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作的时候,经常会纠结于自己的语言是否优美,逻辑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引人入胜等等。在一系列纠结犹豫中,反而挫伤了对于文字创作的热情。同时我们也会经常烦恼如何下笔,如何排篇布局。而晚清诗人黄遵宪就提出“我手写我口”,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诉诸笔端即可,这是文学创作的一大尝试和技巧。
既然文字可以“我手写我口”,那么我们大脑中的想法是不是也可以借鉴这个方法,使其更加条理清晰,易于我们整理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答案是肯定的,这个将思维以图画的形式绘制出来的工具就是思维导图。
当然,大家都听过思维导图,但除了基本的绘制规则之外,很少有人知道思维导图的具体内容,更不用说是具体的实践应用了。思维导图最初主要是在职场人士之间流传,但是却不是职场人士的专属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一书中,作者让思维导图走下神坛,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日常小事中。在这本书中,作者非常贴心且全面的向读者介绍了思维导图的运用。全书共6章,第一章是何谓思维导图?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来龙去脉和一些基础知识;二到四章分别是运用思维导图的具体案例,分别为日常生活篇、学习篇、和职场篇。本书特别有心的地方在于,作者矢岛美由希是一个职业培训师,所以书中的具体案例都是出自她的学员之手,对于普通人,以及担心自己不会使用思维导图的新手都有极大的借鉴和学习作用。第五章是思维导图的七条规则,最后一章是实践,自己动手画一画思维导图。
在这里我们主要学习一下思维导图的画法掌握了基础规则我们才可以灵活运用,对自己的学习管理做出调整和创新。
思维导图的七条规则按照绘制的步骤顺序安排:
1、纸张——寻找笔感好的纸张
挑选纸张有三个要点,分别是“种类”、“规格”、和“朝向(摆放方向)”。
①种类:没有格线的白纸
原因是思维导图的关键在于让线条(分支)自由伸展,所以印有格线或格纹的记事本容易 影响到思维导图的绘制。
②规格:通常认为A4以上为宜
据说是因为A4的规格一眼就能看遍纸上的所有内容,过小画不下,过大又不能一目了然。
当然也可以按照个人性格来选择纸张规格。如果你看到留白过多,担心画的不够全面圆满,就可以选择较大的A3纸起步;如果是看到留白过多就惭愧“自己怎么画不出东西”的精简派,那么A4纸就最适合不过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③朝向:根据眼球的转动选朝向
几乎所有人的习惯都是左右转动脖子,等左右看完后,才开始上下看,顺着眼球的习惯,所以纸张也要横着摆放。
2、中心图像——不需要漂亮的“画”
这条规则也包括三个要点:“内容”、“时间”和“大小”。
①不需要漂亮的“画”
如题所言,我们需要的是“中心图像”,而不是“中心图画”,没必要追求漂亮。只要能够用颜色和形状表达自己的中心图像就可以了。
② 五分钟的热身活动
描绘中心图像的所需时间约为五分钟。科学研究发现,多数人在生活中并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右脑功能,而让右脑活跃起来需要一定时间,这个时间大概为5分钟。热身运动有助于我们放松自己,便于我们进入状态。
图像比文字和数字更具直观性,不要执着与单词,适当加入图像可以让思维导图更具形象,更加充实有趣。
③ 标准是一拳大小
中心图像过大会倒是剩余空间太少不太好画,过小又会导致不够清晰明了,留白过多的问题。最适合的中心图像大小在直径五厘米左右,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自己的一拳大小,这个就很容易掌握了吧。
3、颜色——总之就是要五颜六色!
这个不用解释,色彩能够刺激大脑,加深记忆,而且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还有助于一扫自己的消极心情,更乐观的分析问题。
4、分支——性感曲线最理想
这条规则的根本要领是“延伸有机曲线”,有机曲线就是性感曲线,关于性感曲线可以参考女性腰部S形曲线设计出的饮料瓶,瓶身的线条就是性感曲线。
线条的绘制技巧在于根部粗尖部细,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走之旁”的最后一撇儿。当然末端可以化成优美的细尖。
关于线条的粗细和颜色,当然是“主支”最粗,且中间要上色,而其下面延伸出来的二级和三级分支应尽量使用不同粗细的线条,只需要用细笔把线条描粗一些即可,这样一来,分支就分出了“粗”“中”“细”三个等级。
关于线条的长度,要牢记“均等分配”原则,保证分支和词语十分平衡,一眼就能读取信息。如若线条过长,阅读时目光就会沿着线条移动,使得视线分散到各处,注意力和情绪也就自然很难维持稳定了。
5、语言(词语)——为每章起一个标题
简单地说就是“线条(分支)上写的不是文章而是词语”,并且“语言(词语)也有粗细变化,用以表示词语的重要程度”。
同时,线条(分支)和单词的规则名为”1分支1词语”,即一条线对应一个词。同样的,如果一个词语重复出现好几次也是可以的,这说明了这个词语对你很重要,大胆的写下来,或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6、层次化——刻意为之则适得其反
层次化的规则可以分为“分层”和“排序”两个部分。也就是说不要受层次化的限制,先把你能想到的所有点子全部记下来,然后再进行分类,将分类往后放,这样能够想出更多的点子。
7、TEFCAS——总之先试试看
这条规则“TEFCAS”是“尝试(Trial)”、“行动(Event)”、“反馈(Feedback)”、“检查(Check)”、“调整(Adjust)”和“成功(Succes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矢岛女士将它称为绘制思维导图时的心理准备。
尝试然后行动,在反馈中检查调整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并最终取得成功,这是一个完整的学习和调整过程。
只要掌握这七条规则,相信每个人都能轻易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本书中,大量的实用案例使得图文结合更便于读者理解学习,但思维导图最重要的功能不是教我们如何去做,而是教我们如何去想。说到底,思维导图的作用在于把我们混乱的思维加以整理,它不可能深发出我们想不到触及不到的事物,它只是思维的一个整理工具,而不是万能钥匙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本书恰恰为我们展示的是结果,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鲜少论及在绘制过程中的思考和想法,这是令我觉得有些许遗憾的地方。其次书中的案例因为印刷的原因,并未达到绘制七条中的一些规则,加上字迹等原因,总之我看的有点头疼。
如上文所说,思维导图只是工具,不是万能钥匙,如果你对思维导图感兴趣,这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无疑会拓宽思维导图的应用领域,为你打开一扇门,发现更多的可能。