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媚月光
“快一些,再快一些,他妈的,再快一些……”教练弗莱彻脖子上的青筋突起,在一旁声嘶力竭。内曼的手不再受自己控制,在教练的催促中,鼓点越来越快,殷红的鲜血从内曼紧握鼓槌的拳头中滴落到鼓面上。
我们经常会以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以为不可能付出再多了,可是成功还是遥不可及。终于努力反而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可是这部电影让我在无数次热泪盈眶中,明白努力永远没有止境。
就像内曼这样打鼓直到血肉模糊,还是被教练骂为笨蛋,那种绝望所有努力过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内曼愿意为梦想付出所能付出的一切努力,哪怕生命。他做梦都想成为一名顶尖的鼓手,就象查理.帕克一样。
可是他并不像教练说的那么笨,而只是教练想要置于他死地而后生,要他忘记沾沾自喜,才可能有更多进步。
当心里滋长自满时,就会成为阻止我们取得更多成就的拌脚石。
教练弗莱彻深知这一点,他相信只有魔鬼般的训练才能成就天才。电影中的他,严苛的让我毛骨悚然。因为对细节的极度吹毛求疵,他几近疯狂。他让学生们做的只有永无止境的技术磨练,任何失误都会让他暴跳如雷,接着就是无数的谩骂侮辱。
你能忍受多少这样的疯狂打击?有时候严苛与虐待只有一墙之隔,我们追梦可是我们真的应该放弃做人的尊严吗?
内曼极为厌恶教练恣意践踏自己的尊严,他痛苦、愤恨,却只能为了梦想默默承受。
他深信总有一天,因为自己如火纯青的技艺,得到老师的亲睐和尊重。
可是事情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忍耐只会加重虐待。因为对方只以为你的底线还远没有到。双方都不知道适可而止的界限在哪里。
弗莱彻是个有虐待倾向的人,他似乎以折磨人为乐,他是故意地蒙蔽了自己的双眼,让自己的暴虐以合理的形式执意地存在,即使他的得意门生因为他的高压而自杀,他也只是把头埋进沙子里,告诉别人他只是因车祸而死。
弦绷得太紧总有一天会断掉。高压的摧残是极容易让人忽视生命的意义的。
虽然痛苦,但内曼终于在乖戾的弗莱彻的乐队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得到了参加公开演出的机会。他清楚地记得教练说的,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靠谁给你的。他对这个机会视如珍宝,甚至贵于生命。
那天,他去演出的路上突然公车抛锚,而演出迫在眉睫,教练在电话那头暴跳如雷,他又不能插翅而飞。那辆租来的汽车,载着他在马路上风驰电掣,他的心一直牵挂着电话那头的演出,焦躁不安。明知行驶中不能打电话,可是他太需要这个机会了。终于他遭遇车祸。可是他居然放弃别人给他的救助,挣扎着满身血污跑去剧场。
这么狂热地爱着演奏的他,匪夷所思地终于倒下来,倒在了那些冰冷的乐器上了。
所有的矛盾在此激发,触碰到底线的伤害对谁都是颠覆性的。内曼因此接爱了学校的调查,弗莱彻终于也被学校开除。
现实中我们也明白“严师出高徒”,潜能不逼是出不来的。就像钢琴家朗朗幼时练琴练到苦不堪言,甚至想到自杀。努力的过程中,心理的底线是迟早会碰到的,重要的是怎样渡过心里的难关,绝不要像影片中的教练这样过犹不及。
内曼也离开了这所让他爱,也让他痛苦的学校。他遗憾地放下了鼓手梦。
直到一个偶然的夜晚,在酒吧门口,看到演出名单上,赫然印着的弗莱彻的名字时,那些深藏的记忆不可遏止地涌上心来。
不管两人曾经有多少怨恨,但是无法否认彼此的吸引。内曼在后台见到了弗莱彻,他还是老样子,世界在变,而他没变,只是看起来不再那么盛气凌人。弗莱彻似乎完全不计前嫌,又一次伸出了“机会”之手,邀请他参加乐团。
不管弗莱彻出于什么目的,内曼不及细细推敲,他只听从内心汹涌的渴望,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对机会的敏感超过一切。
弗莱彻还是一如继往的严苛,可是此时的内曼已经足够坚强,他懂得怎样把握机会了,而不只是看老师的脸色,那晚的演出,就成了在内曼的鼓声指挥下的另一种精彩。
毕竟人生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要知道梦想是让人生变精彩的催化剂,而不是让我们放弃人生的毒药。
【简宝玉日更打卡 第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