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干要细

      今天给五年级学生上课,课文是牧场之国,因为昨天晚上才收到要讲课的通知,而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去讲,所以准备时间很紧张,前后加起来不到两个小时。索性,用我的三三三法则,迅速构架起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基本上完成了整个课程目标,用一个课时讲完了本来两节课讲完的内容,自我评价的话,感觉基本合格。

      当然,由于备课不够充分,课堂实战经验不够丰富,也有很多地方有待改进。前面的内容讲的过于细致耗费时间过长,导致最后一段的泛读没有时间进行,本来打算老师范读的,在范读中,把学生代入宁静祥和的牧场种,帮助学生想象,加强学生情感的体验,激发起学生对这样美丽自由和谐祥和的牧场的向往,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就没有开展。


      课堂中发生了一件事情,提醒了我,在初读阶段,我用开火车的方式考察学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有一个同学在造句时提到了牲畜和畜生,而我在板书中也出现了家畜这个词,其实在造句时,学生并不明白这三个词的区别,甚至认为牲畜和畜生是一样的,而我对此没有察觉,也就是说我没有察觉到这是一个知识点,更没有意识到学生不懂这个知识点,这也是后来听课的老师给我提出的一点,从词性上讲,牲畜是中性词,而畜生有贬义的意思,从范围上讲,家养的一般是牲畜,如牛羊,而野生的没有被驯养的则是畜生。其实这个小的知识点本来不难,但是我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所以,今天的课堂反思,我要强调的是,课堂要讲干将细。

      干是指什么?就是要讲干货,有时候课文很长,不需要也不可能通篇去讲,切记满堂灌,而是要抓住重点,抓住出彩的地方和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去详细的去讲。课堂中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要蹲下来,处在和学生一样的思维高度,想象用学生的思维去面对课堂,这样才会提前预知学生的困惑,知识点要细致,对于课堂中学生突然触发的疑惑也要敏锐的洞察,要点到,要指出来,哪怕当时自己不是很明白,也要巧妙的引导学生课下去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性和求知欲,这样的课堂,才是创生出来的有意义的课堂。

      以上,就是今天的反思和收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