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加2025年鸟窝超级写文pk赛,第二轮淘汰赛:“年轻,并且有两条腿。——弋舟”


醒来前的半小时,宋茜瑶感觉自己一直浮浮沉沉的,像是在海面上漂流,四周有连绵不断的群山在逼近;一会又像是身在一艘大船上,船上有无数的人,她正站在船头,乘风破浪,船头溅起无数白色浪花;一会又像是站在马路上,路边两侧都是海水,不断涌来,马路像一条银带,弯曲着,扭动着,她摇摇摆摆站立不稳……

梦境像放电影一般,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切换,不知道换了多少个镜头,她突然就醒来了。

室内亮着灯,她脸上露出了些许茫然的神情,一时想不起来自己这是在哪里?脑子空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原来她这是来S市出差了。

本来昨天下午的飞机回宁市的,却碰上S市暴雨,在候机室坐了两小时。好不容易可以登机了,又在飞机上坐了四小时,最终还是因交通管制,机场安排去酒店休息,起飞时间另定。

宋茜瑶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退休整十年。自退休那天起,她就开始折腾起来。

其实,很久以前,大概就是临退休前那几年吧,她就有了“退休后我要干什么?”这个问题,它已经在她脑海里悄无声息地萦绕了很久。

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想法一旦形成,执念就越来越顽固了。这十年她把执念当做折腾的筹码,历经无数风雨,目前正无可置疑地仍在进行中。

不知不觉间,她已经变成了全国各地到处跑的“女强人”。

刚开始那几年,她先是在淘宝开网店,然后投资域名,接着做B2B、O2O,后来做过网站、APP、移动商城等,她跑过全国不少城市寻找合作机会、拉风头、参加路演等,跌倒了一次又一次,大把大把的钱投入打水漂,可以说,那几年她几乎以惨败收场。

一度想过要放弃了,主要是家里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亲戚朋友的反对,一开始他们就说:“你多大岁数了,何苦要这么折腾?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能跟年轻人比?你是做这块的料吗?天真!”

话糙理不糙,她确实不是做这块料,但她坚信只要坚持,这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

她也知道劝她收手的个个都是出于好心。但她更明白他们一半是好心,一半是不相信她。

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她还真去特意照了镜子:镜子里出现的女人,确实不年轻了,头发白了,眼睛花了,额头像被谁拿刀刻了几道深浅不一的皱纹。

可在她的意识里,这些细节只是“老去”的表象,顶多算是表层的感官。她觉得她的心理年龄是年轻的。

“年轻,并且有两条腿”。

“一个人走,也要带着光。”

这种偏执的思维方式也许来自她的职业。退休前,她在一所小学里当语文老师,尽管她教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但这并不妨碍她有敏锐的偏执的思维方式。

林徽因说过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可太阳不会为谁停留。有些事情,今天不做,明天不做,这辈子你就再也不会去做。最珍贵的从来不在 “以后”,而在 “当下”。

她的人生还缺少点什么,她自己最清楚,她不服老。

“老”是怎么回事呢?她曾经在退休前日思夜想,绞尽脑汁做着老去的功课。

是像楼下的张妈,天刚亮就去买菜,急匆匆回家来给一家人做早餐,送孙子上学,再回家来打扫房间,准备午饭,看着时间担心错过接孙子放学。再伺候一家人吃完午饭,收拾完送孙子上学,又得想着晚上一家子吃什么,东整整西摸摸,差点错过接孙子放学。回来再忙着准备晚饭。一天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

还是像楼上的赵阿姨一样和老伴全世界去旅游?

亦或是和老年大学那帮人一起去疯、去跳、去唱,开心玩乐。

要是这样老去,确实是颐享天年了,也挺不错。

但那些都不是她的兴趣爱好。

她的爱好是捣鼓电脑,喜欢新生事物。电脑刚兴起时,单位里、亲戚朋友间,她是第一个买电脑。单位要做课件、PPT、网站,全校集中培训,她不需要人教,自己一上手就会,很快成了除计算机专业老师外的业余计算机老师。

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上了年纪的老教师,做课件、PPT碰到困难都会来请教她。也算是小有名气的才女。

要退休了,表示老了,她好像并不甘心就这么老去:我至少还有二十年才会停下脚步。

这么一想,她不免要梳理一番自己的生活,但生活本身却并不足以给出她所认可的答案,那无外乎就是由“白了头、满脸皱纹、老眼昏花,两条腿不利索、这个病那个病找上门”这样的碎片般的材料构成的浅显的表象。而她,需要的则是一个本质性的结论。

或许是她的前半生过得过于平静无波了,跟外面的柏油马路一样平坦,和三四月阳光一样和煦。上班下班,两点一线,三十几年几乎没什么变化。

当然,有时也会来场雨,但雨过天晴,阳光依然是和煦的;偶尔又会和爱喝酒,多应酬的丈夫闹闹脾气,也不是什么大事,就像刮过一阵风,顶多吹落几片树叶,飘飘悠悠从她耳边掠过,不会在她心里留下其他什么痕迹。

半百已过,日子像被磨得光滑的鹅卵石,少了年轻时的棱角,却多了份沉甸甸的人生感悟。

所以,她罔顾白了的头发和花了的眼睛,以及她额头上那像是谁专门用刀子刻意雕琢出来的皱纹,退休就开始了折腾。

家里人自然是不赞成的,后来她就干脆谁也不告诉,私下里偷偷一个人折腾,这一折腾就是十年。


“阿姨,我们要起床去机场了。”

和宋茜瑶住一个房间的姑娘起来了,她一边梳头一边叫着还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但却睁着眼的她。

“哦,好,姑娘,谢谢提醒。”宋茜瑶这才起来,整理了下头发,看看时间才四点。

“飞机几点起飞?”她边走去洗手间洗漱,边问姑娘。

“通知的好像是五点二十。阿姨,您是来S市探亲的吗?还是回家去?”一起过了一个晚上,姑娘挺自来熟地问她。

“不是,来出差的。”宋茜瑶昂首说,她从洗手间出来,观察姑娘的反应。

果然,姑娘整理包包的手停顿了一下,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不过瞬间又恢复到笑脸:“阿姨,您太厉害了,还没退休呢?”言下之意宋茜瑶心知肚明。

“嘿,单位里哪能不退休呢,是自己瞎折腾呢。”宋茜瑶很满意她的反应,这才是正常的么,她不想看见人家露出虚假的表情来,看是称赞,实则轻视。

“阿姨,我很敬佩您呢!”姑娘情商挺高,说的话似乎也很真诚。

“敬佩我啥?我也只是觉得闲下来了就老了。不能让自己闲着。”这下宋茜瑶反而觉得不好意思了。

“3251的客人,准备上车了!”外面有人敲门,两人收了话题就出门了。

宋茜瑶跟着大家坐机场接送的车再次来到机场。不多时,人们陆续登机,宋茜瑶找到自己座位,同座竟然又是那位姑娘。

“阿姨好,我们好有缘呢!”姑娘热情地和她打招呼。

“是啊,真是有缘,姑娘这是去哪?回家还是去旅游?”既然这么有缘,宋茜瑶就也问了一嘴。

“阿姨,我是港城人,在赌城那边开了家旅行社兼酒店,这次是去宁市对接项目。”姑娘说着,打开手机,“阿姨我们加个微信吧,来港城玩,找我,给您当向导,我叫黎银辛。”

宋茜瑶若有所思,笑了:“原来小黎也是出差呢,开旅行社和酒店?年轻真好,无惧无畏,勇往直前,什么都能做,也有试错的底气!”

“阿姨,您可别笑话我了,我都三十多了,也不年轻了。闯荡了十年,也经历过不少坎坷,如今才有一点起色呢。”

“是啊,创业确实不容易。”听这话宋茜瑶深有感触。

飞机开始滑翔,不一会呼啸着直冲云端。现在才凌晨五点三十分,从机舱口望去,天空如墨般漆黑,看不见一点亮光。

小黎从飞机升空就开始闭目休息。

宋茜瑶此刻却毫无睡意。

空姐送来茶水,她要了杯咖啡。

思绪纷至沓来,年轻的黎银辛开旅行社,经营酒店,十年才有了起色,自己的公司,也有十年了,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有起色。

创业真的不容易啊!

这次她来S市成功融资五千万,投资公司对她的项目很看好,这个项目她已经在本地落地成功,那是她花了十年时间才有的成就。

这几年,本地社区群众生活服务基本都依托她公司开发的平台进行。本次融资,她是想把这个项目推向全国。经过层层筛选,她看中了S市这家投资公司,他们背后有强大的资本后台。

在合同还没签之前,她确实很忐忑,生怕像前几年那样,也是些不靠谱的公司,给她下套,这次她很谨慎,做了许多功课。

成功融资,公司财务打电话给她,第一笔款项五百万已经到账,她才终于松了口气。

十年前,她刚退休,正赶上互联网发展呈现出蓬勃态势,在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应用普及等多方面都有显著进展。

恰巧宋茜瑶能与时俱进,对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对互联网更热爱,于是就头脑一热,一头扑了进去。

要说没见过大世面,又整天跟小学生打交道的女人,特天真,特纯粹,没被太多复杂的人和事磨出棱角,也没去多想这社会有多复杂,互联网的水又有多深,里边藏着多少弯弯绕绕。

她只知道互联网是今后的趋势,而且这趋势会势不可挡。

那时候的她,和现在相比确实还年轻。

她在电脑上浏览网页,那些新鲜的词让她热血沸腾:“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层面的重大举措,鼓励各行各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开启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响亮的口号呀,这不是为我宋茜瑶量身定制的么?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总数为1636万,成为全球注册保有量第一的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

她初次知道了“域名”的概念。以至于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通电话,说邀请她参加本地区互联网大会。

宋茜瑶一听互联网大会,心想:这股东风这么快就刮到咱们这个小城市了?参加,必须参加!

她是不带一点犹豫就答应了,按照规定时间还提早二十分钟到了会场。

会场地址在本地最高档的酒店宴会厅,会场播放着音乐,里面一排排座位,上面都铺着红桌布,桌上摆着矿泉水,笔记本,地面铺着红地毯,会场四周靠墙壁都摆满个人和企业简介。

“搞这么大阵仗,会场布置这么高大上,这是开会还是迎宾呢?”宋茜瑶看着身穿统一职业套装的年轻男女热情地迎接着每一位来宾,不厌其烦地陪着他们到座位上落座。

他们热情得似乎有些过头,反而让她觉得心里有点发怵。


会上,主持人介绍了几个很厉害的互联网大佬,讲了互联网发展趋势,这跟宋茜瑶了解到的差不多,他们讲解得更有理有据,更详尽,还有各种案例、成绩展示等。

接着上来演讲的是一位中年人,听主持人介绍在互联网上很有建树,很有名,他说: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持续繁荣,移动端交易额不断增长,线上购物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方式。

这让宋茜瑶茅塞顿开,对呀,做电子商务,肯定可以。

接下来会议开始讲域名,以及域名注册的重要性和唯一性。他们讲得深入浅出,又有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为引导目标,很快接下来就进入了抢占域名环节。

宋茜瑶发现好多人对于域名还一知半解,却在这些年轻服务员的引导下,在会场整体氛围感染下,一个个像提线木偶般上去抢了属于自己的域名。主席台旁边pos机不停“滴滴”刷着。宋茜瑶自然也成了其中的一名投资者。

当时她还激动地想着终于拥有了一个自己的域名,进军互联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后来才知道,这种抢注的域名,化了几万元,其实是不值钱的,因为你根本不可能会去用。

对于企业而言,抢占相关域名有助于保护自身品牌,防止竞争对手抢注相似域名,避免消费者混淆,维护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

可在这些人洗脑下,说投资者通过抢占具有商业价值的域名,再转卖给有需求的企业或个人,可获取高额利润 。

而且说什么提前抢占域名可享受市场增长带来的价值提升 。

大家都蒙在鼓里,他们是在懵懂状态下,花了钱注册了域名。

宋茜瑶在后来跑了不少网络公司,了解到部分域名价格虚高,且中国域名市场应用率低,不足18%,许多域名未被实际使用,随着市场降温,域名价值大幅缩水 。也就是说,大家注册的域名根本没什么用,包括宋茜瑶自己注册的,到最后也一文不值。

跌了这一跤,宋茜瑶反思后觉得自己盲目了,但注册的域名并不是没有用,可以用于制作网站。后来她才知道自己只是懂了些互联网皮毛,想要做出正规的网站哪有那么简单。

那些制作网页的像WordPress、Wix、凡科、搜狐快站等,它们只是提供现成的模板,操作简单,只需拖拽组件、填写内容,甚至不用写代码,几个小时就能做出一个基础网站。这种网站做出了有什么用?除了给自己做个人博客、简单的展示页外,没多大用处。

做大型平台需要涉及代码开发HTML、CSS、JavaScript、后端语言等、服务器配置、数据库设计等,还得考虑安全性、兼容性等问题,这就需要专业知识。

她想做商城,只能借助科技公司,出钱让他们做。就这样她又陷进了科技公司的各种套路。

一步步折腾,一步步陷入泥坑。最后,B2B、O2O还没做成,被薅去了大笔钱,积蓄全部花光,她已经动弹不了了。

她向闺蜜借了十万。

拿着这笔钱,宋茜瑶去了沪市,到了位于开发区科技园的银辉科技有限公司。那个公司的总监小周是她十多年前的学生,这孩子每逢过年过节,时不时会约上几位学生一起来探望她。

今年过年,他又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家了。宋茜瑶也就和他们谈起了她退休后做互联网被坑的事,说投的钱连水花都没溅起一朵。

小周一听连忙说:“老师,您去的一定是那些不靠谱的网络公司,他们都是骗钱的。我就在沪市科技公司上班,我们是正规公司,您有什么需要找我就好。”

宋茜瑶就直接找到小周公司。小周热情招待她,并给予最诚恳的建议。

他说:“我们可以做电子商务,现在电脑上的网站没多少人会用,移动APP进入精细化运营,整合多个功能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我们做移动端商城,完了我们可以进行路演,找风头融资,他们最喜欢投资互联网领域,特别是电子商务一类的,是他们看好的项目。我们经过几轮融资,公司就可以上市。”

这位学生给她画了一个大饼,宋茜瑶顿时信心满满。回来后宋茜瑶正式注册了公司,一开始全权委托他们运营、维护。

宋茜瑶只能逆风前行,她已经没有回头路了。资金不够,她咬咬牙,通过熟人介绍借了两分利息的高利贷。

她觉得这次找到了一个靠谱的网络公司,人家给她做的商城APP,宋茜瑶很满意。

APP在应用市场成功上架,她开始去全国各地招商、找厂家,拉商家。入驻APP的厂家、商家由原来收费两万,减到一万、五千,最后免费入驻。

互联网发展是何等的快,不久移动互联网红利消退,宋茜瑶还没有融资成功,APP商城也没有预期效果那么理想,赚的钱也足够维持商城维护。

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模式瓶颈等这些让宋茜瑶焦头烂额了。


这天她来B市参加路演。会后她更加迷茫,这会场几百个人都是来参加融资的,投资专家就这么几个人,对接的人匆匆几句就可以把你的项目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项目好的,可以得到对接人的肯定,肯定后也是一句:“我们需要考察、尽调,请耐心等待。”谁知道有没有后续?

宋茜瑶走在陌生的城市街头,找到一家银行,站在ATM机前发呆。她现在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吗?

B市十二月是最寒冷的季节,屋内有暖气,不觉得冷,可外面却冷得刺骨。

没有办法,她只好给弟弟打电话,谎称出来玩钱包被偷了,让他给她转一笔钱。宋茜瑶这才买了火车票回了家。

火车上,拥挤的过道都是人,有站着的,席地而坐的,满地都是行李。好在宋茜瑶买的是卧铺。

格子铺对面是一位七十多岁模样的老人,听他和儿子打电话也是出来参加路演的。

宋茜瑶主动和他聊了起来,他告诉她姓董,今年73岁。原来经营一家贸易公司,生意不好做,转行做电子商务,跟她一样也是来融资的。

看吧,人家七十多岁了,依然在路上奔跑,自己才六十岁,还有什么理由不跑的。

年轻,并且有两条腿。继续前行,不能停息!

时间到了17年,忽然出现了微信小程序,就像是平地起惊雷。各个商家可以直接在微信上做小程序开店铺,不需要再来入驻你的APP。而且用户可通过二维码、搜索等方式体验小程序提供的服务 。

宋茜瑶这才后知后觉地感叹:这科技发展真是太快啦!

家里的积蓄已经全部被她掏空,还欠下一大笔债。这就是她折腾的后果,她确实不是做这块的料!

就此收手吧?现在收手还来得及,有个声音在耳边呐喊。

谁天生是做这块的料,谁天生是创业的人才,还不是全靠拼搏?我有敢拼搏的勇气,这就够了!另外一个声音在反驳!

她还是不服输,决定重头再来过,她明白:互联网发展再快,终究还是要接地上的气,资金不够拿房子抵押向银行贷款。她重新写了项目书,策划了新的方案,准备自己招程序员,一边继续找风头融资,现在只有依靠资本才能有希望让自己活起来。就当是死马当活马医吧。

就在宋茜瑶准备再次出发时,接到了闺蜜郝嘉瑾的电话,把她约了出去。

两人坐在本地最大的商场五楼“原汁原味”家常菜馆里,点了四个菜,边吃边聊。

两个人相识源于老师与家长的关系。郝嘉瑾的女儿是她的学生,后来两人联系多了,觉得聊得来、投缘,尤其是郝嘉瑾为人热情,也帮过她不少忙。

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后来宋茜瑶退休了,两人关系才走得淡了些,加上这两年宋茜瑶忙自己的事,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的次数就少了。

宋茜瑶知道,这次她约自己肯定有事。果然吃完饭,两人坐着闲聊,郝嘉瑾说她买新房了,已经付好了首付。

她并没说让她还钱,只是说:“人家刚毕业的大学生想创业都难,你一老太婆别整天想着这码事,不要再自不量力了。

反正,你和你老公感情也不合。干脆把房子卖了吧,该旅游去旅游,该玩去玩。把债还清了,颐享天年不香吗?”

言下之意宋茜瑶自然是懂的,但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好的,我会考虑的!我这老公确实没用,这些年我之所以没提出离婚,是因为女儿还没结婚。”宋茜瑶说,要卖房子,自己偷摸还在折腾的事必然又要瞒不住。

最主要的是她觉得对不起女儿。

想到女儿,她更是觉得口中满是苦涩的滋味。

她女儿很出色,再有一年就研究生毕业,她还想出国读博,她也答应过她。现在别说让她出国读博,就连给她准备好的嫁妆都陪进去了。

她和丈夫的关系,更是一言难尽。她和丈夫鲁佑明不是自由恋爱结合的,是她母亲看上他,撮合他们的。母亲觉得他从农村出来,人敦厚实在又能干,是持家生活的好人选。

殊不知人是会变的,后来随着他在公司升职加薪,慢慢往上爬,还会是原来的那个他吗?

当时宋茜瑶也反抗过,只是最终还是在父母“都是为你好”的劝说下妥协了。

可强扭的瓜终究是不甜的,宋茜瑶的婚姻最终应验了这句话。婚后两人除了相敬如宾,还是相敬如宾。对宋茜瑶来说“爱情”、“甜蜜”这种词汇跟她不沾边。

不过这样的婚姻也有好处,就是家里不会像左邻右舍那样常常会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有了女儿以后,宋茜瑶的心思全在她身上,鲁佑明对女儿也疼爱,但他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

总是借口公司忙,基本上不着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宋茜瑶早就是“寡妇”一个,有老公跟没老公一样,什么都指望不上他。

但工资他每月按时会给她,她也懒得管他回不回家。两人加起来的工资富养一个女儿是绰绰有余,那时让女儿出国也不是问题。

现在是时候要解决夫妻问题和财产问题了,她得和鲁佑明协商,他应该也不想这么拖着。


和郝嘉瑾分开后,宋茜瑶变得很烦躁,她站在自家阳台,仰头看天空,群星璀璨,低头俯视,万家灯火。

外面太热,晚上好像更甚。地面蓄积了一天的阳光热源开始蒸腾。暑气弥散,像是黑夜对白昼的疯狂反击。

热气扑面而来,宋茜瑶只好回到屋子里。

看着熟悉的屋子,迄今为止,她已经在这个家里生活了二十年了,刚跟鲁佑明结婚时,他一个农村出来的,一穷二白,到处租房子。后来她单位分了房,没过几年又自己换了这套大房子。没什么意外的话,这个家就不再属于她了。

怪谁呢?现在后悔了吧?那个声音又响起,在耳边质问她。“不,我不后悔!”她喃喃自语,却没有一丝底气。

开始一腔热血想在互联网闯出一片天地,可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她一直在反思,到底哪里出错了,真是因为自己不再年轻了,还是自己不适合做互联网项目?

她想起了火车上那个董老板,和她一样,一次次失败了也没有妥协,依然信心满满地在路上,可他岁数比她大多了。

又想起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的一个传奇性人物吴胜明。80年代,吴胜明曾是千万富翁,后因走私入狱。

2003年,71岁的她出狱时穷困潦倒,以打扫厕所为生。但她并未放弃,而是决定种植葡萄园,天天研学种植技术,一个人承担挂葡萄藤、施肥、采摘等工作。最终,她的产业遍布种植业、养殖业、餐厅、酒店等,83岁时再次成为千万富豪。

多励志的案例呀!当然,宋茜瑶也没想过自己能成为千万富婆,她只想让自己过得充实,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闯荡一番,让自己发光发热。

互联网的浪太大,她那点热血像纸船,没等驶远就被浪头拍得散架。

路总是自己走出来的。寂静的夜里,她一边想着一边坐在电脑前不停做着数据分析、研究、比较,仔细修改自己项目计划书。

她知道自己不能太急着想要结果,以至于急到没耐心等风来,而是硬着头皮去触碰暗礁。

天快亮时,她在电脑上敲下一行字:“闯天地不一定得是惊雷,也可以是细水长流的韧劲。”

她心里已经有了底,无论做什么,必须要有根基,要有精准的市场洞察力,去捕捉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或潜在趋势。我的APP可以从本地服务开始做起。

61岁那年,宋茜瑶和鲁佑明离婚了,因为她抓住了他出轨的证据,他净身出户。她卖了房子,还了部分债务。这个有名无实的家终于散了。

她依旧砥砺前行。

这时,空姐的声音响:“各位旅客,我们的飞机即将降落在宁市机场……”

宋茜瑶的思绪被打断。她转头看向机舱外,从舷窗望出去,云在下面铺成无垠的棉絮。乳白与淡金在边缘晕染,阳光穿过云絮,纹路被照得透亮,像极了刚出炉的千层酥,轻轻一碰就会簌簌掉渣。

云层之下是人间,云层之上是苍穹。此刻,宋茜瑶只觉得自己是天地间一粒轻盈的尘埃,被托在这片柔软的白里,静静飘向远方。

这时旁边的黎银辛也醒了:“阿姨,到了吗?”

“是的。飞机开始降落了,看你睡了快两个小时了。是不是很疲惫?”

黎银辛揉了揉眼睛,视线还带着点刚睡醒的朦胧,往舷窗外瞥了一眼。云层正被机身穿透,像被撕开一道柔软的口子,底下的城市轮廓渐渐清晰,马路像银线般缠绕着楼群。

“可不是嘛,”她打了个哈欠,语气里带着点自嘲的笑意,“前阵子为了谈个合作,三天飞了四个城市,每天就睡三四个小时。客户那边要求多,团队里又有新人跟不上节奏,里外都得盯着,感觉自己就是个陀螺,不停地转。”

她伸手理了理微乱的头发,指尖划过略显疲惫的眼:“有时候半夜回酒店,看着窗外的灯红酒绿,都想干脆躺平算了。但转头想想,自己选的路,咬着牙也得往前走不是?”

舷窗外的楼宇更清晰了些,飞机正一点点贴近地面,黎银辛的声音里褪去了刚醒的慵懒,多了点轻描淡写的坚韧。

是啊,宋茜瑶想,这个世界,无论哪个行业,多大岁数,想干点事的,都不容易,都是这么咬着牙挺过来的。


下了飞机,宋茜瑶开了手机,有不少信息进来。

除了来接自己的司机小陈,大部分都是家里人的电话和信息。自从后来瞒着家人又开始折腾,到卖了房子,离了婚,变成穷困潦倒的单身狗,他们就开始盯着她不放了,生怕她一个人再有什么变故。

弟弟说:“你要折腾可以,外面欠的高利贷还有多少,我们都给你还上,但你无论做什么,去哪里,干什么去,都必须和我报备。”

妹妹也说:“对,互联网这块我不懂,但知道如果能成,也是不错的,以后你要出去,我陪你。”

她知道他们是怕她再跌倒,怕她这个“离经叛道”的姐姐把自己折腾得彻底爬不起来。

想起她决定把房子卖掉的时候,妹妹在电话里哭着说:“姐,你好好的日子不过,是疯了吗?”

弟弟在家族群里发了长长一段,字字都是“你会后悔的”。

可现在,那些尖锐的话都变成了软乎乎的托底——哪怕知道她不到黄河心不死,哪怕觉得她荒唐,最后还是把她往他们的翅膀底下揽。

宋茜瑶很感激家人的帮助和不离不弃,没有他们的支持,可能,她真的很难翻身。

那时候的她,放弃了退休后的舒适生活,结果让自己过得不如意,落魄得无家可归,被外人耻笑“脑子不正常”,但她依然想为自己而活。

机场外,宋茜瑶热情地邀请黎银辛办完事找她,她带她好好享受下当地美食。

黎银辛开心地连连答应,两人热情握手道别。

汽车很快融入车流中。小陈说:“宋总,下午电视台要采访您,小卢正在准备材料,她让我跟您说一声。”

宋茜瑶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敲了敲,窗外掠过的街景熟悉又陌生。几年前她还在这条路上一家店一家店做宣传,邀请老板入驻自己的商城,如今车窗外闪过的LED屏上,正循环播放着她公司的服务广告。

“知道了。”她对小陈点头,声音里听不出太多波澜。

车玻璃上映着她的影子,一身剪裁得体的米白色西装,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为了省几块钱打车费、在烈日下追公交的女人。

可只有她自己知道,每次在夜深人静时,总会想起那个在深夜的出租屋里,对着电脑屏幕改方案改到流眼泪的自己;在陌生城市徐徐而行的孤单身影;住最便宜的旅馆,害怕小强爬上床来时的失眠夜;甚至和一群打工人挤在火车过道里,等下车的人空出床铺来时的焦急。

“跟小卢说一下,准备的材料不用太花哨。”她忽然开口,“就说说我们怎么从社区团购的小群做起,怎么一点点把‘线上下单、楼下取货’的模式铺到全市的。还有那些合作的小商户,多提提他们。”

小陈应了声“好”,从后视镜里看了眼老板。本地媒体称她是“互联网服务行业的破局者”,说她用几年时间改写了城市生活服务的格局。可只有跟着她一路过来的人才知道,那些成就背后,是多少个没日没夜的调试系统,多少次被质疑后的咬牙坚持。

车缓缓停在公司门口,宋茜瑶深吸一口气,推门下车。阳光落在她肩上,像镀了一层薄金。她整理了一下西装领口,步履从容地走向大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