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日,周围可谓佳讯不断:爱人堂姐家的女儿高考,总成绩668 分,数学和英语几乎满分;堂哥家的孩子中考,“出乎意料”的考了620分,顺利进入心仪的泰安一中;我本人外甥女亦在朋友圈高调宣布自己初二期末考试成绩班级第一、级部第五,喊话老母亲午餐要加鸡腿。爱人戏言,咱家墨墨,被学霸包围了,未来压力很大呀!
作为亲友团的一员,看到孩子们在学业上取得阶段性成绩,我们亦为之欢欣鼓舞。可再细想,这一个个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后,哪一个不凝聚着小主们为梦想奋斗的诸多心血与汗水呢?
正如,我始终相信,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但爱人的话语,毕竟有些“卷”的成分。我家小女,才刚上完小学一年级呀。犹记得学期末的家长会,数学老师对她的评语,是“对数学还没有开窍”,说来不是心虚,当时听到这句话,身为老母亲,我心里还是产生了些许焦虑。甚至有家长在会上说,现在的大环境,是大家都在卷,你别无选择,必须卷——不能否认,闻之我内心颇不平静。
哪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呢?自古以来,中国式父母都有着共同的期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时代在变,这个愿望却不曾改变,还往往求之过于心切。就比如给孩子报辅导班,有几个家长能静下心来,考虑孩子的兴趣,倾听孩子的心声?大部分恐怕都是父母认为有用,果断报上,而且要求孩子必须去。身为父母,我们的神经有时可能过于敏感,孩子的成绩好一点,我们未免沾沾自喜,自我感觉“孺子可教也”,而孩子某一次或者某一时成绩不理想,做父母的就会患得患失、心情压抑。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小插曲,做父母的,想要做到“处变不惊”,是需要一些定力与耐心的。内心拥有足够的定力,才能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长大是一个必然却漫长的过程,揠苗助长注定行不通。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方能正视孩子身上的缺点或不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人都有“试错”的机会,更何况一个年幼的孩子呢?孩子不是三五天就能长大,家长也不是天生就会做父母。养育是一场注定渐行渐远的分离,比成功更重要的,是首先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曾看到有人说,内卷未必是一件坏事,也有利有弊。未来只希望自己能在“卷”的洪流中,做有理智的父母,陪伴孩子,过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