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父母相处?


很羡慕你呀,晚上到家就可以吃妈妈做的饭菜。

而很多人,只能每年春节放假在家时,才能吃到妈妈做的饭菜。甚至有些人永远也没办法吃上妈妈做的饭菜了。

有人因为吃不上妈妈做的饭菜而遗憾,你回到家看着妈妈摆在桌上的饭菜就莫名烦躁,人类的悲欢离合果然并不相通。


的确有些人对亲人更加肆无忌惮,但这并不是你在妈妈面前无比烦躁的理由。

试想一下,那些在朋友面前温文尔雅,却对家里亲人肆无忌惮的人,你敢和他们交朋友吗?

反正我是不敢的。对于亲人都能口无遮拦,冷漠相待。作为朋友,我可不敢信任他,说不定我们变得亲密以后,他也是如此肆无忌惮的态度。


能和别人好好聊天,但唯独对亲人的“过分”关心无法忍受,烦躁以对。不过是仗着家人之间的亲情、包容,他们无论如何都可以忍耐你,不会因为你烦躁的态度而疏远。

对待陌生人尚且能够做到礼貌沟通,却把坏情绪留给真心待你的家人,这不对。


可能家人的确也有问题,不在意你的生活习惯,不尊重你的生活方式,可能也沟通过很多次,但家人也不改正,让你觉得头痛。


但我们始终都有选择。

维克多弗兰克,就是那个写出令人惊叹的《活出生命的意义来》的作者,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妈妈每天问下班了吗,晚上吃什么,基本没有其他话题。那你可以聊一聊工作上、生活上有趣的事情,遇到的小麻烦,也问问妈妈今天做了什么,最近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等,你可以选择主动把话题扩展开来。

你晚上想减肥不吃饭,但只要妈妈在,回家就把饭摆桌上。你可以反复和妈妈讲你在减肥的事情,你想更健康更美丽,甚至拉着你妈妈一起减肥、一起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嘛。

亲人值得我们把最宝贵的注意力,大量的花费在他们身上。了解他们的个性,什么样的沟通方式他们更容易接受,做什么事情、什么东西能让他们非常开心,这样沟通起来也更有效果。


孔夫子说:“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朋友相互批评,相互责善,共同进步。朋友是性格追求都相近,所以在一起。

兄弟则可能和你性格追求都不一样,你非要跟他切切偲偲,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就会影响兄弟感情。

而且朋友可以选择,兄弟则是天生的,所以对兄弟是“怡怡如也”,以和悦为主,和睦相处。家人也是这样。

兄弟之间不责善,家人之间也不能责善,太伤感情。相互改造,是朋友的责任,是家庭的毒药。

但这并不是说对于家人的问题和错误置之不理,任其毁灭。

我们长大成熟,容易接受新观念新方法,父母可能固执僵化。在明知父母做的不对而我们有理有据的时候,尽量避免“正确偏执”,我有理我正确你就必须听我的。这无法传递正确,还容易造成对立的局面。

更多表达你的关心和爱,不是以理服人,更多依靠情感的力量,尽力而为,顺其自然即可。父母能接受我们开心,无法接受,那我们包容,谁让我们成为了家里最强的人呢。

而对于深陷骗局、索求无度之类的亲人,则要敢于拒绝,对于情感勒索置之不理, 不再给钱,提供基础物质保障即可。

你们如果再有争执,简单记录下来,分析背后的原因,想想下次如何改进。

只要你付出时间和精力,用心,肯定可以找到与父母和睦相处的方法。

祝开心。

2023010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