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想火的作者,无非是经过一番彻骨寒,被冰雹打击得无比失望而自欺欺人罢了。
我相信每个写作者,都无比希望自己写出来的文字能够被无数人阅读,并得到认可获得一批忠实的读者。我的这个愿望,至今未能实现,但有这个念头早已是很久以前了。
仔细算下来,大概是八年前刚上初二的时候,当时教语文的是一位戴着眼镜颇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女教师,她经常在上课之前拿出一本《读者》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读杂志里动人的篇章。在她的潜移默化下,原本不喜欢读课外书讨厌写作文的我,终于被那些精彩的文章吸引,开始自觉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享受那一句一字从心底滑过时留下的温柔,时间久了,桌子上堆满了几摞厚厚的杂志,光种类就有十几种。语笑嫣然,韩十三,雪小禅,金庸,古龙等不同种类的作者时常出现在我眼前。
那时候我就想,如果自己能像他们一样,让自己的文章登刊在杂志上,可以让许多人阅读到,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于是,我经常抽出一段时间,开始写文章,与其说文章不如说是日记,写来写去无非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喜乐伤悲,以及猫呀狗呀之类的记叙文。后来,我就开始投稿,跑县城里的图书馆找报纸杂志,抄写上面的投稿邮箱,把自己精心写的文章读无数遍,待满意之后邮寄给杂志社。虽然一开始那些文字都石沉大海,长久以来的努力未能换去回报很伤悲。
但某一天无意之下瞥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杂志上,那种感觉简直比成功骗得美女倾吐芬芳的感觉还要美妙。我把杂志拿给全班同学看,拿给七大姑八大姨看,尽管他们有的认不认识字,也要分享一下自己愉快的心情满足一下虚荣心。
后来写的多了,发表的多了,拿过不少征文比赛的奖,也就司空见惯了,以平常心对待了。
两年前各自微信公众号层出不穷,不同种类的写作APP出现,手机取代了人们阅读杂志报纸的习惯,报纸杂志像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废弃物无人问津。也就没有了写作的动力和欲望。
直到后来接触到新媒体,发现文章的新载体生命力如此狂野,文章已经不再有固定的题材限制,变得更加自由活泼,才恍然大悟恨为时已晚,因为这期间涌出无数个作者,平均每秒钟就有数篇文章发不出来。热门作者依然是热门作者,冷漠作者难以获得美人一笑。有的人坚持,有的放弃。坚持的人,有的很努力,有的不是那么努力。我便是后者,偶尔想起来写出一篇发出去,早已习惯没阅读量,自然不再过问有没有人看,自然只当作私人兴趣罢了。
可是看着那些头条作者,说不羡慕嫉妒实在有些厚颜无耻,为什么自己不火?为什么自己写的文章没有阅读量?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直到有一天,身边的一位文友火了,阅读量多得不要不要的,评论赞赏一波一波的,我才明白,写作就像是耕种,有的人每天待在地里,忙于除草施肥,有的人十天半个月才去一次,时间久了,地里的庄稼明显不一样,收成时差距就更大了。这位文友真的很努力,一边考研一边写作,无时无刻不在努力,每天都最少更新一篇数千字的文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每篇文章都能上热门,羡慕得我两眼射金光,只能暗暗为自己三心二意而伤悲。
这世上有无数人在做同一件事情,而成功的只有那么几个人,究其原因,还是那被父母教导过无数次的勤奋和努力。那些我们听多了听够了的大道理,我们都曾固执地对它们不屑一顾,总有一天,在岁月的洪流里漂浮不定,我们终会奋不顾身地把它们寻回,踏踏实实认认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