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一则新闻。新加坡的Mary奶奶说在自己很小的时候,第一次听到吉他传奇之王B.B.King的演奏,就被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和摇摆不定的旋律深深吸引。但却因为父母的不支持就只好收起梦想。在她60岁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决定重新开始考虑学习吉他,圆自己心中的梦想。那年开始她拿起吉他,买了乐谱和资料开始自学。
看到她学吉他,很多人表示难以理解。Mary 奶奶无视他人的目光和偏见,自己坚持学习,拜师学艺,刻苦习练,逐渐弹奏出了一首又一首完整的曲子。
70岁那年开始登台表演,81岁那年,她在新加坡国庆日庆典上,为全国人民献上一场热情摇滚的吉他演出,引起强烈轰动。连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转载了关于她的报道。Mary奶奶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Age is just a number。”
看到这里,会不会觉得这才是步入老年的正确方式。

很多人都觉得人年龄大了,还谈什么梦想和愿望。曾经有个采访,问过那些老年朋友人生最遗憾的事是什么,大多数人都觉得在年轻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梦想。到了退休年龄又要照顾孙子辈,一辈子都没空去想想该怎么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囿于他人的目光,或者是把遗憾留在心底。
其实,如果真想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从不会太晚,也从不会太早。
任何年龄段的人,都能活出那个年龄阶段独特的精彩。与其在对别人的羡慕和对自己的抱怨中度过余生,不如现在就开始做出尝试和改变。
38岁那年,已经触及职业天花板的我离开了工作10年的外企,先后去民企2年,自己创业3年。在感觉自己在知识层面上的不足时,我犹豫着是否需要再充电。考虑再三,我决定去读MBA。与一帮80后90后的同学一个课堂,心里有冲劲也有压力。但总的来讲,继续学习的确为自己打开了另一扇窗。
随后经人推荐,认识一个菲律宾老师进行在线的英语口语学习。把自己已经丢了快10年的口语再次捡起来。除此之外,听力和阅读也同步学习着。
虽然目前看不到太大的进步,但我知道,与其日复一日过着枯燥无味的生活,不如给自己一次大胆尝试的机会。
陈安之曾说过:“成功者不是比你聪明,只是在最短的时间采取最大的行动。”
如果抛开偏见,年龄从来不会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羁绊。想到了什么,就去做就去尝试。少一些瞻前顾后,多一些勇往直前。
梭罗曾在《瓦尔登湖》中写道:“对那些思想灵活和充满活力,和太阳同步前进的人,白天是永恒的清晨。”
与Mary奶奶相比,她都不认输。比她还年轻的我们还抱怨什么。收起抱怨,直面自己的内心,万事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