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下》:被碾压的青春

如果你天天逼着孩子没有休止的学习与补课,建议最好看看赫尔曼•黑塞的《在轮下》。当一个孩子被沦为学习的机器时,他也不再拥有了童真。孩子被剥夺的,不只是自由的呼吸,还有对这个社会的容忍度。

《在轮下》是由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所写的关于教育的一部小说。书名是根据一名老师的话改编而来——“抓紧研习,以免丢落在车轮下”。而足够讽刺的是,小说的主人公汉斯正是因为从小没日没夜的抓紧学习导致了神经衰弱,最后倒在了学习用力过猛的“车轮”之下。

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汉斯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被大家视为神童。他被送入一个神学院学习,他功名心切,在与世隔绝的学校里拼命学习,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同学赫尔曼生性倔强,蔑视功名,而汉斯觉得只有赫尔曼才是知己。汉斯用功过度,身体衰弱,成绩倒退;学校把这些归罪于赫尔曼。赫尔曼被学校开除,汉斯更感孤单,还被老师训斥,被同学耻笑。后来得了神经衰弱症,使他无法继续学业,只得返回家乡当钳工为生。在与其他钳工喝酒后意外丧生。

据说,这是赫尔曼•黑塞的自传体小说,文章中两位主人公就是黑塞少年时期的双极性结合体,“一个轻率,一个认真;一个是诗人,一个追逐功名”。少年的黑塞与文中主人公一样都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在那里黑塞度过一段并不愉快的时光,逐渐患上了抑郁和神经衰弱,甚至企图自杀,这点像极了主人公汉斯,但不幸的是汉斯最终走上了不归路。黑塞在家人的帮助下走出了精神障碍,成了知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家。

通过《在轮下》,赫尔曼•黑塞想阐述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神学院教育的弊端。在宗教思想盛行的时代,学校教育必然受其影响,教育的重点不再是注重人性的自由发展而是遵循宗教的教义,让学生学习刻板的神学理论和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思想。小说中的第二主人公海尔涅寻求自我解放和救赎,逆神学院的教育体制而行,就被看做是会影响和危害其他同学的不良学生。

包括《在轮下》在内,赫尔曼•黑塞的作品多反映弱小个体对强大现实的抗争。

《在轮下》的主人公是青少年时期,其中不乏大量的主人公视角的景物描写,文字优美而漂亮。

摘录如下:

小河的水面倒映着蓝色、金色和白色。你可以感受到十月温和的阳光,透过几乎光秃秃的枫树和洋槐洒下来。天空深邃、无云,呈现着淡蓝色。这是一个纯净、安详的美好秋日,眼前的一切,在刚刚过去的夏日里是那么的美好,在温和的空气里,勾起了人们无忧无虑的回忆。

赫尔曼•黑塞的作品是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洞见的,有力量。《在轮下》不失为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