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在照顾临终病人的护士邦尼.韦尔说过,人在临终时候最后悔的五件事是:
1、我希望当初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希望我过的生活。
2、我希望当初我没有花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
3、我希望当初我能有勇气表达我的感受。
4、我希望当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联系。
5、我希望当初我能让自己活得更开心一点儿。
可是我觉得这往往是人临终前或者悟性高的人也得开悟后才会有的觉悟,大部分的人,总需要先为生存奔波,要不一生都没时间好好思考活不到这么明白,要不就是必须有世俗的经历后或者遇到大的人生挫折幡然醒悟的时候,才能慢慢悟出这些道理,从而让往后余能通透的生活。
那些可能我们都有的经历
回想自己的大学生活,那真的过的叫马不停蹄,不是在上课就是在跑公益活动,不是在做兼职,就是在操场跑步,要不就是在图书馆看书……整个大学我竟然回忆不起来一个特别放松的画面。当时没察觉,后来发现整个大学期间,我竟然没有去过一次俊妮的学校,那可是伴随我高中三年最好的闺蜜啊,离得也不远,竟然一次都没有去过,大学期间联系也不太多,这是毕业后我才觉察到的,竟然忙成了这个样子。
工作后的节奏也是非常的快,总想着怎么把工作做好,有机会更快的晋升,然后有空余的时间就想多看看书,我一直没有看电视的习惯,也不在手机上追剧看综艺,感觉那就是浪费时间,这个习惯我坚持了多年。去年在家带孩子,有一段时间还坚持在百词斩每天至少背十几个单词,连续坚持了一百多天,后来还是以放弃告终,直到现在发现已全部还回去了。
为什么要把自己搞的这么忙,不敢停下来?停下来内心就会有负罪感,没有安全感。忙就有效果吗?效果还是有的,确实多看了一些书,涨了一些知识,积极上进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同和赏识,生存竞争力是提升了不少。然而在这背后还有一些内心戏:如果工作几年后还是基础岗多没面子,被当时还比自己搓的同学超越那多可笑;被比自己优秀的同学甩的更远,那更加不在一个层次上,以后岂不是只能失之交臂;工作没完成或者完成的不好显得自己没能力没用,岂不是让领导失望?那时候对时间的判断就是:应该任何时候做有价值的事情,当时认为的有价值就是要不可以提升挣钱的技能,要不就是提升学识增长见识。
在纯粹的时光里才能和自己更好的链接
闭目回想那些记忆中的纯粹惬意时光:是小时候,下雨天在家里一个人做手工;是儿时在家里画画,不着急慢慢的画,画好了内心洋溢的开心;是儿时经常拿着手抄的歌本在教室给大家唱歌;是高中时下了晚自习坐在操场发呆吹风;是上学时周末去陕师大,省图,公园看书,看困了,直接趴着睡一会,时光很慢,有种懒洋洋的感觉,那种感觉很惬意。
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更加重要,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呢?首先还是要活出自己,让自己羽翼丰满,内心充盈;其次对上我们尽最大努力孝敬父母就好,对下尽最大努力给予孩子陪伴给他们创造好的教育环境就好,不要去设置一个多么高的门槛,把自己活的太累,自己疲惫,内心不丰盈过的不好的时候既不是父母希望的,这样的自己又能带给孩子多高的能量呢?最大努力的做好当下,享受当下,让每一步都朝向内心的喜悦走,不在带着恐惧和别人期待做事,而是发自内心的想把去把这件事情做好,能够做到这样,时光便会变得纯粹,累了就休息下,睡个懒觉;想出去玩,就出去转一转;想吃个好吃的,就买给自己;也可以一个人发发呆,看场演唱会……该让时光慢下来的时候就让它慢下来。
芸芸众生的你我也许只有经历了快节奏,经历了那些恐惧,那些内心戏后才能更会享受并珍惜觉悟后那些纯粹的时光,而经历后再次感受到的纯粹的时光也会和儿时的心境有所不同,随着自己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好,心境更加成熟,才更加明白,纯粹时光里的放松自己并不是对时间的浪费,而是可以从“时间”的概念中解放出来,在不过分计较小范围的得失的过程中,活得整体意义上的更高成就。
让自己能够忙起来,与人合作,忙而不烦,忙而不急,忙而不乱,忙而不为他人的眼光和期待;也让自己能够静下来,独处一隅,静默如花,在群居与独处间随机应变,从而更好的彰显自己生命的活力。
白百合
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