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一部反应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社会风俗的长篇小说。在当时这部小说被各国列为禁书,社会上也曾流传着“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彦语,可见其在心理深度上的挖掘远远超出同代作家。这是一部经过时间洗礼而存留下来的作品,其所反映的一切也仍值得如今的我们深思。

        主人公于连是一个聪明,有自尊的人,凭借着惊人的好记忆把一本拉丁文《圣经》背下来而轰动全城。但他的才华并没有得到家人的认可,经常遭到父亲和两个哥哥的打骂。可他不为所动,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把拿破仑和卢梭当做自己的精神偶像。但时代不同,那是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封建贵族阶级专制的时候,这样的一个有志青年又该如何打破传统,从而来达成自己的理想呢?

        于连开始不择手段来达成自己想要得目的。他应聘了市长家的家庭教师负责教育三个儿子,因为误会觉得市长夫人瞧不起自己,让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伤害勾搭了市长夫人,并为自己低贱的家庭教师这份职业找到借口——爱情。而后在事情败露之后逃到神学院,在院长的推荐下为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担任秘书。是啊,于连还是渴望可以到更高的阶层去的,在担任秘书期间,他出色的完成工作,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很快,他让人们忘记了他曾经也是一名土气的小城青年,如当时的上流社会一般,他也成为了一名花花公子。并且与玛帝尔德有了私情。原本达到了人生巅峰的他,却因为一封告密信,被判了死刑,了却此生。

        这是于连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在于连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分别是市长夫人以及侯爵的女儿玛帝尔德。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更喜欢市长夫人。她单纯善良,不屑市长庸俗之气,不认可市长的金钱,权利,认为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是绅士的,有才华的。也正是因此,她爱上了于连。甚至在于连锒铛入狱的时候,不畏世俗的眼光,为他奔波劳累,后来也得到了于连的谅解。而玛帝尔德,我是不那么喜欢的。她骄傲而藐视比她地位低的人,虽崇尚爱情但却胆小懦弱,一旦发现于连对她是有真感情的,便侮辱谩骂。但这又为尝不是那个时代扭曲的缩影。

        也许有人认为于连自私,为了野心不择手段,这是罪有应得。可这又何尝不是他为打破封建贵族阶级专制的一种抗议呢。在那时的法国,从小城,省城,再到京城,无一不反应着当时资产阶级丑恶的嘴脸,以及贫民的精神面貌。在最后的审判阶段,于连放弃了申诉。此时的他已经清醒了下来,也没有了野心。放眼望去,此时坐在下面看台中的没有一位是贫民,都是贵族,教会,甚至是以前的同事,朋友……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曾这样说过。可是对于连来说他的那个时代没有阳光,只有黑暗,或许只有当他身处于如今的时代他的聪明才智才有发挥的余地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棠的推荐下,在春节期间有幸把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拜读完。这本书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几乎与巴尔扎克比肩的地...
    simoo阅读 956评论 0 5
  • 《我的读书笔记》目录 于连是小说《红与黑》里的悲剧人物,他在即将飞黄腾达的时候因为一封揭发信身败名裂。他一怒之下抢...
    潇湘月明阅读 4,307评论 10 17
  • 转录一篇我自己认可的读后感 关于于连还有他的爱情 读罢郭冠尧译本的司汤达《红与黑》,过多关于红黑之间的象征和矛盾就...
    海阔天空下的农民阅读 755评论 0 2
  •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
    贾佳颖阅读 254评论 0 1
  •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
    司净鑫阅读 43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