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三:无中生有是0到1,1生2,2生3,3生万物,生生不息。所以第三篇不可缺席。
太初有道,是为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
三,代表人;天地人三才。人乃天地之心,前提是天人地合一的真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是自古以来,仁人志士不遗余力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道”。固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说,因为“道”胜过死亡。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道”是形势;得道升天,羽化飞仙,“道”是质变。道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是普世价值。敢问 道 在何方,路在脚下。
道不远人,百姓日用而不知,只因“道”心惟微。道可道非常道。道无处不在,只是大道难闻徳薄福浅之人难闻大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将信将疑;下士闻道,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大道只在最细微处显现,一般人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闻而不知。祂 看不得,听不得,说不得,转瞬即逝却又永恒,没有存在却无处不在。不是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而是心诚则灵,至诚则通。道 通 则路有千万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兼济天下!上天有好生之德,故有万物孕育繁衍,生生不息。
率性之谓道:明心才能见性;意诚才能心正,至诚通“神”^_^,跟随祂、信靠祂、行出祂的言语就是“道”。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情乃心之初,性乃心有好生德,所以“真性情”才有好文章。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滤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神照自己形象造人,与人同在。透过心灵的窗眼睛,看到了神,原来祂住在我们心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空灵彰显神。
明心见性:明心即通道,见性即行德。道通则德行。身是心的宫,心是神的殿;道为德之用,德为道之根,本立而道生,君子务本、上天好德。道为神之灵,德为神之子,神为君之父:父子灵三位一体,同出而异名,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