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加的一个系统的脑力劳动过程。教师的脑力劳动应当与学生的脑力劳动相结合,而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脑力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该是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从事语文教学,当然不能采用用嚼烂了知识喂给学生的陈腐办法,要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用“零售”的办法把“散装”的字、词、句、篇送给学生,使学生难以捉摸规律,把思维方面应有的锻炼“转嫁”到记忆上。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思维是对外界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语言。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取得综合效应,思维方面应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如果忽略这一点,学生不认真进行思维训练,读,就有口无心;看,就浮光掠影;说,就不得要领;写,就内容干瘪,词不达意。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思维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弱点,比如提问题,他们不是不想提,而是提不出问题,发现不了问题。不会思考大大阻碍了他们学习的步伐。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学习不思考会迷惘无知。教师要想方设法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深思,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善于选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它转动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经常问:“为什么?”“怎么样?”“有何根据?”“理由何在?”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现成的结论,更要让他们积极思维,懂得形成结论的过程以及怎样去掌握结论。

我经常的做法是:

一、激疑

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要学得知识,就得思考,而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则是思考的开端。“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学习的动力。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解疑欲、解惑欲。为此,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疑问,有所发现。教师不是把整理好的知识预先包装好,一包包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探求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辨别、分析、归纳,亲自获得知识。教师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还要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

1.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在授新课前要求学生先自学课文,独立阅读,发现问题。学生初步自学课文时,要求做到“三看一查一提问”。三看就是看课文、看注释、看课文前后编者的引导与设计的思考与练习;一查就是查字典、词典与有关的工具书;一提问就是提出自己阅读时不清楚的、有疑问的、不会解答的问题。学生自学前教师可提些思考的问题启发。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提问题,尤其是有质量的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开始学生生疑往往只在文章字词的表面,这个字怎么读,那个词什么意思,教师要指导他们深入篇章之中,把文章的前前后后、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起来思考。当学生生疑有所进展时,教师再拓开他们的思路,要求他们把阅读的课文与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步步诱导,持之以恒地培养,有质量的问题加以鼓励、表扬,或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大大加强。几乎每篇课文学生都会提出几个有质量的问题,包括对思考与练习的异议;有些课文乍看似乎没有问题,但经过独立思考,学生会提出一连串的令人思索的问题。如学生初学契诃夫的《变色龙》时,提出赫留金说了这么一句话:“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为什么他要有话没话地插上这一句呢?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一会儿脱下大衣,一会儿又穿上大衣呢?整篇文章没有一处提到变色龙,为什么要用“变色龙”做文章的题目呢?文章注释里只说是蜥蜴的一种,皮肤的颜色随着物体的颜色而改变,字典还解释为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伪装的人,课文中明明是第二种意思,为什么编书的人不注解呢?是不是编者故意留给我们思考的呢?事情明明是从人玩狗和狗咬人引起的,为什么只写狗咬人这部分,而人玩狗却一笔带过?等等。问题不停留在词句的表面,材料剪裁、谋篇布局,乃至细节描写都涉及了。学生独立阅读,把问号装进脑子里是思维积极的表现,大大有助于阅读的深入。

2. 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

有些课文,或课文中的有些词句,学生阅读时一晃而过,不觉得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或者是容易发生差错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故意设疑,激发学生思考。比如教《孔乙己》时,我故意设疑,问:“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有的学生一愣,接着笑了,说:“不知道姓和名字,绰号叫‘孔乙己’。”这一“愣”很有好处,学生动脑筋想一想,理解就准确了。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要学生产生疑问,思维积极,教师用问题堵一堵,塞一塞,一堵一塞,学生思维就活跃起来。

3. 抓住矛盾加以展示,激发学生思考

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人们碰到这种情况容易引起思考,学习也如此。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从来不打骂我们”,怎么“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又打了呢?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中骨瘦如柴的女人明明活着,还“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还“漠然望了我一眼”,怎么说“又少了一个”呢?挑起矛盾,让学生思想上碰撞,就能全神贯注地阅读课文,理解词句及文章蕴含的深意。

许多事实强有力地说明: 大部分伟大的发现都应归功于喜欢问“为什么”,生活的智慧常常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善于使读书无疑的学生有疑,有疑才生问,有问才积极思考,追根穷源。

二、辨疑、析疑

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但要不断深入进行,却有赖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逐步展开。教师激疑、生疑后,要注意设置辨疑、析疑的条件与气氛,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比较,分析,判断,推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回答,应该在头脑里立刻进行梳理,分清主、次、轻、重,按一定的顺序巧妙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逐一解决,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寻找答案。教师千万不能因赶进度而丧失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再说,教师不是所有的方面都超过学生,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常常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火花。这种火花是思维进入最佳状态的结晶,教师敏捷地抓住这些火花,把它在全班学生心中点燃,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效果会大大加强,可以说是拨亮一盏灯,照得通屋明。

怎样指导学生辨疑、析疑呢?

1. 注意调动学生“仓库”里的旧知识

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知识小仓库里的知识,使其运转,发挥作用。学生的基础不是零,他们有知识库存,即使是程度差的学生也是如此。温故而知新,启发他们运用旧知识,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藤野先生》一文中描写清朝留学生的丑态时,有“实在标致极了”的句子。为了让学生理解“标致”的含义,要求学生列举与之相关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学生积极性高涨,举出美丽、漂亮、俊俏、婀娜、妩媚、潇洒、丑陋、难看等,讨论句中的“标致”应怎样理解时,有的学生说: 这里是说反话,“丑陋”“难看”不足以表达作者的感情,应该是“恶心”,词的前面附加“实在”,词的后面还要加个“极”,实在恶心到极点,表现了作者对醉生梦死的清朝留学生极端厌恶的感情。在辨疑的过程中,学生感到自己有知识、有力量、有希望,求知欲更旺盛。学生在自己知识仓库中寻找适当的词句时,不仅思维得到锻炼,而且对语言的识别能力大大加强。

2. 灵活地运用各种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从思维的类型看,可以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思维的过程看,可分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要发展学生这些能力,在教学语言文字时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可收到一定的效果。教学中比较的天地十分广阔,古今作品之间、中外作品之间、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间、文章的遣词造句、材料的选择剪裁等,都可以通过比较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进行训练。

教学时可采用纵向比较的方法,促使学生进行垂直思考。古今作品比较,课文中前前后后的比较就属这一类。如教吴晗的《说谦虚》一文,学生对论述的深刻性不易理解,教学时就可采用古今比较的方法促使学生加深认识。一是从课文出发,与《尚书·大禹谟》中的“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进行比较;二是与民间长期流传的“半瓶水晃荡,满瓶水不响”等俗语比较,让学生领悟到“谦受益,满招损”的格言受时间与空间的检验,真理性很强,而作者再来论述这个问题,不是过去认识的重复,而是旧题注新意,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出发,从揭示人们认识规律的高度来论述谦逊的必要性,大大超过古人。这样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一下子深入事物的本质。通过比较,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问——这种老题目有什么值得再谈的,是不是多此一举。

抓住课文关键词句或某些段落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可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如学《孔乙己》时,学生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的生动性容易理解,但在刻画人物中究竟起多大的作用,学生往往理解不了,为此,教师要在培养他们思维深刻性方面导航。阅读时,可采用比较的方法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思想和艺术的内涵,探求作者的艺术匠心,弄清作者思想深刻之处。学《孔乙己》,要求学生不仅注意“排”,而且要找出与它相应的字“摸”,并启发学生辨析: 为何作者此处要把“排”改换为“摸”?对刻画人物精神面貌起怎样的作用?“排”与“摸”同是在咸亨酒店付酒钱的动作,但入木三分地反映出孔乙己处境的变化。“排”,活画出孔乙己冒充斯文的酸腐相;而腿被打折以后,他已够不着柜台台面,无法“排”了,到了欲充斯文而不能的地步。“摸”,用意十分深刻,刻画了孔乙己精神彻底被摧毁的悲惨情状。通过前后比较,学生对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赞叹不已。

教学时也可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也就是说在一个时间平面上同时将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他们思维的广度,培养他们学会比较全面地、具体地分析问题,把握这一事物与那一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同一作家的作品可以进行比较。如学习《有的人》时,引导学生与《论鲁迅》比较,认识同是纪念和评价鲁迅,但体裁、写法、语言等均不同,通过比较,思考问题的广度有所拓展,对作品的个性特征认识得更为清晰。

教学中可经常进行换词换句的练习,对学生语言和思维进行训练。用词的准确性,语句的言简意赅等,常可通过更换比较而显示其耀眼的光芒。如《一件小事》中有这样一个十分精彩的段落:“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作品与学生相距大半个世纪,要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我”内心的感动与觉醒,理解在车夫高尚灵魂感召下自惭形秽的思想感情,困难是大的。我采用了更换关键词句的方法进行比较,分解难点。按观察事物的常规,应该是近大远小,而此处作者用一反常规的视觉形象刻画自己心灵的震动。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要求他们把“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换成比喻句,描绘车夫高大的形象。学生积极动脑筋,以高山、青松、巨人等作喻,但立即又自我否定,领悟到没有一个比喻合适,领悟到此处用喻就把车夫的形象束缚住、限制住了,显示不出他本质的光华。而“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运用了连续摇动的特写镜头,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感染力极强。“榨”也是传神之笔,不仅极言外力之大,而且音调铿锵。

有时还可以进行有无之间的比较。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一句,要求学生阅读时除去“偏要”“横来”“那简直是一定的”,比较用好还是不用好,用了起怎样的作用。通过有无的比较,学生体会到用了这些词和句,笔锋犀利,揭露深刻,剥开法海的伪善面孔,让其卑鄙下劣的灵魂公布于众,语言的表现力极强。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特点,掌握其规律。故而在读写听说能力的训练过程中,把比较的方法用在节骨眼上,学生思维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3. 鼓励创造精神

学生辨疑、析疑时,教师无论如何不能以自己思考问题的范围给学生“画地为牢”,叫学生“就范”。学生思考问题通常有一种习惯性的思路,如怎样根据种种事实下判断,怎样进行分析,进行归纳等。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习惯性思维的羁绊,闪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种种因素,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如教《变色龙》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多变的现象背后掩盖着谄上压下的不变的本质,我以一条波浪曲线和一条直线表述。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波峰波谷不能等距离,前后振幅应有变化,当主人公确实知道那条小狗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巴结拍马的心情更急切了,频率应加速。学生思维的火花令人兴奋,我立即鼓励、表扬,并请他修改黑板上的线条,说明修改的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积极性高涨,七嘴八舌,不断提出修改的意见,读课文,谈看法,课堂上热气腾腾,语言、思维双锻炼。

学生十分可爱,教师要理解他们。他们最感兴趣的不全在长知识,更在于独立开展抽象思维过程本身,也就是喜欢长知识和长智慧相互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常有“吃不饱”的感觉,多半是由于教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缺乏认识,有意无意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起了抑制作用的缘故。

在辨疑、析疑的过程中,特别要重视课堂上的“神来之笔”。因为此时此刻,学生情绪高昂,内心喜悦,求知的欲望倍增,语文能力、认知能力往往超水平发挥,推动教学往纵深发展。

三、重点突破

课堂上常有这种情况: 举手、质疑、辩论常集中在某些学生身上,他们学习得特别主动积极,而有的学生主动性就差些。对他们除须深入了解原因外,要采取重点帮助的办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思考能力是逐步培养的,发表见解的能力是逐步锻炼的。

怎么突破呢?

在难易适度上做文章。教练员训练运动员要善于发挥每个运动员的才能,教师训练学生也是如此,要认清学生的差异,使程度好的、中的、差的,思维敏捷的、迟钝的都开动脑筋,有所进步。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要保护他们的点滴进步,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有难有易,有简单有复杂,高低兼顾。如教《哥白尼》一文时,对哥白尼学说的重大作用设计了三个台阶式的问题启迪各类学生的思维,组织他们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先要求学生找出表现哥白尼的学说对人类思想发生深刻影响的关键词语。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迅速找出,这就是“天翻地覆”。接着要求他们迅速改变词序而不变本意。“地覆天翻”,“翻天覆地”,一般学生都能答上。然后要求学生说明怎样天翻地覆,天动——地动,中等程度的能用完整的语句抓住要点回答。最后要求学生组句,用这个关键词说明哥白尼学说对人类思想发生怎样的深刻影响,这就有了一定的难度了。“哥白尼的学说不只是在科学史上引起空前的革命,而且对人类思想的影响也是极深刻的,深刻到把人类的意识天翻地覆地倒转过来。”设计阶梯式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程度差的学生不仅能当堂积极思考,而且由于给他们指出了攀登的途径,攀登的勇气也就激发出来了。

变换训练的方式,不总是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有时约定不举手,大家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教师指人答。有时可七嘴八舌地答,有时采用轮流答、重复答、跳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的目的都是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转起来。

注意加温。教师教说、帮说,寻找学生优点真心实意地表扬、鼓励。思考能力是逐步养成的,发表见解的能力是逐步练好的,学生每有进步,必予充分肯定。

总之,教师要妥善组织和安排好每一堂课,指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学习语言文字,千万不能依靠灌输与注入。学生在学习中要记住一些知识,但更重要的是理解,托尔斯泰在其教育论文集中说,靠记忆力来掌握未检验过的概括,是破坏思维进程的最大祸害。这一论断是很有道理的。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从来是教育学中一个重要课题。

——《于漪全集 3 语文教育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875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475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59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3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6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0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2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7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86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52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66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29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5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