到相关频率,并且费电。实际上空警2000雷达的特性不仅仅在于探测距离远达600公里,而且在于其雷达波束的主瓣(可以视为雷达波探测的有效面积)要远远大于普通战斗的雷达,这样才能保证他在有效时间内对于600公里的外的空域进行有效扫描,而反过来说,F35的雷达是不可能支持对260公里外空域的有效扫描的,这就像是一个用广角镜头看远处,一个在从针孔那么大的望远镜看远处,即使两个看的距离一样,但是搜索远处目标的效率完全不同。
预警雷达
雷达罩 是电磁波的窗口,其作用是保护天线,防止环境对雷达天线工作状态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减少驱动天线运转的功率,提高其工作可靠性,保证雷达天线全天候工作。雷达罩的存在,延长了天线的使用寿命,简化了天线的结构,减轻了结构的重量。
型号 | 应用 |
---|---|
AN/TPY-2相控阵雷达 | 萨德 |
AN/SBX-1海基相控阵雷达 | 弹道导弹预警 |
AN/MPQ-65 | 爱国者 |
AN/FPS-115铺路爪 | 远程预警 |
J/FPS-5 | 日本导弹监测 |
中国DWL002 无源三维防空雷达 | 反隐身雷达 |
中国YLC-20 双站无源测向 | 反隐身雷达 |
中国JY-27A 三坐标相控阵雷达 | 导弹预警/反隐身 |
中国JY-26 三坐标相控阵雷达 | 导弹预警/反隐身 |
捷克维拉 无源三维防空雷达 | 反隐身雷达 |
俄国天空-Y 米波三坐标雷达 | 反隐身雷达 |
中国SLR-66 超视距雷达 | 海岸雷达系统 |
I中国BIS-200型 | 天龙50防空导弹系统 |
**怀璧其罪,台湾5000公里的铺路爪都没事,为什么韩国萨德就有事?
**
- 因为产业升级,必须让韩国企业退一下,面板、芯片、石化诸如此类都是需要韩国人让出市场,那自然要韩国人倒霉。不用难过,以前东南亚代工业也是在97金融风暴中莫名其妙被摧毁的。政治上,这是中美发生战争时,关系到国家成败,甚至生死存亡时动用核武器的一大障碍。无萨德,美国不敢动手;有萨德,美国敢对中国核讹诈,甚至胆大妄为地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对韩国引入萨德反应强烈,是因为它是可能关系到国家胜败、民族存亡的战略挑战。而且韩国地理在北京周边,是京畿重地。而且铺路爪只是监控用的,看得到和看到后持续跟踪并引导导弹来打击,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X波段雷达和铺路爪不是一会儿事。
战略预警雷达作用
- 对敌方来袭战机、巡航导弹的进行提前预警和打击;
- 是对扫描区内来袭的陆基洲际导弹预警,提供导弹发射点、弹着点的瞬时位置和速度数;
- 成为电子对抗的重要手段,干扰对方的远程战略预警雷达;
- 是支援空间探测系统,探测并显示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和速度;
雷达制导方式
寻的式制导系统 是通过弹上的导引系统(导引头或寻的头)感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能感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无线电、热和光辐射波,自动形成控制命令并跟踪目标,导引制导武器飞向目标。这种制导方式按感受能量(波长)可分为微波雷达寻的、红外寻的、毫米波寻的、电视寻的和激光寻的制导。它比较适合攻击短距离目标。主动式雷达寻的制导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优点,能从任何角度攻击目标,精度很高,但易受电子干扰;毫米波制导虽然具有制导系统强、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但作用距离短。
- 电视寻的制导:电视寻的制导是利用电视摄像机捕获和跟踪目标的制导技术。其优点是隐蔽性好,不受电子干扰的影响,图像直观,能从复杂的背景中分辨出目标;缺点是易受云雾等气象条件的影响,作用距离较近。
-
红外制导:是利用红外探测器捕获和跟踪目标自身辐射的能量来实现寻的制导的技术。红外制导技术是精确制导武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分为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和红外点源(非成像)制导技术两大类。在各种精确制导体系中,红外制导因其制导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隐蔽性好、效费比高等优点,在现代武器装配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导引头探测距离有限,需要依托卫星、飞机、地面等的雷达或红外探测器所提供的预警信息对目标进行方位粗略跟踪;然后通过导引头上的红外焦平面对拦截目标进行成像;最后对所获得的红外图像进行处理,排除诱饵弹及其他干扰,检测并跟踪目标;
- 激光寻的制导:首先,地面步兵用的是激光指示器,可编码,忘了单兵的AN/PEQ系列的有没有这个功能了。第二,导弹是激光寻的导弹,导弹引导头寻找目标上反射的高亮激光点,修正弹道命中目标(还有一种激光驾束引导,主要防空导弹用,接受的是己方阵地上的激光)。第三,这种导弹要从地面引导步兵的后半球(背后或侧面)进入战场,不能让导弹引导头看见激光发射器,否则就炸引导小组的自己人了。0x年英军还是澳军演习的时候就发生过激光寻的炸弹炸了引导组的事故。
- 雷达寻的制导:由弹上的雷达导引装置接收来自目标的电磁辐射或反射的能量,形成导引信号而导向目标的制导方式。主动雷达寻的制导的中、远程空空导弹是现在最先进、最具威力的空空导弹,但要把高性能发射机和适当口径的天线塞进有限的圆柱空间内,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按雷达发射波长,分为微波雷达寻的制导和毫米波雷达寻的制导。微波雷达寻的制导的工作波长为1厘米~1米,具有作用距离相对较远、全天候能力强等特点;毫米波雷达寻的制导的工作波长为1~10毫米,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但易受恶劣天气影响。
- 主动式雷达导引
由主动式雷达导引头(寻的头)、计算机和自动驾驶仪等组成,整个系统都装在导弹上。主动式雷达导引头发射照射目标的电磁波并接收从目标反射的回波。导引头内的跟踪装置根据回波信号使导引头跟踪目标,同时这个回波信号还形成控制导弹的信号,通过自动驾驶仪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纯粹使用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和发射前锁定模式的导弹,接战距离会比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导弹要短,理由很简单:导弹雷达的性能一定不如载机雷达。正因如此,大部分主动雷达寻的制导空空导弹在飞行中可选择以惯性导航模式飞到预定位置后,再开启雷达引导头。导弹还能通过数据链接收载机传来的目标方位信息,让导弹得以改变航向,或是改变开启雷达的时机。同样的道理,这种导弹的引导头在遭遇敌方强烈电子干扰时,会将追踪模式转换为干扰源寻的,把干扰源当做攻击目标。- 半主动式雷达导引
由载机上的雷达,导弹上的导引头和自动驾驶仪等组成。载机上雷达发射照射并跟踪目标的电磁波,导引头接收从目标反射的回波。导引头根据回波信号跟踪目标,同时回波信号形成控制导弹的信号,通过自动驾驶仪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被动式雷达导引
由导弹上的导引头和自动驾驶仪等组成。导引头接收和处理目标辐射的无线电信号,根据这个信号跟踪目标并控制导弹飞向目标。有的导弹备有雷达导引头和红外导引头,根据天气情况调换使用。
遥控式制导
遥控式制导系统是指导引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设备安装在弹外制导站,由制导站执行全部或部分的测量武器与目标相对运动参量并形成制导指令,再通过弹上控制系统导引制导武器飞向目标。按指令传输方式可分为指令制导和波束制导。其中指令制导又分有线指令制导、无线指令制导和电视指令制导3种。其特点是弹上设备简单、成本低,如使用相控阵雷达,还可以对付多个目标。波束制导则包括雷达波束和激光波束制导两种。其弱点是射程受制导站跟踪探测系统作用距离的限制,精度随射程增加而降低。
- 有线指令制导:通过连接指挥站和导弹的导线传输制导指令制导。其制导距离受导线长度的限制,多用于射程较近的导(如反坦克导弹),其优点是不易受干扰。肩扛式导弹有线导的,比如陶式反坦克导弹。就是导弹后面拖一根导线,由人直接控制其飞行轨迹。
- 无线指令制导:将制导指令转换为专用的编码,通过无线电波发送至弹上,控制导弹飞行。其跟踪测量系统用得最早和最广泛的是雷达。有的导弹还装有应答机,在接到指挥站发出的探测脉冲后,发回应答信号。
- 雷达指令制导 利用雷达跟踪目标、导弹,测定目标、导弹的运动参数的指令制导系统。 根据使用雷达数目的不同又分为单雷达指令制导和双雷达指令制导。
- 电视指令制导 是利用目标反射的可见光信息对目标进行捕获、定位、追踪和导引的制导系统。
星光制导
星光制导 stellar guidance 又称星光一惯性复合制导。利用恒星作为固定参考点,飞行中用星跟踪器观测星体的方位来校正惯性基准随时间的漂移,以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的制导方式。对机动发射或水下发射的弹道导弹来说,星光一惯性制导的优点更为突出。因为它们的作战条件使发射前不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初始定位瞄准,也难以确切知道发射点的位置。这些因素给制导系统带来的突出问题是发射前建立的参考基准有较大的误差。这种误差称为初始条件误差。但是白天是没有办法使用的。
惯性制导
惯性测量装置测出导弹运动参数的变化,计算机根据实时测得的数据、发射前输入的初始条件和重力影响等数据,算出导弹的实际飞行速度、航向、姿态和坐标,并将这些数据与制导程序要求的预定值进行比较,根据偏差大小产生相应的制导指令,通过控制发动机推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时间,把导弹自动引导到目标区。惯性制导的优点是抗干扰性强、隐蔽性能好、不受气象条件限制。其弱点是制导精度随飞行时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工作时间较长的惯性制导系统,常用其它制导方式来修正其积累的误差。在一些战术导弹制导的初始段或末段也常用惯性制导系统。
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
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系统又称地图匹配和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制导。是通过遥测、遥感手段按其地面坐标点标高数据绘制成数字地图,预先存入弹载计算机内,导弹飞临这些地区时,弹载的计算机将预存数据与实地数据进行比较,并随时根据指令修正弹道偏差,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由于绘制地图的方法不同,因此,又有转达图像匹配、可见光电视图像匹配、激光雷达图像匹配和红外热成像匹配制导等方式,它不受天气影响。地形匹配制导与惯性制导配合,可大大减小惯性制导的误差,这样导弹就会像长着眼睛似的迂回起伏,准确地飞向预定目标。巡航导弹有地形匹配导航(用雷达),根据地形判断位置,不过需要有路线上一定精确程度的数字地形图。
全球定位(GPS)制导
全球定位(GPS)制导系统属于导航制导方式。它是利用空间导航卫星的准确定位功能为制导武器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和高精度的导航服务,保证制导武器得到位置、速度和精确的时间三维信息。安装GPS接收机的制导武器可以取消地形匹配制导,可以缩短制定攻击计划所需的时间,或攻击非预定目标。目前,美国陆军战术导弹ATACMS、"联合防区外发射武器"(JSOW)、"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等采用这种制导方式。
复合制导
复合制导又称组合制导系统,是将各种制导方式的优长组合在一起,在其中某段或几段采用的多种制导方式。它是一种取长补短的办法。目的是增大制导距离,提高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使用"一体化"的复合式制导,对系统可靠性、大容量高速度计算机、减少飞行重量等方面都要有很高的要求,制造成本也相当高。主动式寻的制导空空导弹还需要在价格与性能间取得平衡,即便是全球规模最大、经费最充裕的美国空军,也无力把老式的半主动式雷达制导导弹一对一完全更换为主动式雷达制导导弹。AIM-120C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每枚价格约为40万美元,其中与制导有关的引导头、伺服马达、发射机、接收机、数字单元、惯性参考单元(Inertial Reference Unit)、目标探测装置(Target Detection Device)……等,就占了总价格的70%。最新的AIM-120D每枚价格为70万美元,增加的30万美元绝大部份是用在了改进制导系统上,让该弹在强烈电子干扰环境中仍具有良好的制导和性能表现。
红外制导AA弹能打击螺旋桨战机么?
AIM-9X曾经用F6F当靶机,结果光是机身蒙皮的红外特征就能锁定了,根本不需要看什么排气热量。顺便一提,野马的散热器通过梅里迪斯效应能提供几百磅的推力,零战光是修改了排气口外形就能小幅提升最大速度,你觉得这两种排气温度能低到哪里去?
附录:**美军雷达命名规范 **
名称格式为:AN/XYZ
AN:(陆军-海军联合命名系统)
|字母|意义|
|:-:|:-:|
|第一个字母|安装位置|
|A| 机载 |
|B| 水下移动式,潜艇 |
|D |无人驾驶运载工具 |
|F |地面固定 |
|G| 地面通用 |
|K |水陆两用 |
|M| 地面移动式 |
|P |便携式 |
|S| 水面舰艇 |
|T |地面可运输式 |
|U |通用 |
|V |地面车载 W 水面或水下 Z 有人和无人驾驶空中运输工具 |
|第二个字母|设备类型|
| A |不可见光,热辐射设备 |
|C |载波设备|
| D |放射性检测,指示,计算设备 |
|E |激光设备|
|G| 电报,电传设备 I 内部通信和有线广播|
| J| 机电设备 |
|K| 遥测设备 |
|L |电子对抗设备|
| M| 气象设备 |
|N| 空中声测设备 |
|P |雷达 |
|Q| 声纳和水声设备 |
|R |无线电设备|
| S| 专用设备,磁设备或组合设备|
| T |电话(有线)设备|
| V |目视和可见光设备 |
|W |武器特有设备 |
|X |传真和电视设备 |
|Y |数据处理设备 |
|第二个字母|设备用途***|
| A |辅助装置|
| B |轰炸 |
|C |通信(发射和接受)|
| D| 测向侦查或警戒|
| E| 弹射或投掷 |
|G| 火控或探照灯瞄准 |
|H| 记录 |
|K |计算 |
|M |维修或测试工具|
| N |导航(测高,信标,罗盘,测深,进场)|
| Q |专用或兼用 |
|R |接收,无源探测 |
|S| 探测或测距,测向,搜索|
| T |发射 |
|W| 自动飞行或遥控 |
|X |识别 |
|Y |监视和火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