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开始看熊逸老师的《王阳明一切心法》,里面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
书中指出:君子学习的目的只有一条,即体认天道,就是追寻唯一的终极真理,而所谓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那都是次一级的目标。至于现如今我们大多数人努力学习一技之长而谋求生计,在儒者看来,这是标准的小人行径,为君子所不齿。
跟会儒者的标准一对照,是不是感觉自己是十足的小人。你不必为自己的小人行径而羞愧,因为君子和小人就本义而言只是不同阶层的称谓,并不具备感情色彩。君子和小人源自于周代的封建制度,君子本义是封君之子,凡君子皆贵族,而与之对应的小人指平民百姓,凡贩夫走卒之辈皆小人。由于君子作为贵族,天生有着不劳而获的政治特权,所以关注点更容易转向精神层面。而小人生计艰难,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你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让你去追求精神层面,体认天道,显然是反人性的。
书出指出,君子特立独行,小人从众从俗。
从众从俗是人的普遍心理,这种心理作为我们人类基因的一部分,从我们还是类人猿开始,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它是我们得以存活下来不可或缺的特质。就像一群羚羊,只要一只羚羊开始奔跑,它的伙伴们马上就会跟着它一起飞奔。第一只羚羊奔跑可能是因为发现狮子,但也可能只是虚惊一场,但是随大溜的羚羊得到最坏的结果无非是浪费了体力,而那些富有怀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的羚羊却很可能沦为狮子的美餐。同样,人类作为动物的一种,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随大溜可能是我们保全性命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我们天生就与众不同,即使有可能被凶猛的野兽吃掉,即使注定比常人多出许多的波澜与坎坷,仍旧有那么小部分人,他们乐于独立思考,他们敢于冲破世俗的裹挟,他们虽九死其尤未悔 ,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们寻找宇宙的真理,坚持心中的正道,他们改变了这个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他们让我们普通人遥不可及,又让我们心驰神往。
所以作为普通人从众从俗可能是我们一开始能做的最有效的选择,因为生而为人,我们首先是能生存下去,我们去迎合别人,迎合这个社会的需求,来谋求自身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不能在迎合他人和社会的过程中迷失自己,随波逐流,活成别人心目中应该的样子,却成了自己眼中的平庸者。虽然我们是“小人”,但是仍需有些君子的气质,慎思明辨而笃行之,敢于冲破世俗束缚,敢于反抗社会大流的压抑,敢于争取自己的幸福,坚守心中的正道,身虽苟且但心中铭记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