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雄读《论语》之一: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做学生读书的时候,温习功课是最烦的,要记、要背、要做练习,还要学会猜题。哪里来的喜悦之情?是教育出了问题,或是考试制度出了问题?其实都不是,是我们学的知识为了未来“可能”能用而学,并非自己想学、喜欢学,也不是学了就能用的。

孔子教什么?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六艺,在当时都是可以派上用场的,甚至说是可以作为一种职业去学习。在这六艺之后,才慢慢有了“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的派生。因而,我们理解“学而时习之”的时候,切不可按照现在的教育和思维去理解,将之理解为“温习”,而应理解为练习、实践、学以致用。

按我们的经验,学过的东西,如果能够实践,能派上用场,就会感觉学了有用,心领神会,自然心里就会有喜悦之情了。

而我的毛病在于,读书多,待在家里的时间多,往外的活动与实践有抵触之心,因而虽在不断地学,却没有喜悦之情。对于这个毛病,之后要有“勇”,要敢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敢于不为书本所限,多走出书房,参与社会。

做个有追求的人,每一天都是充实的。

e,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