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工作记忆法》读后感

01.看了第1章,其主要内容是说“语言”的力量,就不由自主地和以前学过的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

心理学上说,通过你经常说的一句话去挖掘出背后的思维逻辑、价值观。从你经常说的那句话可以看到你的未来。

“语言”加深了你的记忆,塑造了你的认知。语言指挥着你的行动。行动塑造了你的性格,性格决定了你的命运。

改变自己的记忆,可能说有点难,其实它也相当于觉察力,改变自己对某件事物的看法和感受。

我们可以先从觉察自己的语言开始。培养这种看到自己的记忆,然后改变记忆的能力。

不过我觉得“愿意”改变记忆,也要看情况的。

牵扯到自身重大利益的时候,我认为人很难愿意去改变记忆。因为人每天会接收很多别人说的话。尤其是那些“道理”。比方说:人要有尊严,要争一口气。

当有人辱骂你的时候,你会说“我感谢他,感谢他骂我骂得对,让我看到了自身的缺点”吗?应该不会。你会去维护自己的尊严,要么顶回去,要么打回去。

人都是有情感的,都会第一时间采取自我保护机制,自我保护的方式不同,结果则不同。

如果要想任何事情都去改变自己的记忆,给自己一个正向的结果,恐怕还需要有“看透事情本质”的能力。

当你看到别人对你的辱骂并不是对你的攻击的时候,你会愿意改变自己记忆;如果你看到别人对你的辱骂就是对你的一种攻击,我相信,人们最先会采取的行动是自我保护,而非改变记忆。


02.特别喜欢“元认知”和“元记忆”。

元认知:对自身思考,感情动向及行为模式的自我注视能力。

元记忆:对“自身记忆内容”的把握能力。

这两个能力都是我要去锻炼的。

这也让我联想到了育儿。在和孩子玩的时候,塑造孩子正向的记忆,这是我所理解的高质量育儿。

比方说:

孩子说:妈妈,我要去游泳。

妈妈说:不行,这个时候游泳会冻着,而且游泳非常危险,你不准去。

孩子一哭你就打他。

这就是在教孩子遇到阻碍(不同于自己想法、不允许)的时候,用这种“蛮横无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另外,这就给孩子的感受记忆是:我要做什么是不行的,是由他人控制的,如果我反抗就会遭到惩罚。

如果这个妈妈这样去处理呢:

妈妈对孩子说:宝宝,你去游泳,妈妈担心你会冻着,因为已经到秋天了,而且游泳有些危险,那我们想个什么样的办法去应对这些困难呢?

然后引导孩子想出应对办法。最后实现了游泳的愿望。

那孩子就会形成这样的记忆:

我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反对的声音,也有可能会听到不同于我想法的建议。不过我还可以或者说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想出应对困难的办法和跟别人协同,然后,最终做成我想要做的事情,以更好的方式。

这也是我在今后陪孩子玩的过程中,需要去践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13,155评论 2 14
  • 感恩亲爱哒老妈发来关切的问候,感恩老爸老妈带我来世,感恩他们抚养我长大,给我提供所需,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感恩...
    骞卉阅读 858评论 0 0
  • 今天发现了一个牛B的东西,就是如果js程序报错,可以点开三角,并从下往上找,直到错误的行数,这极大方便了错误追踪。
    blueFox123阅读 2,241评论 0 0
  • 在体制内工作或者大学校园生活,常常有无可奈何一言不合就罚写检讨书的时候,据观察,大多数人会选择在deadline前...
    龙十五_阅读 52,231评论 4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