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的慕名而读,懵懵懂懂不理解,到现在已经读了五六遍,现在才渐渐了解我这本书。
有人说,这是一本道上人读的书,告诉你处事要平和,不争,交的是为君之道。也有人说,这本书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他的理解。有人对这本书本身提出了质疑,书中有很多矛盾之处,老子生于春秋战国,生于百家争鸣的年代,各方观点,自是有矛盾之处……………
这些天听到的一个很好的观点:不为上不为书只为实,抛开这些大道理,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很多书中把 无为 解释成,顺其自然这个观点,但是在六十三章和六十四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余于其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大”,“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无为故无败”,“郑重如始”………还有六十九章…………… 个人认为解释成 无大为 会更好。
第七十七章,讲的是天之道与人之道,天知道讲究的是:有余者损之,不足补之,(看不见的手)。人之道则是:损不足以奉有余。(有点儿像现在说的马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