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之四——孝

 

如果每件事,每种神态,每个动作,每个表情甚至每种情绪,都能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去解读,人生将会减少很多烦恼。

今天,我们从家庭成员身份角色的信息中,了解一些家和万事兴的因素,比如孝慈仁爱。

对父母为孝,对子女为慈,对自己为仁,对夫妻为爱。

当代多是三代同堂,显有四世同堂的乐事,但是无论是三代还是四世,除了孩子,每个人在家中至少担任过两种角色:夫妻关系中的角色,以及为人父母或子女;更有同时担任三种角色的中年人。

人到中年生活不易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如果不能在众多角色中转换自如,生活或许就会混乱不堪。

首先,我们为人子女,

后来,我们找到另一半组成家庭,

最后,我们为人父母。

这些在家中的角色,我们做好了吗?

首先是孝,大多解释为“孝顺”,从字形看体现的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本义为尽心奉养并尊敬父母。在《论语》《三字经》等经典中也对孝有比较易懂的解释。

每个人出生即为人子女,无论父母是否尽到了法律规定的抚养义务,不可否认的是:是他们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他们赋予了我们生命,是他们让我们有了一个看见世界的机会。无论他们是否欢迎我们,是否对我们好,仅仅因为给予了我们生命这一点,我们都要心存感恩。如果连生命都没有,你还会有喜怒哀乐,你还能体会世间百态吗?

或许有些人会怨恨父母带自己来这个世界却又对自己不好,可是谁也没有义务一定对谁好,如果真的像自然大道一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或者像一些不养育后代的昆虫,难道都要埋怨吗?

虽然人和动物有区别,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法律是建立在人文社会的基础上的,它可以约束人类,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怎样才算“孝”?

其实“孝顺”,更多在于“顺”,如果能顺从父母的心意,让他们安心,自然身体康健。

但是,顺,并非遵从父母的每一句话,更深刻的理解是“顺於道,顺天之经;循於伦,循地之义”,比如父母说希望艳阳高照时立即下雨,你能做到吗?做不到就是不孝吗?所以,古语也有“愚孝”一词,就是父母所言皆顺,无论是否符合大道或规律。

如果父母的想法不切实际或者不符合常理,就应该用“和”的方法沟通,“孝”“和”并存。人的年纪越大,想法越多,与父母的意见不和也越多,如果父母太过干涉子女的生活,是让家庭、生活更和谐的方式吗?

下一次,我们一同学习为人父母的第一课——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