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苏州工作的日子是2010年10月4日凌晨——是一不小心就记住的,或许是因为那个时间与那个空间注定对我的人生来说就是一个新篇章开始的句逗,也因此至今都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凌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的所见所想所愿。
那天凌晨三四点,我从老家坐8小时汽车到了苏州汽车西站,然后要打的到汽车南站附近的堂姐家。那时的天气微凉,也跟今天差不多。望向这个依然陌生的城市,我看到宽广又整洁的大街虽然此时空无一人,但也禁不住让人想到白天车水马龙的繁华;路两旁挺拔茂密的大树和路中间一圃一圃的花草精致地点缀在道路上,也似乎是有意降解大城市的喧嚣——我相信它们也真的做到了。
四处光亮的路灯敬业地照亮着城市中晚回家的人,它的柔和让我感觉到它们好像也不抗拒新来的旅人。只是瞬间回到自己的处境,想到身无长技的自己在这个城市面前却是陌生的,也是渺小的,我不知道她会给我什么样的位置,我也不知道自己会被她怎么对待,就好比屌丝之于女神的戚戚然。
于是,惶惶之情顿起,因为我真的不知道从哪儿开始描出我在苏州的第一步,我连苏州的几个人才市场在什么地方都没搞清楚,但已经忍不住在心里想,我应该去什么样的公司面试呢?招聘的人会问我哪些刁钻的问题呢??越想越没底,索性不想了。似乎是为了刻意建立起一种熟悉感,我一路上不停地跟司机聊东聊西。我记得那时唯一的正能量就是,我一定会很努力工作的,我也希望这个城市会给我一些好运气。
一晃到现在五个年头了,中间的大小经历不可谓不多。总体而言,当初的彷徨并没有阻挡我在那年一周后就入职了新公司,而且那个公司的文化氛围和领导们都很好,让我有成长和学习;白富美的苏城“女神”虽然算不上特别宠爱我到飞黄腾达,但也没少赐给我春光雨露,让我遇到很多贵人和很好的朋友。
而我对这位苏城“女神”的感觉从一开始的表层喜欢、敬畏、与距离感,到了现在的深深喜爱、亲近和归属感。当现在我跟别人讲起苏州的时候居然莫名有一种高亢的情绪,如数家珍,似乎忘了我还没拿到苏州的户口“领证”呢,你怎么好意思搞得好像“她”是你的人?
我想我的这种感觉,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位“女神”本身就不是高冷的、势利的,她其实是接纳的、包容的、开放的、有爱的,一方面这里有很多对我好的人,而他们同样也是被她很好的对待过。在苏州,无论你是哪个阶层的人,你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和舒服的感觉,也几乎感受不到所谓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歧视与敌视。与苏州“相处”时间越长,就越能感觉到她的温润与祥和。
我不知道我的家族在苏州的发展故事算不算特例,我在苏州从市区到乡下有不少亲戚,他们文凭不高,来这边有早有晚,但他们无一例外都过的很好,至少比他们自己曾经漂过的那些大城市要好的多,不光是物质上——他们几乎都买了房,有的不止一套,他们供自己一个或者两个孩子在本地读书没有特别大的负担,回老家已经可以光耀门楣了;他们的精神状态也很好——跟他们聊天也都是很积极的内容,他们经常一家人开车到周边小游,他们有的也开始欣赏和入手比较昂贵的家居艺术品。
虽然他们没有像我这么直白的抒发方式,但毫无疑问他们跟我一样喜欢这里,没有人打算再去别的地方。突然想到这标题如果改成“我的家族与苏城的故事”仿佛更有东西可以写,可以考虑我更有闲心的时候把这个事情办了。一个不“嫌贫爱富”具有高贵气质又能均衡她对所有粉丝的“爱”的“女神”,才是真的女神,不是吗?
自古就有江南小家碧玉之美、家底殷实之富、才子美女聚集的苏州城,如今在中华民族复兴大浪的裹挟下,从经济到科技到文化发展的脚步与成果依然走在全国前列,所以她的变化同样是每天日新月异,但能保持古朴清雅不失,时尚新潮不乏,名城再添新貌。说起来我自己来苏州前不怎么爱读书,也几乎不动笔写东西,而最近几年却有比较多的读和写,不得不说这座有涵养的城市对我是有熏陶的。
无论你是什么时候来到苏州,你都能感受到她的变化之快,五年前汽车南站旁边的矮层旧房,现今已经有大片连幢高层商务住宅复合楼层拔地而起,园区湖边更是创纪录的高楼林立;五年前的苏州还没有地铁,市区道路极其拥挤,之后马上成为全国第一个独立拥有轨道交通系统的地级市,现在已有两条东西和南北方向的蛟龙每天穿梭在地下运载着新旧苏州人的繁忙与休闲,并且很快跟无锡、昆山、上海地铁打通。
当然在我没刻意关注到的地方和这个城市的很多方面也同样发生着快速的变化,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有感受。只是有一个有着“地标”意义、形象有争议的“秋裤楼”十年如一日的烂尾在美丽的金鸡湖边,特别煞风景,让人哭笑不得,也成为苏城“女神”心中难以言喻的“伤”……
我知道无论我怎么样,苏城“女神”总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富,越来越雅,同时她也会越来越有风格,越来越开明开放,所以喜爱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我只求自己的光与墨能在她宽广秀丽的面容上点缀一抹哪怕微不足道的花色,让我下一次写我与苏城故事的时候更有自己与她的故事可说,让我在向别人讲述苏城故事的时候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