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语:急中生智是少数,急中失措是常态,欲速则不达,很多事情急不来。对自己说声不要紧,对别人也说声不要紧。多一点自我抉择,而不是期待权威和依赖他人,明确目标,远离“选择恐惧症”。】
- 1 -
现在的大学环境也不淡定了。各种排行榜盛行,尤被关注的莫过于“财富名人榜”,以培养多少政商富豪为骄傲,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招生的资本。其中反映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状况,公众对大学的认知定位,以及社会对“成功”的价值追求。当毕业生们都只关注城市高薪职业,谈资阔论于财富和投资,试问学术精神何以体现?
功利性的排名使然,媒体选秀类节目风潮席卷,相亲交友类节目也在角逐,社会养生话题更是充斥着日常生活。此类种种普遍,与社会转型期的特殊背景直接关联。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社会成员带来了各种压力,人们越来越失去耐心,争前恐后就生怕落后,内心焦虑就不顾实际地跟风,极度地渴望短时间内走红成名、快钱暴富。
跟风现象与焦虑心理折射出了“预先失败”的浮躁心态。在信息爆炸和日益开放的现代,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往往先给自己设置单见浅闻和可能失败的假设,以弱者姿态等待别人意见。在社会学者吉登斯看来,人们做任何活动之前,总要参考或依赖外界的观点来主导自我选择,否则将会无法决断而迷失其中。
人们会因为某些不确定性而产生各种困惑,值得肯定的是,外界的意见或专家的指引可以从中提供有用的信息以节约时间成本。如果人们总习惯如此而不带脑子,难免会成为一件可怕的事。诚信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热点,社交存在风险,不信任无处不在,然而更加讽刺的是,仍然会有这种“预先失败”的自我矛盾之窘境。
- 2 -
在社会转型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焦虑成了现代人的普遍症候。根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社会调查,焦虑已经成为现代中国人的一种生活常态。不确定感和无助感是焦虑的特性,一种不安的情绪基调,常常表现为急切心态和过度担忧。工作节奏的加快,每天面临着各种压力,时间的紧迫感与能力的消耗感牢牢把人套住。
万事要提前,我们好像生活在一个“加急时代”:广告店都立等即取,快递最好是当天就到,航班延误就抓狂愤怒、发表观点火急火燎、看电影是看电影解说、外出就餐不想排队、点餐也要外卖速达、阅读无味深阅读更没兴趣、结婚没有现房就坐立不安……甚至爱情也逃不了“急”,一枚钻戒就闪婚,一言不合就再见。
除了跟风现象,焦虑还表现在社交恐惧、时间焦虑、成功焦虑、教育焦虑、求职焦虑、请假焦虑、脱发焦虑、猝死焦虑、结婚焦虑、买房焦虑、看病焦虑,等等,还包括“我只信仰钱”的金钱焦虑。早在2000年某心理研究所就做了调查,认为转型期青年群体的压力最大。如今19年过去了,青年群体的焦虑程度仍旧最为严重。
青年焦虑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学者葛雅兰指出,在社会焦虑中,身心疾患的人比例激增,青壮年过劳死和忧郁症仅次于癌症的人类杀手。时间管理专家格斯勒就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把健康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特别是心理上的忙碌感所带来的伤害,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那种不休不眠的生活是一种自杀式生活。高压和熬夜让人焦虑,休息不够和持续紧张让人更加焦虑,继而恶性循环。
凡事要赶紧,仿佛唯有客观的财富和充裕时间才能缓解社会焦虑。在传媒发达的今天,网文泛滥。制造焦虑并贩卖用以抵消焦虑的商品或服务,成为很多媒介的盈利手段。青年阶段想要确立自我而形成稳定人格,在这百需待补的特殊时期,贩卖焦虑就容易产生共鸣、获得认同,随之扩散至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场合。
曾经一篇题为《xxxxx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爆文在各平台疯转,有作家就指出看标题都令人感到厌恶。文章在贩卖焦虑,说得严重点,也是在制造恐慌。处在焦虑之中的青年群体,辩证的眼光仍旧不足,主观情绪过急,信息还来不及甄别就片面消化。伴随着思维束缚的危害,反而更加焦虑了。
- 3 -
应当承认转型期在社会发展中的客观性,它是必然阶段。在体制转型和社会形态变迁中,不确定因素很多,既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挑战,还可能是困境或险境。焦虑令人担忧和痛苦,影响身心健康,抑制幸福感,增加陌生感,降低归属感,进而导致心灵孤独感。因此,正确认知社会转型和心理焦虑,提防社会心态的负面性,纠正“财富即成功”的错误价值观,就显得格外重要。
多一点自我抉择,而不是期待权威和依赖他人,明确目标,远离“选择恐惧症”。如果一直秉持“随大流总不会错”的想法,其结果必然是平庸的跟随、盲目的复制、可怕的同化。对各类信息若不加甄别就急于取信,其结果必然是理性的思考缺乏、文化的个性丧失、人生的遗憾难挽。如果总强调成功案例的思想不改,那就997不睡觉好了,也顺带和爱人分个手,以加速早日成功。
面对饭局、熬夜、上级,如果没有理性的主见和拒绝的勇气,始终会被牵着鼻子走,低声下气地活着,被压力搞得喘不过气。忙得只知任务,身处担忧顾虑之中,不都怕死了。急中生智是少数,急中失措是常态,欲速则不达,很多事情急不来。教育学者王崇风说,急事和险境多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无法选择回避,但是遇急不急、泰然处之,是能通过提高心理素质和全面修养做到的。
人生在世很多事,觉得要紧就要紧,觉得不要紧那就不要紧。生活本该简单从容,饱含深情和微笑,城市里却焦灼戒备,争名逐利。喊了“回归”好些年,依旧浮躁静不下来,忍不了朴素的生活,更做不到不迁怒于他人。面对消极的社会心态,能够与之抗衡的,唯有温暖,而这温暖,就藏在从容的慢中。如徐志摩先生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淡然处之,从容不迫。用力别太猛,尽力就好。
慢下来的时光,有品质的生活。要吃早餐少熬夜,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生活能给人安全感。还要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心情。凡事迫于外界淫威和压力,对身心总是不好的。遇事不急处世不躁,对自己说声不要紧,对别人也说声不要紧。不要紧,是人生该有的态度。别总是按快进键,那样会很快到头的。
【关注“翙尘思考录”:文化领域创作者,专注成长的思考,帮助你找到真实的自己,明白人生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