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泼水节摄影采风活动之余,我还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们还驱车去到中缅边境玩。在此过程中我见识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傣族是一个全民信仰佛教的少数民族,越大街可见身穿黄色袈裟的僧人。这里佛寺建筑随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还建有佛塔。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东,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中堂较高,南北两侧递减,交错起落。屋顶使用长方形片瓦,瓦尾钩在平形的竹制横椽之上。屋顶正脊及檐面之间的戗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种瓦饰。傣族男性一生都要出家一次,如同入学读书,时间可长可短,时间越长学历越高。傣族信仰的是小乘佛教,清规戒律没那么多,街上每每看到小和尚与小姑娘一起玩耍。
我们租了一辆面包车去中缅边境的打洛,车很破旧,破洞钻进来的尘土把我们染成了小黄人。由于办了边防证,可以进入了一个中缅边民自由来往的边界地区,我们来到缅甸人的村子。虽然当时西双版纳并不富裕,但缅甸那边比我们穷,只能走私一些化妆品。傣族民风纯朴,可以夜不闭户,也许没啥可偷的,这里唯一的犯罪就是贩毒。傣族民居是竹楼,是中国现存最典型的干栏式建筑,造型古雅别致,住在里面清凉舒爽。但缅甸这边村民住的却是木楼。在边界我们还看到缅共游击队(那时中国还输出革命,据说他们跟政府军打不过就会跑到中国境内躲避),我们跟这些稚气未脱小游击队员合影,体会一下到战争与和平的对比。
为了赶路大家都没吃什么,谁知回程时那辆破车跑不动了,上山时我们都要下来走,让它轻装爬坡,下山时我们再坐上车。到下一座山也是如此,这样走走坐坐我们走到了大半夜。此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除了两个人之外大家都饿坏了,一哥们一大早很英明的吃了一碗米线,此时他在山路上欢乐的唱着歌呢。而我则备了两块巧克力,还真能压饥。野外旅行提示:必备巧克力!到了下半夜我们终于走到寨子,这帮饿鬼们对着饭店老板直嚷嚷:把你们店的鸡都杀了!西双版纳山间的夜半歌声也是一段难忘的记忆,它和下面这些美丽的画面一起唤起我美妙的回忆。
泼水节结束,大多数人再到瑞丽、大理等地采风,我们四个人则要赶回来上班。西双版纳到到昆明的山路甚为险峻,汽车终日在盘山公路上奔跑,看着车窗外那深不可测的峡谷,我想以后再难走的路我也不怕了。途中夜宿普洱,我才知道其实普洱本身是不产茶的,它只是云南茶叶的集散地,从这里销售出去的茶叶都冠以普洱茶。广东人吃不惯辣椒,于是我们自己动手做饭,店里的鸡10块钱一只随便捉,加上一些蔬菜,总共花费13块钱让我们四个人吃不了兜着走,真便宜!如今西双版纳已有国际机场,火车站也在建,希望它会变得更好更美!我也希望能够再访版纳,再疯狂地泼一次水,再看看那美丽的傣家女。
自《泼水节的回忆(上)》发布之后发现了一件奇妙的事情。下图是1990年我在西双版纳泼水节釆风时拍摄的,20多年右边哪个小姑娘已长大成人。她在微信群我的游记中认出了自己,恰好我们又在同一群里。
她叫玉应罕,现在是西双版纳电视台的傣语节目主持人,变化的是岁月,不变的是笑容。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让陌生人变成熟人,真希望有机会再回到美丽的西双版纳,会一会我的摄影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