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年到了夏天9月份左右,总是有一些玩得好的朋友,会打电话给我们,索求一种来自家乡的特色产品。它不是我做的,是我家的婆婆自制的传统产品。
湖南人都爱吃辣椒,几乎每一餐饭,每一样菜里面,都要放一点辣椒。没有辣椒的菜,无法引起湖南人的食欲。有一句俗话说:“湖南人吃饭无辣不欢”。从地理环境上解释,这跟南方的潮湿气候不无关系,吃辣椒有益于来驱散寒气。
因为爱吃辣椒的缘故,湖南人就特别会做辣制品。自从90年代跟老徐结婚后,从此也就有了一位能干的乡下婆婆。婆婆身材高挑,大概有1.64米左右,一头短发,长相比较大气,不是那种温柔甜美的小女人形象。她话不多,一句是一句,在家里是主心骨,公公和儿子们一般都听她的。她在当地也是一个四邻八乡熟悉的女能人,她不但当过村里的会计,还是干农活的高手,更是做家务的巧手。
孩子她爸的老家是湖南永州的祁阳县,婆婆养育了五个高大的儿子,分别一个个培养成了大学生,走出了偏远的农村,奔向城市,他们中间有从事教师、会计、建筑师、医生等职业的。婆婆是村干部,家里家外都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她还会做很多的家乡传统菜。比如:腊八豆、酸豆角、大头菜、麦子酱等等。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物质生活非常贫乏,在那个大家都吃不饱、艰难困苦的年代,我老公他们兄弟们从小就是吃着婆婆做的这些传统菜长大的,一碗白米饭,就着一一调羹麦子酱,都是一顿幸福的佳肴,这些菜里面有他们成长的故事,也有他们家乡的味道。
婆婆做的这些干菜都是放在坛子里的腌菜,以前生活穷苦的时候,买不起荤菜,家里孩子多,那时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坛子菜可以作为过冬季的干菜。要养活一大家子饥饿的嘴巴,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妇,如果没有积累一点生活上的小窍门,是不可能度过艰难岁月的磨砺的。
有一次,我老公回老家,带来一瓶黑黑的辣酱。我看着不起眼,就把它都在了冰箱里。后来有一帮客人在家里吃饭,老公就用碟子盛了一叠碟放在桌上。没有想到,平常吃大鱼大肉习惯了的客人,尝了一点麦子酱,从此就爱上了麦子酱,他们大叫“这是什么宝贝”。味道这么好,辣辣的带一点甜味,特别可口,里面拌着什么酱和大蒜,而且生大蒜还有一点脆脆的,加上姜丝,味道特别爽。客人们一口饭,一口酱,结果都多吃了一碗饭,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其中,有几个人就迫不及待的问我们,可不可以请我们家多做一点,送给他们,这种酱太好吃了。
02
从此,我们家里的麦子酱就变成好多人,心心念念想吃的辣酱了。每年夏季,后来常住在广州小儿子家多年的婆婆,总是要抽空回老家祁阳一趟,她在家里准备一大袋子的干麦子,煮熟后再发酵,发酵后磨成粉,制作成半成品送过来给我们。
我老公收到了这半成品以后,用一个不锈钢脸盆装了麦子粉,倒一瓶冷开水于脸盆里,加适当的盐,用筷子搅匀,调成糊状,放在阳台上的大太阳底下晒。每天下班后去检查一下脸盆,再用筷子围着脸盆绕圈圈,使盆里面的浅色麦子糊漏出来,继续晒。大约晒一周,咖啡色的麦子酱晒成棕色。自己去蔬菜市场上采购新鲜红辣椒、生姜和大蒜。花一天的时间,把辣椒放脸盆里切碎,再把生姜切成丝装,把大蒜子捣碎,这些东西准备好以后。把以上两者混合,用筷子调匀,放在密封好的瓷坛子或者玻璃坛子里面,在上门喷一点酒,坛子口用水或者油密封。大约一周后,就可以用筷子叼点试一试,根据情况,加减盐的用量。一般来说,味道肯定好,辣辣的酱,带一点甜甜的味。闻到都能让你口水直流,不信下次你来我家尝一尝就知道了。
03
麦子酱是一种纯绿色的天然食品,它的原料就是麦子、盐、冷开水、红辣椒、生姜、大蒜子。它没有放任何一种添加剂。
麦子酱可以直接用来食用,比如:做为早餐稀饭的配菜;也可以放在肉食类里面,做香料菜,味道鲜美;还可以拌饭,让你胃口打开,爱不拾手。
04
麦子酱虽然是一种的制作过程不复杂,但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和火候,我想关键还是在第一阶段的发酵阶段,一定要注意发酵的时间。可惜,这些都是婆婆在老家完成的,我从来也没有亲眼见过,关键的技术,我也只能说是纸上谈兵,这个专利技术,好多人跟我建议要入股,可惜我目前还没有得到真传,只能说是遗憾的事情。
婆婆送到我们家的都是已经发酵后的半成品了,关于后期的制作技术,我想重要的是各种参入料的投放比例,各种调料的用量,嗮太阳的程度等。不同的制作手法,就有不同的人做出来就有不同的味道。记得,有一次,婆婆没有回老家,由姨妈做的就味道不同,感觉是一种浓厚的酱味,没有婆婆做的甜甜味道,手法和程序不一样。产生的效果就不同,味道也是有些差别,一致认为没有没有婆婆做的正宗。
有一句话说“高手在民间”,说起食品,我们真的不得不说,勤劳的劳动人民在平日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智慧。偶有一得,就知道许多尘封民间特色食品的制作达人需要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