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的时候,我都策划一场和母亲单独一起的旅行,直到今年的暑假结束,这个计划都没能实现。每次我把这个计划提上日程,我妈就会有各种理由在等着我。直到前一段时间她因为体重骤降,查出有糖尿病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垮了下来,在我的印象中,一直健步如飞,雷厉风行的母亲什么时候也走不快了,她从什么时候开始变老,头发什么时候全白了,我都没有记忆。蓦然想起一句话,顿时无限悲凉“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下归途”。而我爱的人真的在变老。
有人说,母爱注定是个逐渐分离的过程,当孩子真正长大了,自然会逐渐在空间上和妈妈保持距离。可是,我觉得无论我们走多远,这种血脉相承的担忧仍然存在,儿行千里母担忧。上学时期出门在外,与我妈通电话常常会担心钱是否足够,饭是否吃的好,有没有休息好,和朋友是否处的愉快。正如前几天因为开学忙,孩子没有开学,没时间看护变送回老家,我以为我摆脱了“头痛”,孩子走了半天,我已开始想念。常觉得是孩子离不开我,可实际上是我离不开她。回想起父母,好像也是如此,看着他们一天天变老,想到自己也在一天天的往这条路上走,不禁黯然!这种身份的互换一直存在会存在人生的整个旅行中,它也会存在更长远的岁月里。当我渐渐长成,可以将他们身上的担子一点点减轻,用我自己的力量去保护他们,惟愿我有这种能力。
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当我们需要做出人生的选择时,也许父母没有人给我提出很好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我客观的去作出选择。回顾这么多年成长的过程,好像都是自己摸索着走,父母见识有限,每次遇到抉择,都让我自己选择,我唯一一次给父母写信是在高三那年,高考临近,学校统一安排的要向父母写一封表达自己升学的志向和决心的信。现在来看,这仍是父母表达爱的形式,给孩子自由,教我面对任何事,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正因为合理的、真正的爱,总是随着人的需求而变化,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正如现在我给他们好的东西未必就是爱他们,只有适合他们的才是最好的,爱的核心是合适。这道理同样适合于父母对子女的付出,不是将所有的给子女就是爱,给子女适可而止的关怀才是真正的爱。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父母总是无所谓的。吃什么?无所谓!穿什么?无所谓!出不出去玩?无所谓!我们听了,也信了!不能说我们对父母的关心不够,只是有的时候,我们理解父母无所谓的同时,也因该真正去关心他们的需求一些。
现在,也许通过努力和珍惜,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爱情、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财富,可终有一天,我们无法阻止爸妈离开的脚步,我们终究会成为这个世界上的孤儿,再也没有父母可以给我们依靠、给我们慰藉、让我们撒娇,我们的心灵再也无法在父母那里安放。事实就是这么残忍,我们长大,父母变老,这辈子能陪父母的时间实在不算太多。趁还来得及,多花些时间陪陪父母吧,像你小时候他们陪我那样。 “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成长就是一场和父母渐行渐远的旅行,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