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下的成与败

写第一篇的时候,总觉着脑子里有很多东西可以写,文思泉涌,素材不断。但当你写了10篇,100篇的时候,你发现你在写之前需要沉思,需要考虑,需要审视自己所剩不多的素材。再往后,就是硬扛,硬凑,为了坚持而坚持,仿佛大脑被抽干了水一样,慢慢枯萎干涩了。

我们都在讲舒适区,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划分舒适区和疼痛区。比如写东西,你瞬间能写出来的,毫不费力的那些文字,都是掺杂着你大脑里根深蒂固的知识体系和文学水准,这些就和1+1等于2一样手到擒来但是却毫无意义,因为没有人会用1+1等于多少来和你展开话题和社交活动,因为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惯性动作,是舒适区的最底部区域。

那么,当你挥洒完所有舒适区里囤积的粮草的时候,怎么办呢?就需要出去外面觅食。外面多可怕呀,暗夜无边,豺狼虎豹,随处是危险,这是疼痛区,是需要调动大脑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恰恰才是价值体现的那些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东西。

所以,当你开始硬扛,拼凑,苦思冥想才能搞出来的那些个文字,也才是你除了“早上好,吃了吗”这些无关痛痒,没有价值的话语以外在拓宽和巩固的东西。

所谓1w小时理论,就是一个事情当你持续做一万小时以上的时候,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经营。很多人并不以为然,比如一个人去刷厕所1w小时,变成了厕所清洁世界头号人物,那对于现世存在的价值体系里,这是最没有价值的事情,甚而有些可笑。但是我们要讲的是,领域的拓宽,并不能被个别人梭否定它的价值。刷马桶的顶尖人物,也许会因为这一万小时,萌生马桶的创新,如厕的改革,进而改变房间里卫生间的功能。这都不是说没有可能。

每一个舒适区,都需要跨越才能有所突破和成就,有些人说,那就刷天赋吧,可是有一句话说的很在理:就很多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

包括我在内的几乎所有人,能拼的,只有时间的支出,毕竟在你没成功之前,你手里掌握最多的,就是你的时间和愿不愿意为了某些事情,付出那10000小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小红花榜——看到分享的榜样 这个本期新增的亮点有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因为小组之间缺乏互通,我也没有形成阅读其他小...
    李琳艳阅读 292评论 0 1
  • AMR AMR全称Adaptive Multi-Rate,自适应多速率编码,主要用于移动设备的音频(手机打电话),...
    AgoniNemo阅读 9,256评论 16 10
  • 晚上无聊,刷新闻,惊闻二月河先生竟已千古,令人诧然。依稀记得先生才近古稀,何以这般早去?先生的大作《康熙大...
    chen小凯阅读 248评论 0 0
  • 文/琴音 2018.4.9 日更D36 这段时间除了正常的日常活动外,我一直在坚持不间断地做两件事,日更简书和...
    王燕惠阅读 946评论 0 5
  • 若要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记住,小桥流水人家的背后,是断肠人在天涯! 我的高中时代,十四岁的我正是第一次听了语文老师艾...
    山阿阅读 72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