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泽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有一处神圣的地方,那就是位于芳湖之滨的黄岭乡,此地是典型江南水乡,位于该乡新春村是彭泽古县城旧址所在地。这个古县城与一代名相狄仁杰还有一段不解之缘呢,在当地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至今在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生生不息,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彭泽人奋发前进。
狄仁杰是一位知识渊博,忠于职守的高级干部,他刚到大理寺,积压的案件已非常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夜以继日,笔不停批,整整奋战了一年,就把积压案件全都清理了,涉案人员达17000人之多,事后竟然一个喊冤的都没有。数量之多,质量之好,在当时传为佳话。
狄仁杰一生为官,两次做宰相,终身清廉,为民请命,剿匪除恶,惩治腐败,铲除贪官,辅助武则天建立起盛唐大业。他为治理国家和许多地方立下过汗马功劳,却命运多舛,屡屡遭受别有用心的朝廷官员或同僚的陷害与打击,几起几落,甚至于数次危及到人身安全;但他为了大局利益,敢于在朝廷上犯颜直谏,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
话说狄仁杰在公元692年,因遭奸臣陷害,告他谋反,在审讯时狄仁杰一口承认了自己谋反,立即被收押大牢。他为什么要一口承认自己谋反呢?那是因为狄仁杰熟悉大唐的律令,只要认罪,就可以免刑,否则不承认就会被奸臣用酷刑折磨致死,那可就永远没有伸冤的机会了。
关进大牢后,狄仁杰找准机会,将自己蒙冤的信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由儿子代其向武则天喊冤,最终他的冤情被昭雪,但还是被贬为彭泽县令。
从一品大员的高位断崖式下降到七品县令,而且还是在长江以南的蛮荒之地,狄仁杰没有任何怨言。他到彭泽上任时,正赶上大旱之年,在那靠天吃饭的年代,百姓自然颗粒无收。狄仁杰立即深入百姓家中,走遍田间地头,调查了解灾情。随后,他将灾情向朝廷及时报告,请求减免彭泽所有的租税。朝廷认为狄仁杰关心百姓疾苦,特与嘉奖,并下令免除彭泽一切租税,使百姓度过了荒年,免于受饥饿之苦。
狄仁杰在任彭泽县令期间,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民着想,因此,不仅受到百姓爱戴,也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他升任魏州刺史。狄仁杰离开了彭泽,当地百姓感激他的功德,在古县城大圣塔旁为他修建了“狄公祠”。那位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宋朝范仲淹还为狄仁杰撰写《狄梁国公祠碑记》,该碑曾存于祠内。
在《唐忠臣狄梁公庙碑》有一句深深地震撼了我,“陷阱中,不义不为,况庙堂之上乎?”一个人在受到陷害,处于困境之中,仍然能够做到不作恶,相信这样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作恶的,心里永远装着全天下老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