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世间走了40几年,经过的事情教会我很多道理。我常会琢磨80后老父亲的心理状态,那么漫长的岁月,会积累多少醒悟、看清多少浮沉啊。
到了80几岁,过往云烟浩浩渺渺,转身回望却脉络清晰,总结一句往往平淡至极:“咋一不注意就80多岁了呢。”在我看来,这句大白话道尽了逝水奔流、岁月沧桑、满腔感慨。
对于我,在被人称之为“狗日的中年”,有资格回望,还有资格展望,再撒点儿“思考”当佐料,还是可以做出几道不怎么好看、但应该还是能吃得下的菜。今天献丑一道“忘忧汤”——正宗鸡汤。
回望来路,谁没几次跌宕起伏呢?
起的时候好办。路越走越宽,事越办越顺,日子越过越好。幸福的感觉就像把身体慢慢浸入温泉,越来越饱满。
但是,且慢欢喜。攀升增加高度,也增加势能。
高度的增加让人望得更远,会不自觉地把“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个魔鬼释放出来。我们气喘吁吁一路奔驰,根本来不及和不屑于享受当下的风景,总以为无限风光还在险峰,一副不知感恩的没良心样和愚昧狂妄的大无畏状。已经得天厚遇或辛苦挣得的快乐,被不知足、不知止的无限追索削减甚至抵销。
势能的增加,也就是恐惧的增加。地位高了,担心下降;收入高了,担心变少;已经得到了,担心失去它。人性极难忍受“失去”,比“没有”更难忍受;也就是说,对失去的恐惧大于对没有的恐惧。你看,“得到”,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在落的时候,除了上面所说的心理上的恐惧外,还会有些实实在在的影响。比如经济捉襟见肘,地位日渐下调,眼瞅着不如自己的人大步从自己身边超越,完美的计划落了空,日子一下子乱了套,等等。总之如上段所述,失去的感觉太难受,无需太多笔墨描写了。
其实,不用太在意得到与失去的境遇,你往往低估了人极强的适应能力。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反之亦然。得到的,会慢慢适应并失去吸引力和幸福感,又会掉进追求新东西的陷阱;失去了,也会慢慢习惯,调整生活和心理状态,与失去的现状形成和解、达到平衡。
比如,住着130平的房子,看到别人160平的房子宽敞多了,觉得自己的房子就差那么一点点不够方便、不够满意;后来境遇变差,搬进了100平的房子,短暂的心理落差后,也会觉得就两口人,100平的房子还基本空着一个屋呢,有何不够?
总之,在非极端情况下,人会自然地与环境融为一体。人的痛苦在于不知道所得已经不少,人的恐惧在于不知道人与外界的融合能力如此之强。
人会很自然地随着境遇的起伏调整身心的姿态,其完美程度,不亚于我们对《动物世界》中猎豹捕猎时矫健身姿的惊叹。人的身体和心理,就像对外界即时做出反应的阀门一样,顺境自动调高,逆境自动调低,其自然而然的程度,常常使人根本感觉不到。当然,如果能像我这样敏感+思考一下,增强点儿应对、适应的主动性,效果或许会更好些。
生活无非三类。已经发生的,啥样的坎儿隔住我们了?正在发生的,日子不是还在好好过着吗?还没发生的,还有什么坎儿过不去呢?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走到现在,就是成功地与它适应到现在,也一定能在将来继续适应下去。
咋一不注意就40多岁了呢!谈沧桑矫情了些,论感悟还真有些。走过岁月,迎来从容;随势赋形,如如不动。面对变化莫知的境遇,你是敢举起拳头,宣誓一句“没什么”的豪言壮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