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悲剧的封建形式)万历十五年-第一章

   首章写到1587年间发生诸多看似末段小节的事件,而这些时间虽常被忽视,但却是历史前后的关节点所在。故而在后文中以阐述小事为主,但这些文字面熟的确让人隐约察觉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

   其一,关于午朝闹事。因为讹传导致一场文武百官竞相奔赴皇城的闹事,本应成为一场笑话娱乐即可,但是万历皇帝觉得这种做法有悖“礼仪”(我对其理解就是纲法礼制)、有损威严,于是罚百官俸禄以消除火气。

   其二,万历皇帝的活动范围实在之大,要顾及的事情也纷杂,上至邦国大事,下至亲戚子女的婚姻,都得一一插手。

  上述两件事情真是满满地仪式感。帝王君主从来都是封建国家无上权威的象征,他们的行动更是具有象征性,正如常言道,站的越高,承担的就越多。万历皇帝与朝臣都深陷于传统的禁锢,“有失朝廷体统”、“必须按照各种礼仪章程办事”……对于保守与传统的恪守,使得君臣都满满负累。万历皇帝也罢,朝臣也罢,他们一心想的就是要保持传统和维护稳定,所以总是“自上而下地施加压力”、恪守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使得社会成了一个“高度程式化的社会”,身处其中的人为了稳定,不惜处事不公、不惜为了克制当前的威胁而创造更大地隐患,典型的例子就是万历对百官的全面罚俸,以及对秉笔太监的逐渐重用。

   大明朝是个典型的被宦官祸乱的朝代,本章对宦官的一些描述令人隐约抓住了一些苗头。首先是明朝年间宦官总数已逾2万,数量之大且掌握着为皇家服务的机构,也算是手握着权力。纳贿事件被抖出后,为了息事宁人,张居正选择对此事采取大事化小的措施,此举更是无形中长了宦官阶层的气焰。其次就是秉笔太监为君主所重用,长大的万历用秉笔太监与内阁大学士形成隐性的“抗衡”,想要利用秉笔太监做到在“内阁大学士的票拟永远体现自己的意图而不发生争执”,但是秉笔太监的使用为后来的宦官乱政埋下了伏笔。

   关于张居正,且不论历史上的他人品性情如何,但是他的确是半个与“保守”相抗衡的人物,在封建专制达到顶端的时代,能提出一系列革新措施,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不得不说是个人物,但是最后他的失败也是身在封建形式中的必然与悲哀。在中央集权僵化地时候还指望用传统的礼仪来运转国家机器,有着革新精神的他也同样深陷于传统保守的封建礼制之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公元1602年,万历三十年2月,某日,清晨,文渊阁大学士沈一贯溜达到单位上班,走到大门口定睛一看,不由倒抽一口冷气...
    李古阅读 1,203评论 0 0
  • 新哥小鞋匠阅读 128评论 0 0
  • 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整整一个青春——《最好的我们》 之前有个男生好朋友问过我,暗恋一个人好久了要不要表白,可是这个...
    麻栗啊阅读 402评论 0 0
  • 有意见就大胆提出来,相信你自己!以后得对自己好,得爱惜身体,这个周末要去检查一下身体,以后每天吃一个苹果!
    此处有危险请远离阅读 1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