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对着ChatGPT或Gemini冥思苦想,却总是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感觉AI虽好,却像个难以捉摸的“熊孩子”?别急,今天就为你奉上科技博主Jeff Su总结的“完美Prompt公式”,让你轻松驾驭AI,输出效果直线上升!
我们特意将这份“武功秘籍”制作成了6张充满文艺气息的知识卡片,让你在学习的同时,也能享受一场视觉盛宴。
(卡片1: 开篇 - 解锁AI潜能 The Perfect Prompt Formula)
Jeff Su的公式核心在于,一个好的Prompt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几个关键“积木”搭建而成。理解并运用这些积木,你就能和AI进行更精准、高效的对话。
(卡片2: 配方揭秘 - 完美提示词的6大积木)
这六大组件分别是:任务 (Task)、上下文 (Context)、范例 (Exemplar)、人设 (Persona)、格式 (Format) 和 语气 (Tone)。它们并非同等重要,而是有一个优先顺序:
任务 (Task): 核心指令,必须有!
上下文 (Context) & 范例 (Exemplar): 背景和参考,非常重要!
人设 (Persona), 格式 (Format), 语气 (Tone): 角色、样式和风格,锦上添花!
接下来,我们逐一拆解:
(卡片3: 任务 (TASK) 与 上下文 (CONTEXT))
任务 (Task): 行动之锚
是什么: 你希望AI具体完成什么。
怎么做: 务必用清晰的动词开头,比如“撰写”、“分析”、“总结”、“生成”。
上下文 (Context): 故事背景板
是什么: 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帮助AI理解你的需求。
怎么做: Jeff Su建议从三点思考:
用户背景: AI为谁服务?(例如“我是一个初学者…”)
成功标准: 理想的输出是什么样的?(例如“希望内容简洁易懂,包含3个要点…”)
所处环境: 有无特定限制或条件?(例如“我只有1小时完成这项工作…”)
卡片中用一个健身计划的例子清晰展示了如何提供上下文。
(卡片4: 范例 (EXEMPLAR) 与 人设 (PERSONA))
范例 (Exemplar): 模仿的艺术
是什么: 给AI提供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参考样本。
怎么做: “Show, don't just tell.” 与其描述你想要的,不如直接给AI看一个例子。例如,修改简历时,可以直接给出你期望的句式结构。
人设 (Persona): AI的角色剧本
是什么: 你希望AI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怎么做: 想象你此刻最想咨询哪位专家。比如,如果你需要法律建议,可以让AI扮演“一位资深律师”;如果想写营销文案,可以让AI扮演“一位顶尖广告文案策划”。Jeff Su甚至提到,用名人(巴菲特、乔布斯)或虚构角色(蝙蝠侠)来设定人设,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卡片5: 格式 (FORMAT) 与 语气 (TONE))
格式 (Format): 输出的骨架
是什么: 你希望AI以何种形式输出结果。
怎么做: 明确告诉AI你想要的格式,如“请用表格形式呈现”、“输出为Markdown代码”、“每段不超过100字”、“使用H2作为章节标题”等。一个实用技巧是,要求AI将修改或重点内容加粗,方便你快速审阅。
语气 (Tone): 沟通的温度
是什么: 你希望AI在回复中展现的情感色彩或沟通风格。
怎么做: 直接描述,如“请使用正式/休闲/幽默/富有同情心的语气”。如果不确定如何描述,可以反问AI:“我想让这段文字听起来专业但又不失亲和力,你能提供5个合适的语气关键词吗?”
(卡片6: 融会贯通 - 你的Prompt创作清单)
现在,你已经掌握了完美Prompt的六大组件。记住这个公式: [人设] + [上下文] + [任务] + [范例] + [格式] + [语气] = ✨ 高质量AI输出 ✨
将这些组件看作你创作工具箱里的法宝。不一定每次都要全部用上,但当你对AI的输出不满意时,回顾这个清单,看看哪个环节可以优化,往往能豁然开朗。
写在最后——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转发给更多朋友,AI的快乐要一起分享!也欢迎在评论区晒出你用这个技巧的神操作,万一你一不 小心就启发了下一个“AI爆款”呢?
我是AIGC小火龙果,一个努力让AI不再高冷的产品顽童,主业是把复杂的AI技巧变成你一看就会的小把戏。关注我,与和你一样有想法的朋友们一起,在AI时代边玩边进化!
该内容观点引自 ,感谢友友分享,参考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jC4v5AS4RIM&ab_channel=Jeff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